老八張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被愛琴之人暱稱為「老八張」。這八張CD的最大價值,在於「老」。作為1956年的歷史老錄音,它所保存的是中國最後一代傳統古琴大師的集體面貌——當1994年老八張出版時,出現在這套CD中的22位各琴派第一流高手尚有2人在世,而今已全部作古,當時協助出版CD的女琴家王迪也已於去年離世。
根據王迪先生所作的出版說明,1954年,中國藝術研究所成立後,開始着手對古琴音樂進行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在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率領下,一眾古琴工作者赴全國21個省市開展古琴音樂的採訪調查,訪問了86位琴家,搜集了270多首琴曲,在中國唱片社及各地電台的支持下,共錄製琴曲約1500分鐘。
1960年,相關單位從這套錄音中挑選編輯出部分精品本擬出版,但國運不濟,無法付梓,直至1994年,方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和中唱上海公司將1960年編創的這套唱片進行重新編輯,以「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為名分批出版,共計CD八張。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出版古琴音樂的精華,它包括廣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諸城、梅庵、淮陽、嶺南等9大琴派,22位琴家,53首琴曲,可謂曠世瑰寶,不可再得。
曠世之意在於老一輩琴家的境界不可復得,幾乎無人能夠再超越。把老八張和雨果、龍音兩家公司發行的一些中青年琴家的錄音相比,這種感覺尤其明顯。技術不是問題,晚一輩的琴家所奏琴曲,琴意或淺或偏或怪或媚或拘謹或做作,總有不入耳之聲。
目錄
專輯
老八張
CD01
1 碣石調幽蘭 演奏:管平湖
2 離騷 演奏:管平湖
3 廣陵散 演奏:管平湖
CD02
1 陽春 演奏:吳景略
2 墨子悲絲 演奏:吳景略
3 瀟湘水雲 演奏:吳景略
4 梧葉舞秋風 演奏:吳景略
5 憶故人 演奏:吳景略
6 秋塞吟 演奏:吳景略
7 漁樵問答 演奏:吳景略
CD03
1 洞庭秋思 演奏:查阜西
2 長門怨 演奏:查阜西
3 漁歌 演奏:查阜西
4 梅花三弄 演奏:張子謙
5 龍翔操 演奏:張子謙
6 樵歌 演奏:劉景韶
7 聽泉引 演奏:詹澄秋
CD04
1 流水 演奏:管平湖
2 唉乃 演奏:管平湖
3 胡笳十八拍 演奏:管平湖
CD05
1 高山 演奏:姚丙炎
2 華胥引 演奏:姚丙炎
3 酒狂 演奏:姚丙炎
4 大胡笳 演奏:姚丙炎
5 楚歌 演奏:姚丙炎
6 良宵引 演奏:溥雪齋
7 鷗鷺忘機 演奏:溥雪齋
8 梅花三弄 演奏:溥雪齋
9 普庵咒 演奏:溥雪齋
CD06
1 韋編三絕 演奏:樂瑛
2 滄海龍吟 演奏:樂瑛
3 岳陽三醉 演奏:樂瑛
4 列子御風 演奏:樂瑛
5 鹿鳴 演奏:楊葆元
6 伐檀 演奏:楊葆元
7 歸去來辭 演奏:楊葆元
8 平沙落雁 演奏:楊葆元
9 靜觀吟 演奏:夏一峰
10 秋江夜泊 演奏:程午加
CD07
1 搔首問天 演奏:吳兆基
2 漁歌 演奏:吳兆基
3 石上流泉 演奏:詹澄秋
4 憶故人 演奏:吳兆基
5 流水 演奏:顧梅羹
6 搗衣 演奏:徐立孫
CD08
01 烏夜啼 演奏:楊新倫
02 平沙落雁 演奏:沈草農
03 搗衣 演奏:龍琴舫
04 高山流水 演奏:候作吾
05 佩蘭 演奏:喻紹澤
06 漁樵問答 演奏:關仲航
07 醉漁唱晚 演奏:衛仲樂
08 流水 演奏:衛仲樂
管平湖(1897—1967),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畫家;祖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一個藝術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號平湖,自稱門外漢;清代名畫家管念慈之子;從小隨父學習繪畫、彈琴,幼年喪父後,廣泛求藝,拜楊宗稷為師;師從名畫家金紹城,學花卉、人物,擅長工筆,筆法秀麗新穎,不為成法所拘,為「湖社」晝會主要成員之一,後任教於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
吳景略,中國古琴演奏家。1907年2月5日生於江蘇常熟西塘市鎮,1987年8月16日卒於北京。原名韜,號緝曼,江蘇常熟西塘市(現屬張家港市)人。近現代著名的琴家。
查阜西(1895~1978)男,現代琴家,江西修水人。十三歲學彈古琴,後在長沙、蘇州、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發起組織「今虞琴社」,半個世紀以來在琴界影響甚廣。建國後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等職。發起組織「北京古琴研究會」,開展古琴音樂的學術探討和演奏實踐。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樸、典雅。曾編纂《存見古琴曲譜緝覽》,主編《琴曲集成》等巨著。
張子謙(1899-1991)——廣陵派琴家泰斗。原名張益昌,江蘇儀征人,幼時私塾老師正是廣州陵派琴家孫紹陶,受其薰陶及努力,十餘歲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張子謙二十三歲離鄉到天津謀生,結識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慶壽),經常切磋交流,結為知音,在當時有浦東三傑之稱,人們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稱他們為查瀟湘、彭漁歌、張龍翔。張子謙擅彈《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龍翔操》為突出,故得此稱號。1936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個世紀以來在古琴界影響至廣。1961年張子謙和查阜西、沉草農合着《古琴初階》由音樂出版社出版。1956年張子謙調任上海民族樂團古琴演奏家,經常作演出及錄音;1988年被天津音樂學院聘為名譽教授,為古琴音樂的理論研究、打譜和教學作出貢獻。張子謙的演奏風格清麗委婉,節奏跌宕,右手指法常用右偏鋒彈奏於岳山和五、六微之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進入晚年後,其演奏更趨於誇張豪放,不拘細末,追求舒展愜意的情趣。張子謙八十五歲用五百年古琴演繹《廣陵琴韻》。1991年先生以93高齡辭世。
劉景韶(1903-1987),字琴子,祖籍江蘇崑山,生於鹽城。青少年時代,從海門楊心權先生學習琵琶,能彈《瀛州古調》全部曲目;1920年考入南通師範學校,從徐立蓀學習古琴。1925年,考入東南大學,1929年畢業,任職江蘇省教育廳。1956年起,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1986年於江蘇鎮江創建夢溪琴社。
詹智浚(1890年—1973年),字澄秋,號水雲子,梅雲館,別號「襄陽學人」。祖籍湖北襄陽,生前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諸城派」琴家。歷任濟南市立高中國文導師、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副主席、山東政協委員,為濟南古琴研究會創始人之一。
姚丙炎(1921~1983):古琴演奏家,出生於浙江杭州。姚丙炎曾自學二胡、三弦。1944年向浙派著名古琴家徐元白學琴。他演奏風格是音色秀美,穩健恬淡,含而不露,生動而不流俗,善彈《高山》、《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等曲。移居上海後,姚丙炎廣泛視奏古譜,喻之為「到各種古曲的意境中去『旅遊」』,並從中選擇打譜曲目。他生前打譜曲目有《幽蘭》、《廣陵散》、《玄默》、《孤館遇神》、《屈原問渡》等。經他譯奏的《酒狂》獲得人們廣泛讚揚,同時鬨動了琴界乃至音樂界。
溥雪齋(1893-1966)男,滿族,清道光皇帝的曾孫。其祖父為皇五子敦親王奕誴,父為貝勒載瀛。幼年襲封為「貝子」,本名溥伒,號雪齋;晚年為名號一致,以字行,乃常用溥雪齋為名。
樂瑛(1904-?)女,北京人,其父系清末京城名藥店——樂家老鋪的主人。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嚴格教育,八、九歲時由其父延請京城著名琴家黃勉之的學生賈闊峰到家內教琴,得其真傳,擅長演奏《岳陽三醉》、《滄海龍吟》、《列子御風》、《韋編三絕》等曲。樂氏指力強勁,按音堅實,吟猱得法,節奏靈巧多變,富於韻味,是一位極有成就的女琴家。惜無學生能傳其藝。
楊葆元(公元1899年—公元1958年以後)字乾齋,楊時百之子,現代九嶷派琴家。楊葆元繼承家學,琴風凝重蒼勁,清潔流暢,吟猱有度,節奏分明,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錄了楊葆元四首琴曲.
夏一峰(1883—1963)淮安人。原名夏復雲。現代古琴演奏家。1895年人淮安一道觀做小道士,學吹橫笛和唱崑曲。遇楊子鏞先生在觀內為遊客展琴操縵,被楊收作開門弟子。1921年,夏一峰遷南京,參加了青溪琴社,有機會結交各地名家,琴藝更臻純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夏一峰被聘為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楊蔭瀏教授於1957年為其彈奏的古琴名曲錄了音,整理琴譜17首,著成《古琴曲匯編》第一集。1954年,夏一峰發起組織南京樂社,擔任副社長,為培養接班人作出較大貢獻。
程午加(1901~1985年),又名午嘉,南橋鎮人。出生於小商之家。父程大義能吹簫、笛,拉二胡,彈琵琶、三弦。午加自幼喜愛琵琶、三弦、古琴、瑟和古箏。在養正初等學堂和縣立高等小學念書7年,考取南京中學。求學期間,課餘向南京高等師範教師王燕卿習古琴,向崇明沈肇洲學琵琶。中學畢業後,得到鎮上國樂愛好者和老師陳同倫、吳志鯤等資助,升入復旦大學文科社會教育專業學習。業餘從事民族音樂的搜集、整理、編訂和演奏,並任學生會文藝部長和國樂會會長。其時,在章士釗、繆雲台、鄭覲文指導下,參加上海「大同樂會」創建工作。後去上海北站儉德會任儉德樂團主任.
吳兆基(1908年—1997年),字湘泉,誕生於景色秀美的洞庭湖西濱漢壽縣一個音樂世家,長於江南太湖勝地。古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顧梅羹,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教授,川派古琴代表人物。1899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一書香門第古琴音樂世家。1927年畢業湖南建國大學政法科。自幼學習古琴,得川派琴家張孔山之真傳,並精通詩文書畫。先後在湖南省音樂專科學校、瀋陽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古琴以及中國音樂史、古典文學等課程。著有《廣陵散古指法考釋》、《古琴古代指法的分析》、《嵇氏四弄問題考證》、《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合著、主筆)、《存見古琴曲譜輯覽》(合著、主筆)等著作。卒於1990年。
徐立孫(1897—1969)南通人。現代古琴家。1917年就讀於南京國立高等師範學校生物學科。時該校提倡國樂並設選修科,使徐立孫得以入門,向山東諸城王燕卿學古琴,海門沈肇州學琵琶,李叔同、周鈴蓀學西樂。後任南通師範、南通中學生物和音樂教師。1921年王燕卿故,徐取其師《龍吟觀琴譜》殘稿編述,改名《梅庵琴譜》以紀念其師授藝於梅庵。後又在南通創辦「梅庵琴社」。還編寫《律呂考釋》一書及論文《論琴派》、《論音節》等。創作古琴曲《月上梧桐》、《春光曲》等。《梅庵琴譜》是版次最多的琴譜本,曾被譯成英文版,為不少院校選作教材。譜中《關山月》、《長門怨》等曲屬首次面世。《關山月》更普遍作為學琴人人門第一曲。
楊新倫(1898-1990),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廣東番禺鴉湖鄉人(現海珠人),原廣東古琴研究會會長,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我國著名的古琴藝術家、武術家,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在上海出生,自幼習武,曾先後在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創辦)、廣東昆維女子師範學校、江蘇振江閩城中學等地擔任武術教師。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新倫在精武會聆聽了古琴名家吳純白的演奏,其清音雋味,使楊新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8年楊新倫返回羊城,在清秘閣購得古琴一張,就此開始古琴生涯。楊新倫初得文本古琴名宿王紹楨指引,經王紹楨老師介紹,先後結識了古琴高手盧家炳、容心言、陳叔舉等,最後拜識了中山縣鄭健侯,由於鄭孤身一人生活無依,楊新倫把鄭健侯接回家中奉養達20年之久。這期間,楊新倫向鄭健候學習了《烏夜啼》、《碧澗流泉》、《懷古》等嶺南派琴曲,為其入室弟子,終得嶺南派古琴真傳。
沈草農(1892-?):號琴戡,籍貫浙江,師承於裴介卿。「泛川派」的琴人,上海虞山琴家。1936年,在上海與查阜西、張子謙、吳景略等組織成立了至今尚存的「今虞琴社」,在近現代琴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與查阜西、張子謙合編《古琴初階》。現存有他《平沙落雁》的音頻。1961年與張子謙、查阜西合著《古琴初階》由音樂出版社出版。
龍琴舫師承川派名家楊紫東,是現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風穩健煉達,象形感強,具有明顯的川地風格。龍琴舫的《搗衣》錄音,被收錄在《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喻紹澤(公元1903年?公元1988年)是近現代著名的琴家。他自幼習琴,經名師指導,成為享譽琴壇的著名琴家。他受於成都音樂學院教授古琴,也是成都「錦江琴社」的名譽會長,對現代琴壇影響很大。
關仲航(公元1896年—公元1972年),現代北京九嶷派琴家。關仲航為楊時百入室弟子,為時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後,他於會中從事古琴傳習工作。關仲航琴風重實穩健,蒼勁流暢。《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錄了他的《漁樵問答》。其曲充分體現了他的演奏特點。
衛仲樂,琵琶演奏家。民族器樂藝術「通才」。1903年出生於上海。幼時便自學吹簫。1926年參加國樂社團「大同樂會」,先後向鄭覲文、柳堯章、汪昱庭等求教。1933年在上海舉辦首次獨奏音樂會。1935年後任大同樂會樂務主任。1938年隨中國文化劇團赴美演出,並灌制了多種樂器獨奏樂唱片,在美國流行甚廣,聲譽很高。1940年在上海創辦「仲樂音樂館」、「中國管弦樂隊」。1956年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民樂系主任,為民族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此外兼任中國音協上海分會副主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