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手龍亞目
翼手龍亞目(Pterodactyloidea)是翼龍目的一個亞目,分布於晚侏羅世至白堊紀末,後期的一些種類個體很大。這類翼龍以牙齒不甚發育或完全消失,鼻孔與眶前孔不相分隔甚至完全融合,枕髁朝向後下方,後期更進步的類型具有聯合背椎,尾短,翼掌骨長,後肢第五趾退化等特徵與喙嘴龍亞目相區分。[1]
目錄
簡介
翼手龍亞目可分為十幾個科,如:翼手龍科(Pterodactylidae)、梳頜翼龍科(Ctenochasmatidae)、古魔翼龍科(Anhangueridae)、準噶爾翼龍科(Dsungaripteridae)、古神翼龍科(Tapejaridae)、夜翼龍科(Nyctosauridae)、鳥掌翼龍科(Ornithocheiridae)、南方翼龍科(Pterodaustridae)、無齒翼龍科(Pteranodontidae)、阿奇達翼龍科(Azhdarchidae)等。中國已報道的翼手龍亞目的屬已有十餘個。
目前已知最早的翼手龍類化石,發現於英國的Taynton石灰岩組地層,地質年代約1億6600萬年前,相當於侏羅紀中期的巴通階。這些標本極可能屬於梳頜翼龍超科。
以下是根據大衛·安文(David Unwin)在2006年的研究:
翼龍目Pterosauria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森林翼龍 Nemicolopterus
鳥掌翼龍超科Ornithocheiroidea
帆翼龍科 Istiodactylidae
鳥掌翼龍科 Ornithocheiridae
無齒翼龍科 Pteranodontidae
梳頜翼龍超科Ctenochasmatoidea
鵝喙翼龍 Cycnorhamphus
飛龍 Feilongus
翼手龍 Pterodactylus
梳頜翼龍科 Ctenochasmatidae
梳頜翼龍亞科 Ctenochasmatinae
頜翼龍亞科 Gnathosaurinae
準噶爾翼龍超科Dsungaripteroidea
德國翼龍 Germanodactylus
赫伯斯翼龍 Herbstosaurus
加登翼龍 Kepodactylus
諾曼底翼龍 Normannognathus
敦達古魯翼龍 Tendaguripterus
準噶爾翼龍科 Dsungaripteridae
神龍翼龍超科Azhdarchoidea
槍嘴翼龍科 Lonchodectidae
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掠海翼龍 Thalassodromeus
妖精翼龍 Tupuxuara
神龍翼龍科 Azhdarchidae
不確定演化位置:
阿拉利坡龍 Araripesaurus
買薩翼龍 Mesadactylus
迷圖加翼龍 Mythunga
鹿角翼龍 Puntanipterus
桑塔納翼龍 Santanadactylus
種系發生學
以下演化樹是根據大衛·安文在2003年的研究:
不確定位置:
阿拉利坡龍(Araripedactylus)
懷俄明翼龍(Wyomingopteryx)
班尼特翼龍(Bennettazhia)
皮翼龍(Dermodactylus)
郝氏翼龍(Haopterus)
買薩翼龍(Mesadactylus)
槌喙龍(Criorhynchus)
視頻
翼手龍亞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已知最古老的翼手龍亞目化石 ,化石網 ,20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