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玉殿賜宴
《群玉殿賜宴》是北宋名臣蔡襄的作品之一。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遊縣唐安鄉連江里青澤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在朝為諫官時,以直言著稱。後數度外出,歷知泉州、福州、開封府事。宋英宗即位後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諡號「忠惠[1]」。
“ |
治道承炎歷,皇基亘萬年。 深仁涵海岳,至德著坤乾。 文物歸元首,臣鄰必巨賢。 蓼蕭思及下,奕葉力追先。 昕色方群進,臚音忽四傳。 衣冠紛雜遝,台殿郁蟺蜎。 寶字崇三聖,瑤圖祕九天。 榮河祥氣徹,昭漢曉光旋。 磊砢珠璣在,崢嶸歲月遷。 家聲終卓越,上意益恭虔。 書觀開舖首,宸毫落彩牋。 煙雲初不定,鸞鳳互相鮮。 拜賜兼金重,珍藏尺璧全。 人人皆自得,事事獨超先。 睿藻敦風教,冥搜出化權。 來從玉山府,遠過柏梁篇。 回馭臨高館,推恩錫廣筵。 迷魂游帝所,休應動星躔。 申命嚴樽俎,新章被管弦。 千齡叨際會,曠古絕寅緣。 大施難論報,精誠第祝延。 唯應歌盛美,樂石可磨鐫。 |
” |
— [北宋]蔡襄 |
目錄
水利貢獻
蔡襄出任福建路轉運使時,奏減五代以來丁口稅。並修建中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萬安橋(洛陽橋),橫跨泉州灣,全長三百六十丈,被茅以升稱作「福建橋樑的狀元」,在中國橋樑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建成,對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蔡襄在泉州積極組織群眾抗旱,興修水利,生產自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嘉祐三年(1058年),適泉州一地春夏之交久旱不雨,他特地三次帶領官員到泉州飛陽廟祈雨,自責乾旱不稔,是「郡守不德之故」。還寫下《乞雨題西方院(有序)》:「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太守[2]自知才德薄,彼蒼何事罪斯民。」他是以此舉來勸告各僚屬要關心民瘼,組織農民抗旱自救。不久恰好天降大雨,旱情解除,歲以大稔,王十朋因此贊他「愛民心有彼蒼知」。
晉江龜湖塘可灌田數千畝。但是,沿塘百姓常為用水及管理維修堤岸等問題爭吵、鬥毆。加上土豪、無賴好事之徒插手攪渾,沿塘百姓冤冤相報,問題久而不能解決。蔡襄深入民間,詳為考察,為更好地保護這一水利工程,加強排澇抗旱作用,以利農耕,相應加強相鄰各鄉林、黃、蘇、鄭、吳、蔡六姓的聯誼,特制定《龜湖塘規》(後世稱為《先宋塘規》),使龜湖有法可依。它明確規定六姓用水及管理維修問題,保證農田能及時得到灌溉。他在制定《龜湖塘規》時,按規定執行管禁,遇有重大違規者,則由陂首呈縣府懲處。正因為有蔡襄的《龜湖塘規》在,龜湖塘維護了近千年,為瀕湖農民流澤千餘年。據《晉江縣誌》載:「自蔡襄定塘規至明朝的五百年間,糧食產量往往二、三倍於他鄉。」這是對泉州水利建設的貢獻,後人因此為之立《德政碑》。
視頻
群玉殿賜宴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蔡襄簡介,書法字典
- ↑ 太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太守是什麼官,趣歷史,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