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羌年,為羌族傳統節日,又稱小年,於每年農曆十月一日舉行。在茂縣一帶,過羌年有特殊規定:當年全寨沒有成年人死亡過羌年,否則只能過春節。牛羌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曆十一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此日,要讓耕牛休息,餵以面饃和麥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饃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放其出圈自由活動。主人到牛王廟焚香燒紙,並宰羊一隻、雞一隻以祈求牛王爺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茂縣、汶川縣理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申報的羌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目錄

羌族歷史

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現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

傳統節日

羌年又稱小年,是羌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夏曆十月初一。節日裡,家人團聚,各戶都用麵粉做成各種形狀的雞、羊、牛等祭品,用以祭祖,然後把羊肉分給各家各戶。再邀請親友鄰里到家,飲自釀的「砸酒」,邊飲邊歌。還跳「鍋莊舞」、「蘭壽舞」、「皮鼓舞」和舉行「推杆」比賽。

在茂縣一帶,過羌年有特殊規定:當年全寨沒有成年人死亡過羌年,否則只能過春節。牛王會羌族傳統節日。節期一天。此日,要讓耕牛休息,餵以面饃和麥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饃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放其出圈自由活動。主人到牛王廟焚香燒紙,並宰羊一隻、雞一隻,祈求牛王爺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羌人新年

羌歷年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

羌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即由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後,按照古羌太陽十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曆十月初—)為羌歷年,並以這—天作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

從春種到秋收,辛勞了一年的農人進入了農閒季節,辛苦了一年的耕牛也由此而獲得了短暫的自由,被放上了山。糧食進了倉,豬羊進了圈,這自然是一件令人十分高興的事情,外出務工的人也紛紛趕回了家,因而人們開始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由於羌人實行靈物崇拜,多神信仰,因而進入農業社會後的羌人,不僅把命運和土地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還把希望寄託於上天,希望天神保佑羌人,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吉祥安康,因而每年羌歷年期間,均要舉行「祭天還願」儀式。與此同時,羌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同耕牛結下了特殊的感情,羌人認為,糧食的豐收同樣離不開牛王爺的幫助,故在一些地區至今仍保留着「牛王會」習俗。

從嚴格意義上講,「祭山會」是表達羌人美好願望的一種寄託行為(民間稱為「許願」),而羌歷年則是表達羌人美好情感的一種答謝方式(民間稱為「還願」)。因而,祭山會屬「春禱」,羌歷年屬「秋酬」。同屬農事活動,其間不僅折射出羌族古老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芒,也集中展示出羌族民俗文化的深刻內涵[2]

視頻

羌年 相關視頻

非物質文化遺產—羌年
天府羌寨子 魅力羌年|南寶山2018羌歷年慶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