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佤邦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南部地区与泰国交界,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南面与泰国接壤,首府为邦康市。佤邦下辖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佤邦南部地区。佤邦的总人口约60万人 ,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1]
目录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云南通道形势图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元代先属镇康路、后分属孟定路与木连路,明代分属孟定府、孟琏司、孟艮府,均为傣族世袭土官封地。
清中期,阿佤山部分地区脱离原傣族土司控制,成为瓯脱地,较知名者有葫芦、莽冷。
在英国统治缅甸时期,佤邦曾和英属缅甸分开,有过佤邦(Wa State)这一名称。历史上的“佤邦”与现阶段的“佤邦”有很大的区别。“佤邦”这一称呼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有资料证明,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就有人称茫弄以北、缅甸一侧靠近阿佤山区的地方为“佤邦” ,其中 “邦”是指防御工事良好、以土司为单位管辖的山寨。
1885年,英国占领缅甸,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1891年英国组织探路队分南北两路探察中缅交界区域民情,测绘地图,从1894年至1899年,先后经过四次双方派员勘划滇缅界线,因各自坚持界线而未能确定,以划五色线而告停。
1935年4月9日,中英双方会商重勘“中缅南段木定界”边界,至1937年4月24日在双龙宣告勘界结束,但双方分歧依旧,除明确将户板、班果、户算、班洪、勐董所属各部归属中国,班老、绍兴、王冷、大蛮海部落未能最后确定归属,仍有一段“南段未定界”。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两国未能照会解决。
1941年,英国借中国抗战处境艰难,为急于修建滇缅铁路,以关闭公路为威胁施压手段,于1941年6月18日通过政府换文形式,迫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阿佤山地区划定对其有利的边界线,将已经明确归属中国的户板、户算、班果和未明确归属的班老、绍兴、绍帕、王冷、大蛮海等区域划归英属缅甸(1941年线)。
1947年,缅甸宪法规定:今掸邦同盟和佤邦所在的区域,将形成为缅甸联邦的一部分,并从此以后命名为 “掸邦”。
1948年,中国国民党第8军 、第26军的残部败退缅北,佤邦被中国国民党残军控制。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1941年线”撤回,使包括昆马地区在内的佤山地区又变成了无人管理的区域。国民党残军多次联合当地的敌对武装乘机对昆马地区进行分割蚕食,当地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互相残杀械斗。
1960年,根据中缅两国共同签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规定,中国政府确定将猛卯三角地归属缅甸。
1966年,佤邦先后出现了四家游击队,开始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缅甸共产党由于作战需要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建立了根据地,创建了中部军区,即现今佤邦地区。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3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
1971年4月30日,在缅甸共产党江东指挥部的领导下解放了勐冒(傣语“新地方” )。随后又解放了营盘、邦尧、金厂等地区。
1972年3月,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8月1日,缅甸共产党在勐冒地区成立了北佤县政府。
1973年4月和1978年7月,缅甸共产党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部与缅甸共产党中央总部相继迁到佤邦首府邦康。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康特区。
1985年9月9日,缅甸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89年4月17日,佤邦宣布脱离缅共,组建了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被缅甸政府命名为掸邦东部第二特区,鲍有祥成为第二特区主席兼佤邦联合军总司令,脱离缅共后的赵尼来、鲍有祥等人立即与缅甸军政府谈判。 5月18日,佤邦按照果敢模式和军人政府达成口头协定,停止战争,接受军人政府的领导,并将其治理辖区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联合军一般自称为“缅甸第二特区(佤邦),自认为佤邦与掸邦是同级政府)。10月,鲍有祥以起义部队和自愿留下来的缅共人民军为基础,收编了布盟、岩小石、扎跌、麻哈三、鲍来吴、昆俄等十几家“自卫队”,将“民族民主联合军”改为佤邦联合军。
1996年,佤邦联合军战胜坤沙集团以后,控制了原属于坤沙的位于泰缅边境的一片区域。
1999年9月19日,缅甸政府将靠近泰国边境的部分区域划给佤邦。10月,佤邦大规模向南佤移民,称为南迁计划,计划移民10万人(一说40万人),将北佤山区种植罂粟的农民逐批迁移到南方适合种植水稻、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地区,不再种植罂粟。
2005年,佤邦政府开始禁止毒品的种植和销售。
区划沿革
2011年3月19日,佤邦政府将原“温高县”更改县名为“勐能县”。
2008年1月1日,龙潭特区改为龙潭区,属勐冒县管理。
区划详情
根据2020年信息显示,佤邦政府将控制的北部划分为3县、2特区,勐冒县、勐能县、勐波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
南部统称为南部地方行政管理委员会,下设:勐岗区、万宏区、永邦区、回俄区、勐角区、凯隆区。由171军区管辖,总部设在万宏行政管理区。共计31个行政区,12个区级行政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 。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22°~23°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控制国境线465.37公里, 即中缅边境145~210号界桩之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
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19°~21°之间,东西距离215公里,南北距离91公里,总部万宏 ,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东临老挝会晒, 南面与泰国清莱府米赛、美斯乐、大其力等地接壤,大其力开始到泰国的密赛桥顺密赛河由东向西,顺山梁至勐岗,继续往东至累东,再由北向南至累三哨,以山为界向东拐又改向西南至累兰至南班河口岸。继续向偏北到累帕布。由东向西南再向南的南抚洪与PB①界碑接界,再向西至莱艾武向西南偏北向西至柱山嘎,向西南到未退向西到邦麦松,偏向南向西至党扬,稍向西北方再向西南至康巴与政府辖区接壤,边界线全长约500多公里。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相隔约400公里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和缅甸中央政府控制区域。
地形地貌
佤邦地区的北佤多属于高寒山区, 辖区范围内多为高山峡谷 ,约95%为山地, 仅有不到5%的土地是平坝地区, 南佤地区多是湿热泥泞的热带雨林地区。
佤邦地区境内高山连绵叠立,基本上属于澜沧江横断山系南方边缘部分,它与中国云南临沧市境内的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和芒卡镇(南腊乡)山脉连接,是著名中外“阿佤山”山脉的延申部分,即延伸到萨尔温江边。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脉有:南邓特区的孟林山,海拔2645米;勐冒县的公明山,海拔2489. 8米;勐波县的大黑山,海拔2575米;勐冒县的龙潭山,海拔2373米。
海拔1500米- 2000米的山峰有数千座,如:龙潭区的骆驼峰,安塞山;联合区的拉塔山1884米;公明山区的共嘎山 1841米;纳威区的莱米山1840米、南部的累三哨、所兰山等。
最高峰勐林山位于本区境内的中部与中国沧源县芒卡镇南腊村辖地的湖广大山连接,135号界桩即在山顶。
气候
佤邦地区最高海拔2490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为25℃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被明显地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气候干燥无雨;雨季时节几乎每天都有降雨。由于佤邦地区海拔差异很大,气候情况也形成较大反差,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立体型气候。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左右,一般年份6 -11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
水文
佤邦地区水利资源丰富,大小江河有数十条。西面有萨尔温江,从滚弄流入南邓,是佤邦南邓、勐能县与联邦政府管辖区的天然界江;东面有南垒河,上游为孟连河,从200号界碑流入佤邦勐波县贺岛区、勐平区,经勐养、勐卡流入四特区湄公河。
邦内较大的河流有:
南卡江:源头为龙潭湖,是邦勐冒县的龙潭区、岩城区、营盘区、勐能的南抗伍区、邦康特区与中国的西盟县、孟连县的天然界河。经索亚渡口、累巴山流入萨尔温江。
南马河:佤邦境内主要河流之一,由昆马、邦歪中缅边界几条小溪汇集而成,流经邦歪区、王冷区、公明山区、联合区、纳威区、曼东区,从曼东区流入萨尔温江,全长200多公里。
南板河:源于勐冒县的联合区,多条小溪汇集,经营盘区、邦康特区流入南卡江。水流湍急、落差大,适宜建电站。
南南河:源于勐冒县联合区、格龙坝区几条小溪汇集而成,流经勐能县、弄切区、流入萨尔温江。是勐冒县和勐能县界河,全长50多公里
南阮河:是佤邦南部勐阮区的主要河流,全长37公里,流入南扣河后进入泰国。以上为佤邦主要的几条河流,其它小河均系支流。
南定河:上游在中国孟定境内称南汀河(南定河),在镇康县境内称“渣里江“,源头在中国临沧县境内,孟定境内一段又称“大湾江”。流经南邓区境内长17公里,河面宽约50-100米。
南依河:下游称“南滚河”,是本区与中国沧源县班老乡连接的国界河,境内流程约20公里。南依河为本区内第二大河,居萨尔温江支流,特区被它们以“U”字形托在其间。
楠班河,系中缅界河南卡江右岸支流,发源于佤邦巴根,河长123千米,河流总体流向由北向南流,属山区河流,流域面积2342平方千米,与云南省孟连县境内的南卡江左岸支流南马河相对, 二河出口汇入南卡江,同属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水系。[3]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信息显示,佤邦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苗族、德昂族(崩龙族)、傈僳族、布朗族、缅族、回族等16个民族。2007年,佤邦北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39.5%,死亡率为16.09%,自然增长率为23.5%。
南部地区人口约12万, 生活着傣族、佤族、苗族、彝族等民族。总人口约60万人,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
资源
矿产资源
佤邦矿藏丰富,但尚未得到普查。根据部分信息显示,佤邦地区具有丰富的铅锌矿、锡矿、宝石、稀土矿。矿业投资和矿产品需求主要来自中国。
佤邦拥有的锡矿可开发储藏量位居世界前位,是缅甸锡矿的主产区,曼相矿区和糯巴矿区是当地的锡矿主产区,曼相矿区达106.3平方千米,该矿区位于勐能县,距离佤邦首府邦康市90公里。
2012年,根据中国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4大队探矿资料显示,曼相锡矿为锡多金属矿床,矿权面积106.3平方公里。
曼相矿区内已知有3条矿脉,分布较为规整。第一条矿脉海拔在1300-1400米,基本为氧化矿,纯露天开采,开采量在200万吨左右,品位在0.1%-30%不等,平均品位在2%-4%之间;第二条矿脉海拔1100-1300米,矿型分布规则颜色重,多数为硫化矿,平均品位在2%-5%,开采量在300万吨左右;第三条矿脉海拔1000米,基本都是硫化矿,开采年份集中在2015年,平均品位3%-5%。
该区域锡矿产量占缅甸全国产量的95%左右,已探明的锡矿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但是大型开采仍受政治、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局限无法开展。
生物资源
由于佤邦区内气候的优势,地形多样复杂,海拔差异呈阶梯式,有“一山分四季,温床同享受,太阳面面照,雨水处处洒”的优越条件,植被类型比较丰富。可以分为亚高山植被,中低山植被,季雨林植被,针叶林、阔叶林、细叶林、混交林和藤本、本草混合生长。
亚高山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主要植物为壳斗科、针叶科、桦木科、大树杜鹃群落、野生茶群落、箭竹、蕨类、藤类以及苔藓、寄生草、菌类等。比较有价值的可供建材、药用、观赏、工艺等用途的有松树、楠木、桦桃、樱桃、红椿、樟树等,药用的有红豆杉、血藤、杜仲、黄连、野三七、百合、锅铲藤等;可供观赏的有杜鹃、野山茶、野茶、丁香、寄生兰、大树蕨(杪椤)等。可供工艺用的有滕竹和其它竹类。
中低山植被主要分布在1500米以上的地带的混合林,以阔叶林较多,杂有细叶林、竹林等。代表性的有榕树、水冬瓜树、龙竹、董棕、龙血、大树理肺散与本草、菌类等。
季雨林植被主为阔叶林,含野芭蕉林与枇杷果等。块根植物和藤本植物、矮株植物较多见。[4]
经济
概况
2004年,佤邦全年收入近8000万元,人均400多元。 佤邦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免征公粮和农业税。 根据2009年信息粗略统计,2007年佤邦北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650万元(RM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0元(RMB)。
截至到2009年底,佤邦农民年均收入为800元人民币。 北部地区主要从事山地农耕经济,南部地势平缓区主要从事稻作经济,北部矿业开发初见成效,南北两地毒品替代种植已实现,发展了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业项目,诸如橡胶、龙眼、蜜橘、茶叶等为主要转型经济作物。
2007年到 2017年,佤邦北部橡胶林呈现出以邦康和南邓两特区为中心,沿着萨尔温江、南卡江和南班河的两岸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扩张趋势。
替代种植
1992年11月7日,佤邦与中国云南省国营孟连农场双方签订了《中国云南省国营孟连农场与缅甸佤邦总部经济计划委员会中外合作项目协议书》。
1994年5月19日,中缅双方达成《中国云南省国营孟连农场与缅甸佤邦总部开垦土地种植橡胶补充协议书》,为扩大开发面积作出约定。
1995年开始,佤邦政府向当地群众和外国公司企业发出了在佤邦种植橡胶、茶叶及其它经济林木的号召。
截至到2009年9月,中国在佤邦地区进行替代种植的企业约50家,佤邦出让100万亩土地给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50年,由中信保公司组织中国企业进行开发,云南普洱市勐马橡胶公司、万衡橡胶公司等43家为第一批进入佤邦进行替代种植工程的企业。佤邦南、北两地种植橡胶126万亩,茶叶、橘子、龙眼、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近26万亩,截至2010年有3万4千亩橡胶园开始割胶。2012年5月中国云南省孟连县和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政府合资建造的 “云康制胶厂”正式投入生产加工橡胶。
商贸
中国为佤邦最主要的原料、投资来源地,产品销售市场,贸易伙伴。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被当地居民认可,为官方结算货币和大众观念中的货币单位。
佤邦政府向缅甸中央政府申请于1990年12月在腊戍成立“佤邦综合开发贸易总公司”,先后在仰光、瓦城、东枝、景栋、大其力、木姐等城镇组建了分公司, 组建了宏邦公司、德康公司、康祥珠宝公司、邦康自来水公司、当阳红砖厂、宏邦酒厂、佤邦烟厂、纸浆厂、宏邦养殖场等。 佤联军透过旗下的宏邦公司等企业承包帕敢地区的矿山,在缅甸国内建立了包括仰光航空公司、缅甸五月花银行以及缅甸国内唯一提供GSM网络服务的Skylink移动通讯公司等一系列企业,商业版图逐渐扩展至航空、金融、通信等多个行业。在掸邦东部地区,佤联军控制的宏邦公司同样经营着木材生意。据资料显示,佤联军在仰光开设的企业有20余个,总资产约20亿美元。
1996年,佤邦成立了地方性商业银行邦康市商业银行即佤邦银行,为该地区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银行。邦康市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总行设在邦康市,下设两个分支机构,分别为邦康市分行和南邓县分行。1996年至2002年期间同时经营人民币和缅币,由于人民币信誉度高,而缅币币值不稳定因素,2002年以后该银行只经营人民币。
矿业
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府军控制缅甸北部克钦邦境内的玉石产地帕敢以后,军方给予了佤联军等停火的民族地方武装在该地区开采玉石的经营权。佤联军透过旗下的宏邦公司等企业承包帕敢地区的矿山,进行玉石开采活动。
佤邦龙潭锡矿冶炼厂年产锡锭1500吨,2003年初,佤邦矿业增加值占佤邦地区生产总值的60%。 已开挖金、铜、锡、铅、锌等矿藏,初见成效的有弄尼锡矿厂、金厂矿山等,且大部分矿产原料出口中国、泰国等周边国家。
佤邦政府规定,矿产商在锡矿出口过程中,25%的原矿会以税率的形式抵押给政府。 佤邦曼象矿区高品位、低成本矿开发之后,供给量陡升,由2012年的不足0.5万吨增至2016年的5万吨,使得缅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锡矿供给国家。佤邦地区的锡矿几乎全部以边境贸易的形式出口至中国。[5]
交通
在20世纪60年代,佤邦只有一条从户板到勐冒的临时公路,且长年失修。运输靠人背、肩挑、马驮。缅共执政20年忙于作战,只修了300公里的单车道毛路。和平建设后交通建设被列为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项目。
截至到2009年底,佤邦全邦的公路由泥土公路约300公里增长到3000多公里,基本上做到县、区、乡都通公路。其中柏油路面、弹石路面800多公里,邦康至昆马、龙潭、勐冒等地,邦康到勐平、勐波均为弹石路,邦康到曼相为柏油路。在邦康、昆马、勐冒、万宏、勐岗建有直升飞机场。
社会
城建
1989年佤邦仅有一座中国无偿援建的40千瓦水电站,全邦几乎处于无电可用的状态,1997年,松坡、荣斋、德康、昆马四座水电站开始动工兴建。佤邦地区的能源建设得到了缅甸军政府的财政支持,缅甸政府为佤邦提供了3亿缅币贷款,其余的资金主要靠地方政府筹集。
截至到2009年,修建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15950千瓦。 在2007—2013年,中国南方电网累计向缅甸佤邦供电达6323.7万千瓦时。
联合国禁毒署1996年应邀进驻佤邦地区后, 实施长达12年的C25计划,兴修大小水利设施19处。
教育
1989年,佤邦有20所小学,学生人数不足500人。
2004年,佤邦有小学350所,学生近3万人,6所初中和2所高中,适龄儿童入学率45%。
截至到2009年底,有各类学校360所,在校学生36700多人,其中10所学校办有初中和高中。
卫生
佤邦特区存在三类医疗机构,分别是缅甸(联邦)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该特区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和中国私人诊所。
1989年,佤邦有4家医院、8所卫生所。截至到2009年底,有医院20家,卫生所175所,有无国界医生组织 、马蒂莎国际组织、法国医疗慈善组织、德国医疗慈善组织等多个机构在佤邦进行医疗援助 , 帮助佤邦培训医生、助产士、乡村志愿者和当地社区卫生人员等。 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从2001年开始在佤邦开展项目,并先后在4个区建立了贫困医疗救助基金试点。
根据2009年信息粗略统计,佤邦北部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8.6%,2008年佤邦北部地区居民已婚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为38.4%,2006年各县区卫生投入占财政收入比例位于3.0%-6.2%间;2007年佤邦政府卫生投入占总卫生投入的比例为12%,家庭的卫生支出占总的卫生投入的43%,其他的卫生投入依靠国际卫生组织的援助,占45%。佤邦北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174家,其中:医院13家(7.4%),卫生所室46所(26.4%),诊所115家(66.1%);政府及国际卫生组织办的医疗机构有占32.2%,私人办医疗机构占67.8%。北部地区共有卫生人员640人。
禁毒
19世纪末,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鸦片进入佤邦。缅甸独立后,禁种大烟,但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仰光政府对佤山鞭长莫及。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溃退到这里,征收鸦片,武装贩烟,刺激了佤山的鸦片经济。70年代末缅共武装统一佤邦后,采取拔除烟苗的强制手段禁烟,但收效甚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佤邦罂粟种植面积一直都保持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鸦片约为2000吨左右,占缅甸总产量约80%~85%,占 “金三角” 地区鸦片总产量约70%。这些鸦片的70%~80%被加工成海洛因。
1990年,佤邦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便提出了要逐年减少大烟种植面积。新政府颁布的《禁种和根除大烟的策略和措施》规定:对50岁以上的吸食大烟者进行劝说;对50岁以下的分别按情况和区域,采取强制戒毒和劳动改造的办法。
1991年6月,佤邦政府颁发《禁毒通令》。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分地区分片落实大烟禁种,发展各种经济作物,成了工作重点。
1994年7月24日,佤邦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佤邦地区毒品管理的若干决定》,组建了毒品管制委员会。 1995年5月17日,佤邦政府发布了《关于在佤邦部分地区实现三年无毒区的行动计划》。 1996年11月12日,佤邦禁毒委员会出台《关于佤邦地区禁毒斗争的若干问题》。 1997年2月,佤邦政府颁布《关于在佤邦彻底根除毒品种植的规划情况》,同年8月佤邦禁毒委员会又再次出台了 《关于禁毒工作的补充规定》。
截至2010年,佤邦北部地区破获贩毒案件247起,抓获涉案人员362人,缴获毒品有海洛因133.975千克、安非他明类兴奋丸283.453千克、冰毒98.83千克、鸦片358.78千克等。共查处零星制毒卖毒案件520余起,抓捕制毒卖毒人员579人;查验确实并强制收戒吸毒人员4215人次。
但佤邦的毒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由于对毒品的打击,鸦片价格连年上涨,使得罂粟种植出现了死灰复燃的现象。通过驱使农民到佤邦周边地区进行种植等方式,佤邦的罂粟种植形式变得更为隐蔽。同时,佤联军的毒品生产已经开始由传统毒品向苯丙胺类兴奋剂(ATS)以及冰毒等新型化学毒品转型。 由于在禁毒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缅甸政府被迫将禁绝毒品的期限由原先的 2014年延后到了 2019年。
传媒
佤邦有三个可以播出影音节目的新闻宣传机构,为佤邦新闻局、南邓新闻工作室、勐冒电视台,设佤邦电视台、佤邦有线电视公司、《今日佤邦》杂志、《佤邦新闻报》、佤邦电台FM,电视台新闻部分由汉、佤、傣三种语言播报,同时兼顾英、缅语。[6]
文化
佤族
佤邦是多种民族杂居的地区,居住着佤族、傣族、拉祜族、汉族、阿卡族、阿克族、克钦族、傈僳族、苗族、线景族、恩族、老咩族、布朗族、布欧族、崩龙族、彝族、回族、苯(土满)族等民族。其中,佤族占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掸族。
缅甸境内的佤邦占据着阿佤山的大部分地区, 生活在佤邦的主要族群佤人在中国和缅甸皆有, 在中国称为佤族, 在缅甸称为拉佤或佤,因分布的自然地理连为一体, 故不分伯仲。
语言文字
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汉语, 官方行文是汉文,佤语是最为通行的日常用语。部分学校使用教材为中国官方出版的教材。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佤族没有文字,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20世纪90年代,“佤邦”对佤文进行改进,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新佤文已在“佤邦”机关、学校、部队普及和使用,所有学校都开设佤文课,机关人员的会议记录、民间书信交际和党政军电报通讯行文都有使用。
宗教
佤邦大多数人都是泛灵论信仰者,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赛玛礼教,亦有小部分人口改信基督教或佛教。
传统节日
佤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新米节”,该节日是佤族全民性的活动,无论信仰哪种宗教都参与该节日,每年在其辖区的不同县区轮流举办。此外,不同宗教信仰的佤族还庆祝与其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例如,信仰大乘佛教和赛玛礼教者要庆祝春节,其活动形式与中国春节大同小异。
信仰基督教者要庆祝圣诞节,信奉上座部佛教者要庆祝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木鼓是佤族的古老乐器,被视为“通天”神器,重大的祭祀、农耕、军事等活动都离不开木鼓,“拉木鼓”是佤族部落重大的祭祀活动。
佤族共同拥有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木鼓节、新米节、火把节、春节、隔年节和圣诞节等几大节日。
木鼓节
木鼓节,佤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于佤族当中的“ 阿佤”支系,即中国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大部分佤族地区以及沧源、澜沧部分佤族地区。缅甸等地的佤族也广为流传。佤族称木鼓节为“克罗”或者“克鲁克罗”。 一般在每年农历11月(佤历 一月)到第二年4月份之前。木鼓节来源于佤族的木鼓崇拜、祭祀活动以及伴随这些活动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新米节
新米节,佤语称 “地根俄”或 “西伯根俄”、 “伯根奥”、“地京哥”,是佤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过节时间基本上与中国布朗、德昂、景颇、拉祜、傈僳等少数民族时间相同,在祭“谷魂”上也基本相同,都是先民农耕活动的产物,有迎“谷魂”、庆丰收之意。
圣诞节
圣诞节,19世纪20年代,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他们接受基督教的程度相较于其他地区要高,这里的佤族除了礼拜天到教堂做礼拜、听圣经、唱赞美诗以外,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过圣诞节。这天除了唱赞美诗,也举办文体活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