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維爾茨堡宮,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該宮殿於18世紀建成,周圍有絢麗多彩的花園。這所華麗的巴洛克式宮殿,當時是維爾茨堡主教兼大公的府邸,是德國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宮殿之一。

中文名稱 維爾茨堡宮

外文名稱 Residenz

地理位置 德國

占地面積 長寬各為175米和90米

開放時間 4至10月9:00-18:00;11月至次年3月10:00-16:30

景點級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門票價格 7.5歐元,優惠票6.5歐元,教堂和花園免費

著名景點 宮殿、花園

目錄

歷史背景

維爾茨堡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下法克尼亞區。它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居住在此的凱爾特部落[1] 。維爾茨堡中的"堡"其最初含義就是依而建的原始城寨,亦即後來城市的雛形。凱爾特人緊臨美因河與維爾茨山而建的"城堡"世代捕魚為生。公元6世紀被法蘭克人納入管轄區,並就此成了法蘭克公爵的世襲領地。從8世紀初開始,維爾茨堡人大量修建教堂,並推舉布卡德為第一任地區主教。於是這裡成了萊茵河右岸地區的宗教中心。1030年10月13日,國王康拉德二世宣布成為該城主教,並獲得稅收、制幣和司法的自主權。到了德國中世紀的輝煌盛世施陶芬時期,維爾茨堡再次繁榮昌盛。1573年,尤利烏斯·艾希特當選地區大主教,他的上任標誌着維爾茨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開創了一種"尤利烏斯流派"的建築風格。1802年,主教統治結束,巴伐利亞人統治該城。但僅過了兩年,拿破崙軍隊又征服了這裡,並將它劃歸哈布斯堡大公管轄。1814年,巴伐利亞人捲土重來,收復失地,真正成為維爾茨堡的主人,並一直延續至今。

詳細介紹

維爾茨堡宮是德國最大、最宏偉的巴洛克式王宮之一,包括宮殿、花園和廣場三部分,由巴洛克式建築專家、宮廷建築師巴爾塔薩爾·諾伊曼與馬克西密里安·馮·維爾什於1719年合作設計建造。後來由於當地兩任主教兼大公極力保護而保存至今。它既是維爾茨堡主教兼大公府邸的代表性建築,也是歐洲封建王權的登峰造極之作。這座號稱"萬宮之宮"的建築平面呈馬蹄形,長寬各為175米和90米,兩翼有環繞兩個庭院而建的宏大側樓。其中主樓三層,配樓兩層。主樓有大理雕刻裝飾,突出的門廳朝向花園。側樓中央部位正面也有橢圓形大廳,這些大廳屬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十分莊重,但又明顯受法國建築的影響[2] 。主樓內的宮廷教堂是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作,它在設計理念上運用了橢圓形與三角形的巧妙結合,配以富麗堂皇的立柱雕塑,輔之以歐洲名畫家的大手筆,使得這座教堂簡直成了藝術宮。主樓會客廳的裝飾宏偉壯觀。從前廳起,越向里走,裝飾氣魄越宏大,皇帝寶殿達到頂峰。巴爾塔薩爾在南樓設計修建的寬大樓梯分為三段,匠心獨具。皇帝寢室的裝飾表現出18世紀藝術如何從類似法國攝政時期的裝飾風格發展到洛可可風格。其中最有價值是當時威尼斯畫派的吉奧瓦尼·巴蒂斯塔·提坡埃羅的巨幅群像天頂畫。在宮殿的東側是一片宮廷花園。與法國人不同,德國人在修建宮殿時對於花園的設計並不十分重視。倒是花園里大大小小的雕塑十分引人入勝。19世紀花園重新修繕,改變布局,在東側增修了一座堡壘式建築,使得花園和古堡相映成趣,這在宮廷花園的建築設計中實屬罕見。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由許多巴洛克式建築圍成的正方形宮殿廣場,至今仍保留原來的造石路面,是德國屈指可數的幾座保存完好的宮廷廣場之一。

視頻

德國的典型巴洛克風格建築維爾茨堡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