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是國家或政府為了達到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快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為增進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保持連續性,左右搖擺的經濟政策必然會給經濟運行帶來損失;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要有一定的"彈性",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必須對經濟政策作相應的調整。[1]
經濟政策 | |
---|---|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正確把握宏觀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
目錄
分類
一、經濟政策有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政策之分。
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等;微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對干擾市場正常運行的立法以及環保政策等。
二、執行層
主要的經濟政策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分別由各級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執行。
內容
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正確的經濟政策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係,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利益
經濟政策在階級社會裡,經濟政策是由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制定的。奴隸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鞏固對奴隸的統治和殘酷剝削奴隸的剩餘勞動。封建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榨取沉重的封建地租及各種貢賦。資產階級國家的經濟政策,是保證資產階級通過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獲得高額利潤的手段。雖然,處在上升階段的剝削階級有可能制定和社會發展的利益相一致的經濟政策,但是隨着這些階級的日益衰朽,它們的經濟政策總的說來是和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相矛盾的,並且必將導致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體現着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它的目的是實現政黨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迅速發展生產力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並最終實現消滅階級差別的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正確的經濟政策能在整個社會範圍內發生顯著的作用,給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以巨大的推動,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極為慎重地制定經濟政策。制定正確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要依據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發生作用的經濟規律,力求反映它們的要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關係,以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由於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們主觀認識之間會存在着矛盾,它也將表現為經濟政策和客觀經濟規律之間的矛盾。經濟政策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以其是否有利於促進勞動人民生產積極性的發揮和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檢驗的標準。毛澤東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80頁)。在經濟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通過實踐的檢驗和經驗的總結,改變經濟政策中那些錯誤的或過時的內容,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增加新的內容或制定新的政策,將會有助於社會生產關係的調整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評價
了解各項主要經濟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給評價現狀和預測未來做鋪墊,因為對各種經濟政策進行分析總是圍繞其政策目標、政策手段與工具等進行的,對各項政策的功能特性有一大體認識,在評價和預測時就易於把握大方向。
步驟
經濟政策一般說來,分析評價各項經濟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確定評價分析的標準。一般說來應以各項經濟政策的政策目標為依據。
第二,比較各經濟政策實施後的實際結果與政策目標,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評價政策手段的有效性;有時還應分析由於某項經濟政策實施給其他方面帶來的間接影響。
第三,根據上一步所得結論,結合新形勢的新要求,預測下一階段可能會實施的政策。
原則
為保證評價效果正確、有效,對經濟政策的評價必須堅持下面兩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由於各項經濟政策的政策目標都是多元的,那麼其效應必定也是多元的;另外,政策效應不僅包括經濟效應,往往還包括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因此,對政策有效性進行評價必須考慮到各項經濟政策的各個目標的實現狀況,不能只要增長不要穩定,也不能只講規模忽視效益,等等。必須從多方面、從整體上評價政策效應的好壞,只有這樣才可能對某一政策實施所造成的後果有全面、準確的認識,才能為下階段的預測提供可靠的依據。
2、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是指評價應有客觀標準,不能只從主觀出發來判斷效應的好壞。不同的投資者由於其所處地位、環境、自身實力等有差異,出發點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憑主觀判斷,很可能對同一現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顯然不利於發現真實的客觀狀況。因此,評價政策效應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儘量讓數字與資料來說話。
問題
溫家寶:採取靈活審慎經濟政策第一,評價政策效應應考慮到政策的機會成本的大小。所謂政策機會成本是指經濟政策實施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放棄的其他方面的效益。這可以用付出的代價的大小來衡量。這一代價可以是物質代價,如人力、物力、財力等;也可以是精神代價,如由於政策實施所引起的社會矛盾等。舉例來說,如果政策為實現物價穩定目標而對城鎮居民進行價格補貼,在總量資金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意味着政府用於其他方面的開支要相應減少,特別是減少了用於經濟建設的資金,這會使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受到一定影響。如果為實現物價穩定而在其他方面付出的代價太大,那麼就可以認為這一政策是不成功的,在下一階段很可能就不會再採用這一政策。
第二,在進行評價時還應考慮到另外一個具體的問題,即經濟政策效應的間接性問題。經濟政策往往從其政策目標或手段本身無法直接反映出來,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指標間接反映。例如,對於資源優化配置目標來說,"優化"就是一個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對"優化"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把它轉化為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可衡量的指標,才便於作出客觀判斷。由於各項經濟政策種類繁多,反映這些目標的指標更是不勝枚舉,限於篇幅,這裡只能就資源優化配置、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增長、收入公平等六大宏觀經濟目標作一介紹。這是因為,各項經濟政策均以這六大目標為根本目標,那麼其實現狀況顯然可以反映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
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是經濟結構合理化與經濟效益的提高,由此,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和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就成為觀察資源是否優化配置的標準。如何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本章第二節已經講過,這裡不再重複。至於反映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從宏觀經濟角度講,主要是全要素生產率,即國內生產總值與全部生產要素綜合投入量的比率。這一指標可反映單位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值越大表明資源使用效率越好。更具體地講,國民經濟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的生產要素概括起來可分為勞動力與資本(或資金)兩部分,那麼與之相對應,全要素生產率也可分為兩個部分生產率比率:全員勞動生產率與資產產值率,它們
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雖然各有自身衡量標誌,但它們都體現了在資源有效利用條件下,經濟系統地穩定發展,因此,可以把這三個目標綜合為一個經濟穩定目標加以判斷。經濟穩定與否在宏觀領域最直接地表現就是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是否平衡。顯然,使社會總供求處於平衡的經濟政策其效應是好的。 經濟增長目標主要通過國民生產總值與國民收入兩個指標體現出來。在其他條件許可時,經濟增長速度即國民生產總值與即民收入增長速度越快,表明政策效應越好。
對於收入公平目標的衡量爭議較多,目前提出的表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較有代表性的有洛倫茨曲線、帕累托曲線、基尼係數、庫茲涅茨指數等,其中,庫茲涅茨指數是比較直觀的一個。庫茲涅茨指數又叫相對收入階層分布,它代表一定收入水平以下的階層所占的比重,這就是現實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標。
影響
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着基礎性的作用。與計劃體制相比較,市場機制無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場機制並非萬能的,它還存在着許多缺陷,而這些缺陷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在宏觀上表現為一個盲目、自發的過程,一方面,單個市場主體對於信息的獲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市場主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當價格信號顯示出某種產品的生產有利可圖時,生產者會蜂擁而至,趨之若鶩;一旦該產品生產過剩、相對價格水平自動降低時,商品生產者明白過來已為時晚矣。
相關信息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12年經濟工作。在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這次會議傳遞出明年經濟政策的哪些信號?
信號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信號二:擴大內需消費投資雙管齊下
信號三:支持企業牽頭實施產業目標明確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信號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信號五: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信號六:穩步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
中國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正確把握宏觀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改革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緩解困難地區財政運轉壓力,決不讓基本民生保障出問題。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只要就業穩、收入增,我們就更有底氣。
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發力、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