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纹状体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靶组织,含有多种促使神经元存活、分化的营养物质。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锥体外运动系的主要神经结构之一。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前者又分为壳和苍白球。从发生和纤维联系上看,尾状核和壳属于新纹状体,苍白球属旧纹状体[1]

目录

分类

新纹状体 :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 端脑。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 小脑以及其它 锥体外系的影响。大细胞发出的传出纤维到达同侧的苍白球。目前已知,新纹状体与维持机体的固定姿势有关。大量的临床病理资料证明,尾状核头部的变性、萎缩,可出现舞蹈样动作(如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壳核的病变则与临床所见的 手足徐动症、 肝豆状核变性、 扭转痉挛、舞蹈病等 不自主运动有关。

旧纹状体 :系指苍白球。它起源于 间脑,进化上比较古老,内含大细胞,除接受同侧新纹状体来的纤维以外,还接受来自丘脑和从 大脑皮层来的纤维。由它发出的纤维主要是苍白球丘-丘脑束,一部分纤维分别向下传到丘脑底核、 黑质。旧纹状体被视为 锥体外系中的一个重要传出中间站。已经证明,苍白球的功能与肢体的 肌张力 姿势反射有关。 帕金森病患者到了中晚期几乎都有苍白球的变性。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纹状体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张力的维持以及肢体姿势的调节活动有关。此外,还与对本体感受器传入的信息处理,即与无意识的运动反射控制有关。根据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纹状体不同部位的损害,可以产生肌张力的变化和一系列 不自主运动。肌张力的变化可以是肌张力的增强、减弱或是易变性的增强、减弱。不自主运动可以是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 肌紧张异常或震颤。此类不自主运动的特点是在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明显。人们把上述表现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而肌张力增高,如帕金森病;另一类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而运动过多,如舞蹈病或 手足徐动症。[2]

简介

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 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