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紙教堂(Paper Dome)位於台灣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新故鄉社區見習園區里,是中潭公路旁的一個小山村。園區內除了紙教堂外,還有濕地公園、戲水池等,在村民自辦民宿過夜,也可在餐廳品嘗當地食材為原料的美食。

2013年8月7日,南半球第一座紙質教堂在新西蘭南島最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對公眾開放。

目錄

誕生歷史

1995年1月17日,一場7.2級的地震襲擊了日本阪神。建築師坂茂被災區的景象深深觸動了。他一直關注環境和人文主義,早在1989年坂茂就開始用防水加工的紙管等製造紙建築,許多作品深受國際矚目:詩人書庫、紙的家、東京三宅一生的展示場、占地5000平方米的漢諾威萬博會日本館……此次地震後,坂茂輾轉到野田北部,在遍地瓦礫中找到了當地神父,提出運用輕巧、組裝迅速的紙材來搭建「紙教堂」。

第一次聽到這個「荒唐」的提議,神父非常不悅:「你知不知道這裡就是被火燒了才變成這樣的!」但坂茂沒有放棄。利用工作的空當,他一次次往返神戶,並用書店跟木屋同時着火,書店延燒速度更慢的事例來跟神父解釋紙教堂的安全性。坂茂的熱心,災區對居民聚會空間的強烈需求,終於使神父點了頭。

建築構想

靈感來自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貝爾尼尼,坂茂的紙教堂是這樣構想的:運用成本較低的玻璃纖維浪板,構築長方形的外牆;內部用58根長5米、直徑33厘米、厚1.5厘米的紙管、構建一個可容納80個座位的橢圓形空間;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形成一道迴廊,橢圓內部的紙管排列緊密,作為舞台及祭壇的背景;橢圓形入口處的紙管與紙管間距離較大,屋頂透光天幕投下柔和的陽光,讓人走進去有種升華的神聖感覺。

在三百多名義工、居民、教友的努力下,兩個月之後,紙教堂完工了。這座打破了族群、宗教、國籍的藩籬,共同努力建起的建築,正式取名「Papar Dome」。在隨後幾年中,這個面積170平方米的空間,曾經舉辦過居民集會、電影放映會、演唱會、教會彌撒、結婚典禮等,成了神戶震後社區重建重要的精神地標。

教堂藝術

世界上的一些教堂之所以出名,除了其與基督教發展相當有淵源的歷史背景外,教堂內還有著名的繪畫雕刻、彩色玻璃等。既然說教會不等同於建築物,耗費精力建造教堂甚至用心良苦雕刻繪畫,還有必要嗎?這些教堂內作品用意何在? 2013年6月27日,從業於建築領域的金姊妹在上海鴻德堂[1]分享教堂建築藝術,從基督信仰與建築專業的角度,分析基督教有史以來教堂建築的形式在信仰上的體現。

因為本身的基督教信仰,她對教堂建築藝術也非常感興趣。她分析道:不僅教堂建築復活了很多原有的、世俗的建築形式,此外,教堂內的四壁,給藝術創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和巨大的載體。如歐洲教堂頂部及四壁畫滿了聖經內容的繪畫[2],教堂的石柱、柱頭、門口,能夠用來裝飾和宣揚教義的地方都被利用起來,用做藝術創作。所以教堂中的一些雕刻、彩色玻璃等元素、都是通過一些藝術手法,達到教化人心,傳播教義的作用。

教堂特點

1、紙教堂內立柱和長椅均為高密度牛皮紙一次成型,每根的抗壓強度達到6936公斤,抗彎強度是每平方厘米85.2公斤。

2、紙教堂成了社區的中心,這是桃米里人在教堂舉行的文藝演出。

3、白色的船是王振偉的「9·21」紀念作品《搖晃的記憶》。

4、園區到處可見以青蛙為主體的裝飾和藝術品,這是桃米里發展的新文化符號—「青蛙共和國」。圖為祈福青蛙。

5、2008年1月25日,千名從台灣各地趕來的男女老少聚集桃米里,一根根紙柱從山上接力傳下,在長老們的吟唱聲中,紙教堂Paper Dome的58根紙柱在兩小時中重新站立起來。

參考文獻

  1. 中式教堂典範——上海鴻德堂,個人圖書館,2019-10-19
  2. 教堂藝術講座:彩窗玻璃用意何在?,青島基督教網,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