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鼻剪刀
红鼻剪刀 |
中文名:红鼻剪刀 |
红鼻剪刀 体型与同属其他品种相似,头部红色,吻部鲜红色,全身银白色,近似透明,尾鳍上有与剪刀鱼相似的黑白条纹,体长50~60毫米,身体强壮,容易饲养,性情温和,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巴西。通常,红鼻剪刀是在晚上产卵的。雌鱼和雄鱼会相互靠近,然后游到叶子上方,使得它们的背部可以伸出水面,然后开始进行产卵。由于水的硬度较低,所以黏性很强的卵就会直接粘到叶子上了。 [1]
目录
简介
红鼻剪刀鱼,别称红鼻剪刀、红鼻鱼,拉丁学名Hemigrammusbleheri,属于脂鲤科。红鼻剪刀鱼最初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下游一带,在巴西、哥伦比亚境内的淡水河流中发现较多。红鼻剪刀性情温和,体格强健,容易饲养,适合群养,红鼻剪刀的群游效果的观赏效果极佳。红鼻剪刀是一种气质高雅的小型观赏鱼,其尾部的花纹引起众多水族爱好者的追捧。
生活条件
红鼻剪刀鱼身体强壮,相对比较容易饲养,但它需要的生活条件饲主还是尽量还原为好。红鼻剪刀鱼应该生活在弱酸性的软水中,PH值在5.4-6.8之间、水温控制在22℃-26℃之间最为合适,但是新鱼在入缸前要先养好水。最好可以在它的“家”中放一些中性或弱酸性的石头,再为它们布置一个可供它们躲藏的区域,偶尔它们也会喜欢独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掌控合适的密度和水温,新鱼入缸时需要水温稍高一些,这样做可以预防它患白点病。通常1升水养1cm的鱼是比较合适的密度,同时要尽量避免它们被阳光直射。换水的频率不要太勤,一周换掉1/3的水就可以了。
形态特征
红鼻剪刀鱼,鱼如其名,鱼吻部位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尾鳍呈交叉形剪刀状,故称红鼻剪刀鱼。红鼻剪刀鱼与同属的其他品类的灯鱼体型相似,鱼身最长可达6厘米。鱼整体为半透明的银白色,尾鳍上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一般为4条白纹、5条黑纹,鱼吻和鱼鳍之间的中心体轴上可以看到一条黑色纵纹贯穿鱼身。
混养建议
可投喂小型鱼饲料,适合饲养在水草密植的水族箱里,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卵生中层鱼类,喜欢群居,单个水族箱里的红鼻剪刀数量最好不少于3条,否则红鼻剪刀会蜷缩在角落里面,独自承受寂寞和压力。并且养殖红鼻剪刀的草缸能够有一定可以躲藏的区域。养殖的水体PH值不能变动太大,否则会直接影响红鼻剪刀的生命。像月光鱼一样,红鼻剪刀鱼性情温顺,可以和其他一样温和的鱼类共同喂养,也适宜在水草缸中成群饲养。成群饲养至少要保证3条以上,8~10条的数量最好,否则它们会十分胆小的躲在隐蔽处不敢出来。一般红鼻剪刀鱼的寿命大约在5年左右,偏好弱酸性的干净水质(PH值约为5.4~6.8之间),饲养时将鱼缸内的水温控制在23~26℃之间为最佳。对红鼻剪刀鱼一般一天进行两次喂食为佳,可以投喂活饵料和人工饲料,例如薄片、血虫、丰年虾以及其他一些冷冻食物。
繁殖特点
繁殖极为困难,需要有一个种满水草的大水族箱,注入极软的水。将几对红鼻剪刀置于水族箱内,经过适应期,他们就会产卵。少量的卵会在30小时后孵化。方法与鲑鲤科其他种类相似,但极难使其产卵。若偶尔成功,每次可产100~200粒卵,孵化情况不佳。在鲤科鱼类中,红鼻剪刀、蓝三角鱼、红肚铅笔鱼等被认为是极难繁殖的品种。红鼻剪刀鱼比较喜爱在水体中层游动,非常地敏捷灵动,当陌生人接近鱼缸时,它们会成群结队地逃开游向另一边。红鼻剪刀鱼的“鼻子”部位可以作为水质观测的一个参考,当饲养条件良好的时候,它们的“鼻子”就会愈发的鲜红,当水质不好的时候,则会显得黯淡下来。红鼻剪刀鱼繁殖需用一个较大的鱼缸作为场所,且缸内需要种植水草,要求非常软的水质。一般繁殖投入至少三对亲鱼即可,适应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开始交配产卵。卵的数量并不多,在26℃的水温下需要孵化30~36小时左右。 鱼卵孵化成功以后,经过大约5天幼鱼才会四处游动。这个时间段,幼鱼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要时刻注意检测保证水质的稳定性。在大约一个月之后,方可逐步提升水质硬度,恢复正常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