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探春的性格特點
賈探春的性格特點是什麼?賈探春是什麼樣的人物介紹
賈探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她是賈府里的三小姐。賈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才幹精明。可以說,在《紅樓夢》眾多貴族女性中,論行止見識、治家理財,只有探春堪與鳳姐相媲美,甚至比之更高一籌。她也是作家濃墨重彩,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精明的才幹、鮮明的個性、起落沉浮和壯志未酬的身世命運,構成了這一人物形象的四大亮色,使她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人物畫廊中典型的生於末世的女強人形象之一。小編將從以上四個方面去淺析探春這一人物形象。
賈探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賈寶玉的庶出妹妹,為趙姨娘所生,與賈環同母。在榮寧二府女性形象中,她是一位秀外慧中、志趣高雅、有膽有才、大方開朗的女性,其聰穎高雅可比黛玉,穩重端莊可比寶釵,精明能幹可比鳳姐。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她的言行舉止無不飛揚着一股英爽剛毅之氣,體現出堅強能幹的女強人氣質。我們可以從小說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曹雪芹對這位「庶出」的女強人由衷的敬佩,以及對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的不幸命運的深切哀惋和痛惜!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來認識這個擁有補天之才,卻不幸生於末世的女強人形象。
目錄
紅樓夢賈探春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分析
一、精明的才幹
「才自精明志自高」,曹雪芹為我們點明了賈探春的本質特點:她具有精明的才幹。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集中描寫了她這一特點,她的才情和幹練在這裡都顯露無遺。這時的賈府正面臨由盛而衰的嚴峻現實,關係非常複雜,正如探春自己所說的一樣:「整個賈府個個都像烏雞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三姑娘探春就是在這種矛盾重重的情況下受命上任的。她一登上「議事廳」,幾件事一過手,賈府的管事娘子們便感到這三姑娘「精細處不讓鳳姐」。平兒向鳳姐匯報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後,鳳姐兒也連連夸道:「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不錯。」能讓精明能幹的鳳姐連說三個「好」字,這樣的人物在小說中是少之又少,這也充分顯示了探春理家的能力。
下面就用幾件具體事情說明一下:
在理事之初,探春恰遇她的生母趙姨娘之弟趙國基死亡之事。這樣一個有尷尬身份的人死了,府上該打理他多少銀子呢?老管家媳婦吳新登家的故意刁難而不說明舊例,也不提供辦法,可謂居心叵測。結果探春決定按舊例賞銀二十兩,並當面指斥了吳新登家的,「這是她第一次表示了大公無私和敢於戰鬥的精神」。第二件便是蠲免了賈環、賈蘭、寶玉上學的點心、紙筆的月銀。這兩件事雖不重要,卻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與警惕。
在鳳姐對她不作牴觸的情形之下,探春又提出了兩件事:一件是把每個姑娘每月重支的頭油脂粉費二兩銀子蠲免了,因為姑娘們每月已有了二兩月銀,丫鬟們又另有月銀,這又和學裡的八兩一樣重重疊疊;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賴大家的花園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觀園所生產的稻米、竹筍、蓮藕、花果、魚蝦完全糟塌,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方案:她委託幾個園中服役的婆子媳婦分別承包,把大觀園分包給她們,把一個消費性的大觀園改造成了生產性的種植園,為賈府的經濟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由這幾件事情可以看出,探春確實「具有政治風度」,是位才幹精明的女強人。
二、鮮明的個性
再說說賈探春的性格,分以下幾點來說:
1、男兒氣概
探春具有很強的男兒氣概。《紅樓夢》中的女性人物不乏富有男子氣的人,比如才幹智謀勝於男子的脂粉英雄王熙鳳,以及心胸開闊、名士風流、好男裝的「假小子」史湘雲等等。可是這些女性不論在興趣和形式上多麼有男性化傾向,在她們的心底終究還是把自己當作女性對待的,她們的手段和理想終究還是不失於女性化:鳳姐的目標是鞏固自己在賈家的地位,湘雲只是一個還有「孩子氣」的女性,並沒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只有探春滿心想着離開這個日益腐朽沒落的家庭,到外邊去「立一番事業」,她並不寄希望於愛情和家庭給予自己幸福,而更渴望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可見在探春的心中認為男性可以做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她的想法與賈迎春「多少男人都不行,何況我哉?」的消極思想大相徑庭,真正是「身不在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2、志向高遠、有心計
同樣是「庶出」,探春不像迎春那樣懦弱老實,毫無原則,任人欺負,更不像賈環一樣不爭上進,連丫鬟奴才都看不起他。她是個很有抱負的人,她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第五十五回)她與紅樓眾女子的區別也在於此。她還是一個獨具胸襟的人,作者曾很細緻的描寫過她的閨房:「三間房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着一張花梨大理石書案;案上磊着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着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着滿滿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西牆上當中掛着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着一幅對聯,乃是顏魯公的墨跡。」(第四十回)這一種高雅疏朗的情調,一掃一般閨閣的庸俗與纖弱的氣息,與她非凡的胸襟是吻合的。她還寫詩道「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第三十八回),她正是以這種高雅的詩情來表達其與時俗之人不同的高尚情操。無論是她閨房的脫俗布置還是她高雅的詩情,都是與其心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寶玉和黛玉曾評說過探春:黛玉便說道:「你家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兒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了。」寶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時,他幹了好幾件事,這園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別人,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第六十二回)這評論在紅樓眾人對她的評論中是最為深刻的,一語道出了探春工於心計的性格特點。
紅樓夢賈探春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分析
3、自尊而自卑的性格
任何一個人都有兩面性,一個是自然的我,一個是社會的我。有些人的兩面性較弱,而有些人較強。筆者覺得,探春身上的這種兩面性是非常明顯的,曹雪芹對此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她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典型,在她身上,自尊與自卑同時存在。
在此,探討一下她形成這種性格特點的原因 。前面已經提過,「庶出」的身份在當時的社會,特別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府里,對她的婚姻、地位等都有着嚴重影響。她在賈府的境地非常尷尬:一方面,她是賈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貴族的一切特權;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會最讓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為世俗所輕。特別是她的生母趙姨娘在賈府是一個罪惡而可憐,讓人所不齒的卑瑣人物。由奴才出身的趙姨娘做了賈府的侍妾,始終處在很卑賤的地位,而又不安心,經常搞一些鬧劇,讓探春臉上更加的無光,加上她還有一個讓丫鬟奴才都看不起的兒子賈環,這一切都讓探春感到非常的難堪。正因如此,探春一方面是非常自強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別人的尊重,維護自己的尊嚴;另一方面,由於身上這種抹不去的身世印記,內心深處也隱藏着強烈的自卑感。她的這種情緒,從表面看乃是源自她「庶出」這一身份,究其本質,這是有着深刻的歷史根源的,形成這種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其根本原因還是封建社會制度。
封建貴族社會等級森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身為女性已是很不幸了,更何況是「庶出」?例如,鳳姐兒就曾嘆道:「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裡。……你那裡知道,雖然正出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將來不知道那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道那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第五十五回)再如那抄檢大觀園的王善寶家的,所以敢於「非禮」探春,也是「素日雖聞探春的名,那是為眾人沒眼力沒膽量罷了,那裡一個姑娘家就這樣起來,況且又是庶出,她敢怎麼……」(第七十四回)小廝興兒則講的更為直白:三姑娘「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在榮國府上下人們的心目中,「庶出」是探春的薄命處、致命傷。所以,那抹不去的「庶出」就烙印在她的心上,跟着她一起長大,使得她時時刻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正因如此,一部《紅樓夢》,凡有探春出現的地方,基本上她的刻意強調的尊嚴也隨之出現。儘管探春自己說「不管什麼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這種「偏的庶的」的尊卑概念。書中有一次,芳官幾個唱戲出身的丫頭和趙姨娘打鬧起來,探春對她母親的不自重行為非常的反感,毫不客氣的教訓了她生母一番:「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體統。」(第六十回)
趙國基死了,探春理家而不肯多撥一分銀子,趙姨娘這個蠢婦人不知女兒心思,不滿意探春給的撫恤金而找她評理。我們通過她母女的對話來看看探春的心理:趙姨娘氣的問道:「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沒聽完,已氣的臉白氣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問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倒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誰給誰沒臉?」 (第五十五回)
這一段母女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趙姨娘內心的忿恨。而在探春看來,她覺得自己絕不能容忍趙姨娘這種嚴重的侮辱,於是她立刻否認趙國基是母舅,更抗議趙姨娘當眾強調她們的母女關係這一層,她對趙姨娘的行為氣憤至極,她痛哭着喊道:「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此時她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可以說,探春時時刻刻都在維護她的不容人侵犯的自尊,與此同時,她內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露出來了。[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