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紫黃晶
來自花瓣的圖片
紫黃晶

中文名稱 :紫黃晶

外文名稱 :Ametrine

類 別 :水晶

得名原因 :同時呈現至少紫、黃兩種顏色

紫黃晶水晶中的一種,英文名稱Ametrine,因為其同時呈現至少紫、黃兩種顏色而得名,寶石級的天然紫黃晶珍貴而稀有,完全不同於人造、仿冒等種類的紫黃晶。 紫黃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黃色代表財富,同時擁有紫黃雙色的水晶被認為能帶來過人的智慧與財富。由於紫黃晶的生長環境十分特殊,產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傳說中,佩戴紫黃晶的人是被紫黃晶選中的人,是能成為駕馭自己命運的人,又因其特有的傳說被西方譽為"愛情守護石"。

目錄

水晶簡介

紫黃晶,水晶中的一種,英文名稱Ametrine,因為其同時呈現至少紫、黃兩種顏色而得名,寶石級的天然紫黃晶珍貴而稀有,完全不同於人造、仿冒等種類的紫黃晶。紫黃晶的紫色代表智慧,黃色代表財富,同時擁有紫黃雙色的水晶被認為能帶來過人的智慧與財富。由於紫黃晶的生長環境十分特殊,產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西方傳說中,佩戴紫黃晶的人是被紫黃晶選中的人,是能成為駕馭自己命運的人,又因其特有的傳說被西方譽為"愛情守護石"。

形成

天然紫黃晶是一種極其稀有的水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屬於三方晶系(也有稱六方晶系)。一塊發育良好的石英晶體中,至少具有紫色黃色(還可能有無色透明石英)兩種色彩的晶簇才能被稱為紫黃晶。天然紫黃晶的生成依賴於極其特殊的地質條件。根據1925年美國礦物學家愛德華·霍頓發表的論文《彩色煙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紫黃晶中的黃色部分的致色原因是石英的二氧化硅分子所形成的硅氧四面體中,有少量Si原子被三價鐵離子(Fe)替代。這種三價鐵離子在自然電離輻射的作用下(主要的輻射源是天然K-40同位素。K-40同位素的半衰期很長,約為12.8億年,裂變很慢,且自然界含量很低,約為鉀元素0.01%。故天然存在的K-40同位素對人體無害。),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形成了常溫下相對穩定的四價鐵離子(Fe)--鐵離子的一對成對電子遠離原子核,形成了罕見的四價鐵離子。被四價鐵離子替代形成的硅氧四面體被稱為"空心色穴",由於空心色穴的存在,使晶體呈現出紫色(並不是所有的紫水晶都是由於Fe所致色,有少數紫水晶是由於含有四價鈦離子(Ti)而致色。由四價鈦離子致色的紫水晶常規方法無法變色。天然紫黃晶根據形成原因不同,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侵入岩變色型和原生型。

侵入岩變色型

四價鐵離子(Fe)在常溫下很穩定,這種穩定性在溫度升高至100攝氏度左右時就開始逐漸消失。隨着溫度的升高,原來呈現紫色的"空心色穴"紛紛崩潰,紫色逐漸變淺,在大約250攝氏度時,這個過程被推向極致,紫色晶體會因失去所有"空心色穴"變為無色水晶。隨着溫度繼續升高,大約在溫度達到450攝氏度時,三價鐵離子(Fe)恢復正常,呈現黃色。由此衍生的辦法也被用製造人造紫黃晶。在自然電離輻射的作用下,四價鐵離子(Fe)形成"空心色穴",含有"空心色穴"的二氧化硅分子隨着地下水系流動,當水溫逐漸降低,二氧化硅溶解度也隨之降低,凝結為微小的晶胞,晶胞逐漸聚集,經過億萬年的累計,便形成紫色晶簇。侵入岩以高溫岩漿形式侵入地層,使得部分晶簇因高溫變成黃色。紫黃晶由此誕生。在此之後,如果還有持續的K-40同位素輻射,或者再次侵入岩加熱晶簇,就會破壞已有的半紫半黃的晶簇。使得紫黃晶再度成為紫晶或者黃晶。即便形成條件如此苛刻,這種侵入岩變色型紫黃晶依舊占到紫黃晶95%以上。

原生型

原生型紫黃晶也稱德拉必切(Trapiche)紫黃晶,這種紫黃晶的形成比較少見,僅占所有紫黃晶的3%左右。德拉必切現象並不只局限於紫黃晶,同時廣泛存在於三方晶系及六方晶系的礦物中。最先被發現具有德拉必切現象的寶石是祖母綠。19世紀50年代,意大利地理學家阿古斯丁·科達齊負責繪製哥倫比亞地圖期間他考察了Nevado del Cocuy地區,並研究了木佐(Muzo)的祖母綠礦山。並發現了德拉必切祖母綠的存在。法國地質學家埃米爾·貝特朗則在1879年分析並闡述了產於木佐(Muzo)的德拉必切祖母綠--由晶核向外輻射出六條晶枝,組成如同雪花般六邊形和放射狀旋臂色帶。由於這種結構和當時南美洲用於壓榨甘蔗汁的磨輪(Trapiche de asugar)很像,便用德拉必切(Trapiche)命名這種三方晶系的奇特現象。哥倫比亞人深信德拉必切是神的特別恩賜,每一道線條都代表祝福:健康,財富,愛情,幸運,智慧,快樂。德拉必切紫黃晶其形成原因是由於晶核在晶簇形成初期,礦脈里化學成分、溫度和壓力這些因素幸運地組合在一起,這時地磁作用介入校準晶核吸附紫黃晶分子的排列過程。地磁作用使得三方晶系出現六邊形分級。理想狀態下六邊形的每個邊所優先吸附的離子類型有所不同。這就使得優先吸附三價鐵離子的端面保持純淨的黃色,而優先吸附空心色穴的端面保持純淨的紫色。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在隨後上億年的漫長過程中,晶簇不斷變大,由中心一點向六邊輻射出帶狀色臂的德拉必切紫黃晶也就逐漸形成了。不過如果這時候,有岩漿侵入晶簇所在的地層,就很有可能破壞了德拉必切紫黃晶原有的色彩。所以,我們稱其為原生型紫黃晶。

產地

天然紫黃晶是一種極其稀有的寶石,它真正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知的時間並不長。據史料記載,玻利維亞東部的印第安部落Ayoreo在500年前就發現了這種雙色石英結晶體。相傳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玻利維亞Anahí礦脈發現這種寶石後,選取了幾塊樣本作為送給西班牙女王的禮物。但隨着南美洲的獨立運動,西班牙人失去了紫黃晶資源的所有權,紫黃晶從此在寶石界銷聲匿跡。對於紫黃晶的正式記載見於1925年一位美國礦物學家愛德華·霍頓發表的論文《彩色煙熏石英和紫水晶的致色原因》。直至19世紀60年代末,在玻利維亞靠近巴西邊境的Anahí礦脈開發出這種奇特的寶石。

產量

開發之初,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這是天然寶石,因為成色上乘的天然紫黃晶分界十分明顯。人們以經驗主義的錯誤的判定天然紫黃晶是由天然紫晶加工而成或是完全人工製造的。1989年,玻利維亞政府將Anahí礦脈收為國有,Minerales y Metales delOriente SRL 獲得了礦區的永久開採權,地質學家及寶石學家深入礦井實地考察,為天然紫黃晶正名。紫黃晶天然寶石的身份終於得到世界的承認。在世界範圍內,另有幾處地方發現少量天然紫黃晶存在,但是由於品質及產量問題無法進行規模開採。礦井中,從入口的隧道到礦井本身都被石英晶體覆蓋,礦井周圍的小山都由白雲灰質岩構成,這也是礦井有大量石英晶體產生的原因之一。若天氣情況良好(Anahí礦地市低洼,開採受雨季影響很大)Anahí礦每年可以開採石英礦石60-80噸。其中寶石級別的的石英礦石僅有3000-3500公斤。其中天然紫晶占44%,天然黃晶占23%,天然紫黃晶占33%。根據玻利維亞官方機構《能源快遞》雜誌的數據--按照現在每年開採80噸的速度計算,從2012年算起,Anahí礦脈僅能維持8-10年的開採。

保養

  • 一、紫黃晶不可與堅硬的物體磕碰,不然有了裂紋或者是內部結構破壞了就美觀與功效盡失,經濟價值也全然沒有。
  • 二、避免紫黃晶與灰塵油污接觸,接觸有時候顯得不可避免,不過還是儘量避開,不然也失去了保養得意義了,保養不就是要花點功夫的事兒。
  • 三、不要紫黃晶長時間與汗液接觸,汗液含有人體排出體外的具有對水晶有腐蝕作用的化學成分,所以避免損壞其鮮艷程度,還是少有與汗液接觸的機會比較好。
  • 四、避免接觸強酸鹼性化學物質,不然紫黃晶就會變質。
  • 五、儘量避免紫黃晶與強光、高熱物體或空間接觸,不然膨脹之後對珠寶玉石損害很大的。[1]

相關視頻

天然紫黃晶 DIY手工材料#今日熱點0901#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