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白
紫丁白(学名:Syringa oblata Lindl.),别称为华北紫丁香、紫丁白,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紫丁白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4米,树皮灰褐色,
小枝黄褐色,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
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8mm。
目录
外形特征
紫丁白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
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
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
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
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生长习性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
中国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
很多种类也具有一定耐寒力。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喜光,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喜温暖、湿润,
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
直至全株死亡[1]。
分布情况
药用价值
紫丁白的叶可以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民间多用于止泻。
紫丁白鲜叶制成的溶液,对弗氏痢疾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效果较强;
用于防治菌痢,既经济,又便于推广。用紫丁香叶治疗 急性黄疸型肝炎,
其疗程短,退黄作用显著。以紫丁香叶的浸膏制成的片剂--肝特灵片,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应用,确有一定疗效,且安全,
又无毒性反应<ref>紫丁香的药用价值_紫丁香的副作用,养生之道网,
树皮:清热燥湿,止咳定喘。叶:苦,寒。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用于咳嗽痰咳,泄泻痢疾,痄腮,肝炎。
【蒙药】阿拉善-查干-阿嘎如:根及心材治心热,心刺痛,头晕,失眠,心悸,气喘,“赫依”病《蒙植药志》。
附方
①心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细末,每日在饭前以热黄酒服3克。
②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
③唇舌生疮: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口含。
④胃寒呃逆:丁香3克,柿蒡6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克,桔皮9克,水煎服。
⑤口臭:公丁香1-2个,时时含口中。
⑥龋齿牙痛: 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观赏价值
丁香花芬芳袭人,为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欧、美园林中广为栽植。
在中国园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开花时,清香入室,沁人肺腑。
紫丁白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木,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植株丰满秀丽,
枝叶茂密,且具独特的芳香,广泛栽植于庭园、机关、厂矿、居民区等地。
常丛植于建筑前、茶室凉亭周围;散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
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形成美丽、清雅、芳香,
青枝绿叶,花开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参考文献
- ↑ 丛生丁香的生长环境与生长习性介绍 ,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