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糊涂自在-书法家王建加老师印象(周永胜)

糊涂自在-书法家王建加老师印象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糊涂自在-书法家王建加老师印象》中国当代作家周永胜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糊涂自在-书法家王建加老师印象

我和王建加老师常常举办两个人的笔会。几张宣纸铺来,一整天便可忘乎所以,不知早晚。

王老师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篆刻大家,他的修为造诣从他出版的书籍就略知一二。王老师先后出版发行了《兰亭集序》《道德经》《孔孟圣贤》篆刻集,《草书唐诗三百首》、《中国对联书法集》、《草书精选古诗文》等经典名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王老师的“去伪存真”、“善秀”等7幅书法作品被中国邮政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收藏。说个话外话,王老师2011年所创作出版的《草书唐诗三百首》一书被盗版的版本数不胜数,至今已达12年之久。有人劝说王老师维权,王老师总是一笑了之。他说,盗版多,说明市场需求大,读者喜欢,权当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这句无奈心酸的话如鲠在喉,堂堂一介书法大家,面对猖獗的盗版行为却也无能为力。

王老师对篆刻颇有研究。在那方小小的天地间,疏密、虚实、轻重、曲直、正斜、留红与留白,王老师自会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王老师的《岳阳楼记》、《心经》等篆刻作品布局精妙巧夺天工,更是被篆刻爱好者重金收藏。荣幸的是,王老师为我留下了几幅宝贵的印谱。2004年,在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五届刻字展”、“笫八届国际刻字展”中,王老师的篆刻作品《情缘》入展,并于厦门鼓浪屿“世界刻字博物馆”永久展出;《老西》《率真》入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他也是山西为数不多的西泠大展入展作者之一。

我藏有王老师的两枚闲章,一枚《心画》,一枚《糊涂自在》。这也是我在书法创作中常用到的两枚闲章。字为心画,言为心声。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自作多情,刀下留情,好不容易,真不简单”。“自作多情,刀下留情”并非矫揉造作,故弄玄虚,而是扑下身子,深入探究,一刀一笔,情润方寸;“好不容易,真不简单”,凡事做好不容易,求真多坎坷。在这些浅显朴素的道理中,让我们真正领悟到王老师的篆刻及书法艺术魅力。今年六月份,王老师特意为我的诗集篆刻了一枚印章《为阳光伴舞》。这是一枚朱、白同感的印章,白文的留红和朱文的线条,朱文的留空和白文的线条完美统一,让人震撼。王老师何尝不是一位“为阳光伴舞”的人?王老师年长我十多岁,我们是妥妥的忘年交,也是他晚年结识的众多朋友之一。王老师对“为阳光伴舞”这一标题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透彻的准确的,那种年轻的坦荡的进取的情怀着实让人感动。王老师将这枚印章发到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引来众多方家一片赞叹。

王老师有这么大成就,但终究目标又是什么呢?做一个怎样的人才能无愧一生?这是王老师一直想提炼却一直找不到的一个主题。说它缥缈,但总感觉就在身边;说在身边,就是看不到摸不着。在一次喝酒的机缘中,几个碰杯,我俩方如梦初醒、豁然开朗。

正所谓“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芸芸众生都不容易、不简单。于是乎,“糊涂自在”便脱颖而出。

“糊涂”“自在”是两个概念,是一种因果,一种智慧,一种境界。“糊涂”并非放纵自我,一味忍辱负重、随波逐流。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自嘲有无奈,而王老师的“糊涂自在”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诚体现。你“糊涂”了,就坦然了、放下了、自在了。 《红楼梦》中第二回写到“煮粥”老僧“聋且昏,齿落舌顿,所答非所问。”“粥”是“糊涂”一锅,即以“粥”来说老僧糊涂,这是暗指。这位老僧是真的是不明事理、真的糊涂吗?非也。他是经过“筋斗”的智而通的那种人!这种人看透世情,万境皆作梦境看,对贾雨村那种追名逐利之人一看便知,毫无兴趣,故“所答非所问”,大智若愚也。王老师在一些“大人物”面前也有“糊涂”的时候,对沽名钓誉唯利是图之辈,王老师自然也会“木讷”起来。世间糊涂人做糊涂事,不在少数,但令人诧异的是聪明人也常常做糊涂事。想那些一贪就是几千万几个亿的“大老爷”,那才叫真糊涂。当下,为什么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诸如飞蛾扑火般屡禁不绝,关键就在于权力资源化、市场化、寻租化,雁过拔毛亦属正常。因为,这些人太聪明、太现实、太“自我”了。这也正应了《红楼梦》中“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幅醍醐灌顶的楹联。王老师在微信群的昵称为“乐在其中”,他每天浸润在自己的笔墨中,自由自在地享受着他的开心快乐和“糊涂自在”。

王老师爱喝酒,但不讲究,更不糊涂,喝什么酒都开心。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酒的时序和环境。在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时序,最富有诗情画意,饮者便邀请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的知己故交,在竹林、高阁、花下、画舫、幽馆、名山、平畴、荷亭等地饮酒。王老师和他的朋友们就没有这么多闲情雅致了。或席地而坐,或袒胸露背,怎样自在怎样来,他的不拘小节和大大咧咧随处可见。有一次,王老师和几个朋友在一家小酒馆挥汗如雨,大干了一场,直喝得颠三倒四,忘乎南北。回家路上,几个人你送我我送你,直送到半夜也没有个完,你老兄我老弟,想来特别惬意。

和王老师喝酒每个话题都说不完道不尽。诸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真性情;陆游“渔翁共醉,溪友为邻”的随遇而安;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率真坦言;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逍遥自在;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自我陶醉;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爽奔放。这种“糊涂自在”的精气神无不贯穿始终。如果是在书画工作室喝酒,情不自禁的王老师时常会触景生情,放下酒杯,立马挥毫泼墨,酣畅淋漓一番,真性情到家也!在王老师家喝酒,夏天的时候,我们光着膀子,谈天说地,云里雾里,上下五千年,一顿酒下来,常常意犹未尽,任浓浓酒香在时光中晕染、沉醉。王老师家的那张老旧沙发上,有我们面对现实的慷慨陈词,也有对丑恶现象的激烈抨击,想来特别畅快、过瘾!每每酒局,都是大家一场难得的放松自在,其其喜洋洋者矣。

王老师是古交市文联第一届书法家协会主席。他常常调侃自己说,中国主席多,权大权小不知道,咱这个主席倒是清楚得很,有荣誉没待遇;有职位没地位,有工作没工资;有任务尽义务,有消费要自费。即便如此,王老师也乐此不彼,一个用了几十年的挎包背起来就走。背包里的笔、印泥和印章就是王老师的全部家当。古交市的乡镇、学校、机关都留下了他挥毫泼墨的身影。凡是真诚收藏王老师墨宝的,他向来都有求必应,也从来不与人谈价钱多少,一切都随心而发。

王老师的“自在”是一种洒脱,一种随性。他那红红火火的人生历经三个阶段,每一步都充满了坎坷,充满了传奇。这位曾经的热血青年特别崇拜马蜂、西戎、赵树理、陈忠实、路遥等,他在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曲上也下功夫不少,这也为他以后的书法篆刻创作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还是一位吹拉弹唱的文艺爱好者,闲来无事,便吹笛子拉二胡,一曲“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常常让人如痴如醉。惟文学至上的王老师曾幻想当一名作家,无奈生活所迫,钱袋干瘪,便开启实体创业之路--刻图章修表照相,尤其刻图章,成为王老师步入市场挖掘到的第一桶金。王老师刻图章又快又好,不用写画打稿,拿起来就上手。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老师是古交公安局指定的图章刻制唯一承办人。在王老师来古交以前,古交工矿区的公章法人章一律在太原市刻制,由于交通不便,给单位和个人带来极大麻烦,王老师的出现结束了古交没有刻制图章的历史。理所当然,王老师也成为古交文化阵地上一朵绚烂的奇葩。1984年西曲矿投产初期,西曲矿上上下下几十个单位的公章就出自王老师之手。随着古交矿区的迅速崛起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王老师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建设将是古交未来发展的另一张名片,他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明天进行了抉择,那就是“书法篆刻北上”(由交城到古交,在古交安家立业。两个相邻的地方)。王老师是古交较早开办书法培训的人,可谓桃李天下,他的学生深得王老师言传身教,有的还考上了书法研究生,每每教师节,王老师总会收到天南地北的贺卡。2019年西曲矿建矿30周年庆典时,王老师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两幅书法作品同王震副总理为西曲矿投产剪彩时的题字在主席台隆重展出。2013年,王老师放弃了古交安稳的生活,带着他的老伴,带着他的一支大号抓斗,一路向南到了深圳。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生存节奏快、年轻人多的新型城市里,王老师凭借个人独特的书法篆刻魅力和一身硬功夫,一战成名,纵横捭阖8年,赢得了众多书法篆刻艺术家的肯定,更是被深圳狮子会吸纳为会员。山西籍的几位书法大家去深圳探望王老师时,无不为王老师的成就感叹,在朋友圈留下了诸多文人墨客的佳话。不言而喻,深圳成为王老师的又一个故乡。

王老师不会“糊涂”,因为王老师是一个爱在学习上“较劲”的人。我收藏王老师的一幅四尺斗方为《永不言败》。这四个颜楷大字沉稳凝重,满满的力量感,成为我一路向上的动力源泉。王老师的“破除迷信”、“不信鬼神”,“做好自己”等书法作品,无不是鼓励道友们坚持自我、坚持本真、“糊涂自在”的醒世佳作。我从最基层到机关,30多年弹指一挥,始终坚守在一个岗位。始终保留了自己挥袖从容,暖笑无殇的秉性。自己虽没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但也是一个站着“响叮当”,跌倒“叮当响”的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谁能独善其身,跳出世外?我只想成为一个像王老师一样放下自我、忘记自我的人。

王老师好学不倦,讲古论今,博学多才,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正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求学精神,才让王老师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糊涂”,越来越“自在”。

最美不过夕阳红。75岁高龄的王老师是无疑是那抹最美的云霞。[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