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粘身草(拉丁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是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木质根头。

别名:竹叶金鸡米金竹葉地竹迷身草山鸡米迷身草粘身草山雞米山冬林下竹土麥冬碎骨子野麥冬草子山麥冬竹葉麥冬、竹葉門冬青

秆直立,疏丛生,高可达80厘米,叶舌质硬,叶片披针形,圆锥花序,小穗线状披针形,具极短柄;

颖顶端钝,颖果长椭圆形。6-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及日本均有分布。

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

叶为清凉解热药,小块根作药用。根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又可作牧草。

別稱:淡竹米,長竹葉,金竹葉,地竹,迷身草,粘身草,山雞米,山冬,

林下竹,土麥冬.金雞米,碎骨子,野麥冬,草子山麥冬,竹葉麥冬,

竹葉門冬青,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2] ,具木质根头。

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高40-80厘米,具5-6节。

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

叶片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5-2.5厘米,具横脉,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状。

圆锥花序长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开展,长5-10厘米;

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具极短柄;

颖顶端钝,具5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4.5-5毫米;

第一外秤长5-6.5毫米,宽约3毫米,具7脉,顶端具尖头,内稃较短,

其后具长约3毫米的小穗轴;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互相密集包卷,

顶端具长约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颖果长椭圆形。花果期6-10月。染色体x=24。

主要价值

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

食疗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体轻渗泄,

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1]淡竹叶做法

⑴凡外感热病,心烦口渴,热在气分者,可用生石膏、知母、芦根等配伍,以清热除烦止渴。

⑵若气阴两伤者,可再加麦冬、人参等,以益气生津。

⑶心经热盛下移小肠而致小便涩痛者,可用生地、木通、生甘草梢等配伍,以清心导热利尿。

⑷膀胱湿热蕴结小便淋沥赤涩者,可用海金沙、车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热利尿通淋。

药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适合人群:体虚有寒者、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肺热咳嗽,胃热呕哕,小便赤涩淋浊。

⑴《纲目》: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2]

⑵《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⑶《握灵本草》:去胃热。

⑷《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⑷《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⑹《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痛。

⑺《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目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