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霜霉
粉霜霉 |
中文學名:粉霜霉 門:真菌門 (Eumycota) 亞 門: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 綱:藻狀菌綱(Phyc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種:粉霜霉 |
粉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帶菌種子或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母根和種球上越冬。以少數卵孢子在染病的病殘株上越冬。翌年栽植帶病母根,病菌隨新葉生長侵染幼芽,成為該病初侵染源。濕度大時能產生分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分布在 中國貴州一千米以上山區 。 [1]
目錄
粉霜霉簡介
粉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帶菌種子或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母根和種球上越冬。以少數卵孢子在染病的病殘株上越冬。翌年栽植帶病母根,病菌隨新葉生長侵染幼芽,成為該病初侵染源。濕度大時能產生分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分布在 中國貴州一千米以上山區 。
粉霜霉為害症狀
主要侵染甜菜地上部幼嫩器官,多為害心葉。心葉染病,葉小而肥厚,反卷或皺縮,失綠變黃,濕度大時,葉背生有灰紫色霉層,即從氣孔中伸出的菌絲和孢囊梗。
粉霜霉病原形態特徵
Peronospora farinosa(Fries)Fries稱粉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異名Peronospora schachtii Fucke、Peronospora farinosa(Fr.)Fr.Forma specialis betae Buford。孢囊梗基部膨大,大小166~431 × 7.8~10.8(µm),冠部呈叉狀分枝6~8次,頂枝長5~25µm,成銳角分開。
孢子囊卵圓形至橢圓形,淺褐色,大小17.6~34×9.8~19.6(µm)。卵孢子黃色,圓形,壁厚有皺褶,直徑25~33µm。此外有報道Bremia betae H.C.Bai & X.Y.Cheng稱甜菜盤霜霉,也是該病病原。
粉霜霉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帶菌種子或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母根和種球上越冬。以少數卵孢子在染病的病殘株上越冬。翌年栽植帶病母根,病菌隨新葉生長侵染幼芽,成為該病初侵染源。
濕度大時能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發,靠芽管從表皮直接侵入到葉片薄壁組織,產生菌絲體在細胞間擴展,同時產生線球狀的吸器穿透寄主細胞壁,吸取水分和營養物質。[2]
氣溫16℃、相對濕度75%該病潛育期最短,利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使病害擴展。生產上施氮肥過多易發病。[3]
粉霜霉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該病擴大蔓延。[4]
(2)發病初期注意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
發病初期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300~400倍液或1: 1:100倍式波爾多液、90%三乙膦酸鋁(霜疫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參考來源
- ↑ 粉霜霉, 植物智, 2020-01-18
- ↑ 甜菜霜霉病 .中國數字科技館[引用日期2016-07-13
- ↑ 粉霜黴黑星葉斑銹... 2020年12月29日 惠農網提供吡唑醚菌酯炭疽褐斑baI 粉霜黴黑星葉斑鏽病高效殺菌劑批發,吡唑醚菌酯價格公道 1.3元/袋 50袋起批,從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市發出,歡迎在線諮詢...
- ↑ 實用!白粉病霜霉病傻傻分不清楚?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了! 2017年6月15日 (3)霜霉病病菌袍子和白粉病病菌孢子的形狀以及感染症狀不一樣,霜霉病病孢子直立性比較強,顏色白,而白粉病病苗抱子幾乎像牙黃色粉末一樣,密密地鋪在葉片和果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