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米泉市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曾经存在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新疆腹地,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7°06′-88°08′、北纬43°44′-45°00′。东接阜康市,南连乌鲁木齐市,西邻乌鲁木齐县昌吉市,北与福海县接壤。南北长139.5公里,东西过市区宽32.4公里,面积9470平方公里。市区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7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昌吉市48公里。[1]

目录

建置沿革

西域归属西汉之前,米泉县先后为塞种、大月氏、匈奴诸民族游牧地。西汉前期属车师后王庭。汉宣帝神爵三年(59),属西域都护设立于车师的戌已校尉管辖。四至六世纪,魏晋南北朝时,为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据地。唐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于天山北麓设庭州,下辖的轮台县治就在现今县境内的大破城。北庭都护府下设的静塞军就在轮台境内。九世纪初,米泉一带属回鹘汗国。两宋 时期,先属高昌国,后为西辽属地。元代,轮台由设在别失八里宣慰司管辖。元末,为瓦喇游牧区。明时,先后为和硕特部、额鲁特部所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于境内古牧地建辑怀城。翌年,设迪化直隶州,古牧地一带为该州所辖。光绪二年(1876),清军与盘踞在辑怀城的白彦虎部激战,从而揭开了收复新疆及歼灭阿古柏的战斗序幕。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古牧地一带属迪化县治范围。民国十年(1921),设置县佐,取名乾德,仍属迪化县署。民国十七年(1928),正式建立乾德县治,县治驻三道坝(今三道坝镇)。解放后,1953年11月20日更名为"米泉县",因此地多泉又盛产大米而得名,县政府驻地迁移到古牧地(今古牧地镇)。1996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泉县,设立米泉市。

2007年6月30日(国函[2007]65号),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为米东区的行政区域。

米泉市撤并前,下辖3个街道、5个镇和1个民族乡,即东路街道、西路街道、友好路街道、古牧地镇、铁厂沟镇、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柏杨河哈萨克族乡。境内有新疆米泉林场、兵团农六师102团,政府驻古牧地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米泉市全市总人口180952人,其中:东路街道28527人、西路街道25398人、友好路街道15271人、古牧地镇27416人、铁场沟镇12965人、长山子镇21018人、羊毛工镇17559人、三道坝镇12212人、柏杨河乡4946人、兵团102团场虚拟乡15640人。

行政区划

米泉市1995年辖5镇1乡,有6个居民委员会,73个村民委员会。

5镇是:铁厂沟镇古牧地镇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1乡是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另外,境内驻有自治区、昌吉州、兵团和部队所属的20多个单位。

人口民族

1995年全市总户数48312户,人口165106人。市内有22个民族,其中汉族103651人,占总人口的62.78%; 回族51582人,占总人口的31.24%; 维吾尔族5029人,占总人口的3.05%; 哈萨克族3287人,占总人口 1.99%。[2]

地理环境

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 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 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 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

山脉

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北东--南西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山顶浑圆,起伏较小。最高峰为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海拔4233米。高山区为夏牧场,中山区为森林地带和冬草场,低山丘陵为春秋草场和旱作农业区。

水系

市内有大小水流31条,其中常流水河沟16条,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主要河流有 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地面水资源有 12476万立方米。

气候

米泉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19.4毫米,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212.毫米。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3℃,元月平均气温零下15.5℃,七月平均气温24.1℃,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7℃。无霜期165天。全年多西北风,风力2至5级,最大风力9级。[3]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栗钙土; 分布在柏杨河、新地梁、北傲魏家泉中山地带,占可耕地总面积的2.05%; 棕钙土,分布在天山村、柏杨河低同区,占16.8%; 灰漠土,分布在古牧地、曙光、大草滩、十二户戈壁,占 24.63%; 潮土,分布在古牧地、长山子、羊毛工,占13.8%; 水稻土,分布在长山子、三道坝、羊毛工等水位高的地带,占 23.56%; 盐土,分布在碱梁、高家湖、羊毛工、陕西工、柳树庄、西庄子、蒋家湾等地,占19.16%。

物产资源

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以盛产水稻而得名米泉。是西北地区极少数种植水稻的区域。

矿产资源

矿产有煤、铁矿石、石灰石和芒硝等。煤炭总蓄量约18.745亿吨,年开采100万左右。石灰石蓄量约5亿吨。野生药材有贝母、党参、阿魏、青兰、雪莲等55种。野生动物有野猪、黄羊、旱獭、狼、熊、雪豹等。[4]

文物胜迹

瞎熊沟俗称哈熊沟。位于市城东南47公里处天山麓。是有名的避暑游览胜地。这里苍松茂密,芳草凄凄;天山冰雪融水成河, 流经此沟, 清澈见底;沟内野生动植物繁多。现被列为自治区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每逢盛夏, 这里游人络绎不绝。

万骨塔, 位于米泉镇南街西侧,占地面积 600平方米。清光绪二年 (1876) ,清军与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略者在此激战。战后当地穆斯林将无主尸体收集在一起,按宗教仪式葬入三个墓穴,并在墓地上建塔三座。因尸体多,故名万骨塔。

东西大寺, 西大寺最早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91),东大寺建于清道二十年(1804)。两座寺院,造型优美,色彩鲜艳,雕刻精湛,富有边疆风采和民族特色。其几经变迁,"文革"后均已重建。两座寺院,建筑面积分别为653平方米和 312平方米,均系砖灰结构,是回族教民宗教活动的场所。

唐轮台遗址, 唐贞观十四年 (640)建置轮台县,隶属北庭州。唐轮台遗址位于县城西北 8公里的大破城村。现部分城墙遗迹尚存,墙高3至10米,故城南北长 556米,东西长 315米,占地面积175140平方米。当地群众整土地时,曾在遗址内挖出陶器、铁器钱币。[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