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1]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於1972年4月10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音樂中心(L.A. County Music Center)舉行。 地點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音樂中心最佳影片法國販毒網;主持人:海倫·海耶絲(Helen Hayes)、阿蘭·金(Alan King)、小山米·戴維斯(Sammy Davis Jr.)、傑克·萊蒙(Jack Lemmon)。

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目錄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法國販毒網》 《發條橙》、《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俄宮秘史/江山美人》
最佳男主角 吉恩·哈克曼《法國販毒網》 彼得·芬奇《血腥星期天》、沃爾特·馬修《吾父吾子》、喬治·斯科特《醫生故事/看錯病症死錯人》、托普《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
最佳女主角 簡·芳達《柳巷芳草/克魯特》 朱莉·克里斯蒂《花村/雌雄賭徒》、格倫達·傑克遜《血腥星期天》、范尼莎·雷德格雷夫《英宮恨》、珍妮特·蘇茲曼《俄宮秘史/江山美人》
最佳男配角 本·約翰遜《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 傑夫·布里奇斯《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倫納德·弗雷《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理查德·傑克爾《永不讓步》、羅伊·謝德《法國販毒網》
最佳女配角 克洛莉絲·利奇曼《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 安-瑪格麗特《獵愛的人/肉慾寶鑑》、艾倫·波士汀《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巴巴拉·哈里斯《誰是哈里》、瑪格麗特·萊頓《送信人/幽情密使》
最佳導演 威廉·弗萊德金《法國販毒網》 斯坦利·庫布里克《發條橙》、諾曼 傑維森《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彼得·博格達諾維奇《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約翰·施勒辛格《血腥星期天》
最佳原創劇本 《醫生故事》 《對一個不容懷疑的公民的調查》、《柳巷芳草/克魯特》、《一九四二年的夏天》、《血腥星期天》
最佳改編劇本 《法國販毒網》 《發條橙》、《同流者/隨波逐流的人》、《費尼茲花園/故園夢》、《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
最佳攝影 《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 《法國販毒網》、《最後一場電影/幕垂人散後》、《俄宮秘史/江山美人》、《一九四二年的夏天》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俄宮秘史/江山美人》 《人間大浩劫》、《奇妙飛床/飛天萬能床》、《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英宮恨》
最佳服裝設計 《俄宮秘史/江山美人》 《奇妙飛床/飛天萬能床》、《魂斷威尼斯》、《英宮恨》、《海倫怎麼了?》
最佳音效 《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 《007:金剛鑽/鐵金剛勇破鑽石黨》、《法國販毒網》、《吾父吾子》、《英宮恨》
最佳電影剪輯 《法國販毒網》 《人間大浩劫》、《發條橙》、《吾父吾子》Kotch、《一九四二年的夏天》
最佳視覺特效 《奇妙飛床/飛天萬能床》 《當恐龍統治地球》
最佳原創歌曲 「Theme from Shaft」《夏福特》 「The Age of Not Believing」《奇妙飛床/飛天萬能床》、「All His Children」《永不讓步》、「Bless the Beasts & Children」《保佑動物與孩子們》、「Life Is What You Make It」《吾父吾子》
最佳原創配樂 《一九四二年的夏天》 《英宮恨》、《俄宮秘史/江山美人》、《夏福特》、《稻草狗/大丈夫》
最佳改編配樂 《屋頂上的提琴手/錦繡良緣》 《奇妙飛床/飛天萬能床》、《男朋友》、《柴可夫斯基》、《歡樂糖果屋》
最佳動畫短片 《嘎喳嘎喳的鳥》 《進化》、《自私的巨人》
最佳真人短片 《沉默的守衛》 《早安!》、《彩排》
最佳紀錄短片 《沉默的守衛》 《認知的冒險》、《藝術是...》、《從河邊開始計數》、《等待着的人》
最佳紀錄長片 《生物奇觀》 《阿拉斯加荒野的湖泊》、《在任何一個星期天》、《RA探險》、《悲哀與憐憫》
最佳外語片 《費尼茲花園/故園夢》意大利 《電車狂/沒有季節的小墟》、《大移民》瑞典、《警察》以色列、《柴可夫斯基》蘇聯

最佳影片

《法國販毒網》[2]在風光旖旎的馬塞潛伏着一個販毒集團──「法國販毒網」。販毒集團頭子夏爾涅(費爾南多·雷依飾),獲悉電視明星德布羅將赴紐約聯繫拍片事宜,便想利用他的合法身份進行一大宗海洛因走私。 在警界人緣極差的市警察局緝毒科的探員吉米(吉恩·哈克曼飾)和帕蒂(羅伊·施奈德飾),在一次酒吧尋樂時偶然獲得了線索。他們通過努力摸清了整個脈絡,並申請了竊聽電話,得知販毒老手薩爾將同夏爾涅會晤,馬上進行跟蹤,但被老奸巨猾的毒販子甩掉了。罪犯們將吉米視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後快。 最後帕蒂在德布羅的汽車彎軸蓋板中發現了120磅的毒品,警方欲擒故縱,直搗販毒基地伍德島。當毒販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時,警車追來。毒販們紛紛逃進樓房,緊接着是一場激烈的槍戰,雙方互有傷亡。

幕後花絮

該片是將世貿中心攝入鏡中的第一部電影。 在追逐場景中的地鐵列車車廂是R-42系列的。在與汽車相撞的時候,列車車廂直接掛在Popeye汽車的上面,可以看到是由老式的R-32 車廂組成。 吉米和帕蒂的角色原型埃迪·伊根和桑尼·格魯索不但在片中客串了角色,還向劇組提出了爭取拍攝許可的寶貴建議,從而為追車場景的拍攝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片中,列車司機科克因目睹殺手擊斃乘務員而突發心臟病,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科克的列車司機威廉·科克後來確實因心臟病突發而喪生。 導演威廉·弗萊德金曾邊聽搖滾歌曲《Black Magic Woman》邊剪輯片中的追車場景。 電腦遊戲《俠盜車手4》中「The Puerto Rican Connection」任務的設計靈感就源於該片。 為體驗警察的生活,吉恩·哈克曼和羅伊·施奈德曾跟隨埃迪·伊格和桑尼·格魯索外出巡邏,哈克曼還曾幫助兩位警察在巡邏車中控制一位嫌疑犯,不過他非但沒有感到過癮,反而擔心自己受到假扮警察的指控。 該片中吉米駕駛的1971年款龐蒂克勒芒轎車在美國電影學會的拍賣會上被說唱歌手大衛·拜納以35萬美元的高價買走。 羅伯特·米徹姆曾因討厭本片故事而拒絕扮演吉米。 儘管發生在紐約時代廣場大中央車站的場景僅有數分鐘,但由於沒得到交通局的批准,劇組整整拍攝了兩天。該片中的6609號車廂現在被保存在紐約交通博物館中。 出現在該片第一段酒吧場景中的所有臨時演員都是真警察。

穿幫鏡頭

連貫性:汽車/列車追逐四次經過相同的學校,兩次在各自的方向。 連貫性:在追逐場景中的地鐵列車車廂是R-42系列的。在與汽車相撞的時候,列車車廂直接掛在Popeye汽車的上面,可以看到是由老式的R-32 車廂組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羅賓·摩爾於1969年出版的紀實小說《The French Connection: A True Account of Cops, Narcotics, and International》。除了兩位主人公外,該片中的很多虛構人物都對應着真實人物,如販毒組織頭目夏爾涅的角色原型就是後來在巴黎被捕的毒梟吉恩·傑漢、法國電視明星德布羅的角色原型就是曾在美國服刑4年的法國電視演員雅克·安琪文。

選角

彼得·伯耶爾曾是扮演吉米的最初人選,但他因經紀人阻止而拒絕出演,弗萊德金因無力支付與影片拍攝預算持平的高額片酬而不得不放棄理想人選保羅·紐曼。傑基·格黎森和紐約專欄作家吉米·布萊斯林也分別因製片方否決和拒絕在追車場景中親自駕車而辭演,史蒂夫·麥奎則因不願再次出演警匪片而拒絕。弗萊德金希望西班牙演員弗朗西斯科·拉瓦爾能出演法國毒販夏爾涅,但因他不知道演員姓名及選角指導的失誤再加上拉瓦爾的語言不通而使費爾南多·雷依最終得到了夏尼埃的角色。

拍攝過程

該片中吉米駕駛龐蒂克勒芒轎車瘋狂追逐高架列車的橋段,出現在畫面中的高架鐵路是途經布魯克林第86街的紐約地鐵B線(後來的D線),列車司機和乘務員都是真正的紐約交通局職工,駕車橫衝直撞的特技車手比爾·海克曼還在片中扮演了FBI特工莫德里格。由於這段特技過於危險,所以劇組在拍攝之前並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而且拍攝現場的交通狀況難以控制,特技車手只能依靠安在車頂的警燈和狂按喇嘛才能闖過紅燈、高速穿過路口,在險象環生的拍攝中,由於時機選擇不當,意外的撞車頻頻發生,這些真實的畫面最終都被保留在影片中。為拍到吉米駕車狂奔時的車內情景,弗萊德金親自坐在后座取景,而安全措施只有一個圍在身邊的氣墊。

影片評價

該片以群戲為主,導演以生活在各地的十多人的生活為重點,描繪出美國販毒行業的多個層面,並深入刻畫了人性本質。 [13] (網易娛樂評) 導演弗萊德金以緊湊生動的手法把警匪片帶入到一個娛樂性的新天地,全片外景在紐約及馬塞實地拍攝,寫實感強烈。該片的追蹤場面拍得十分出色,尤其是汽車與高架橋火車平行追逐的一段戲。吉恩·哈克曼扮演的粗獷警探吉米,演來活力十足。

最佳男主角

個人經歷

吉恩·哈克曼[3]出生在一個破裂的家庭,16歲的他報名參軍,在海軍陸戰隊服了三年役,退役後他前往紐約,一開始只是攬一些雜活,後來進入伊利諾斯州大學學習新聞和電視製作。吉恩直到30歲才決定從事演藝事業,他加入了加利福尼亞的Pasadena劇院,據聞,他和同學兼室友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曾雙雙被認為是最沒前途的演員。哈克曼回到紐約後在夏令劇目和非百老匯劇中擔任演員。1964年他被選中在百老匯舞台劇《Any Wednesday》中扮演年輕的原告,他也因此獲得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主演的1964年影片《亂絲情網》(Lilith)中的一個小角色。比蒂在下部影片《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中再次選用哈克曼扮演他的兄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後吉恩再次憑藉1970年影片《我永不為父親唱歌》(I Never Sang for My Father)獲得該項提名。1972年他終於以《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贏得奧斯卡獎。哈克曼40歲時出演《夜行客》(Night Moves)、《咬緊子彈》(Bite the Bullet)、《海神號遇險記》(The Poseidon Adventure)等影片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和深度。作為一個演員的哈克曼可謂是個多面手,既能演《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這樣的喜劇,又能演《超人》(Superman)中邪惡的大反派;既是《非常手段》(Extreme Measures)中工作重於一切的醫生,又是《赤色風暴》(Crimson Tide)中面臨核毀滅危機的潛艇艇長。一開始拒絕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不可饒恕》(Unforgiven)片約,哈克曼最終接受了小比爾這個角色,憑藉出色的演技他贏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此後也不再對西部片抱有偏見,並出演了《格羅尼默:一個美國傳奇故事》(Geronimo: An American Legend)、《執法悍將》(Wyatt Earp)和《致命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等影片。吉恩·哈克曼又增加一個暢銷小說作者的角色。他與丹羅尼漢合作出版"Wake of the Perdido Star"一書,將他的表演生涯展示給每一位讀者。 奧斯卡影帝之中,吉恩·哈克曼是當今影壇上最活躍的一位。多年來源源推出新作。吉恩·哈克曼於一九三零年於美國伊利諾州出生。他從小熱衷運動,而且脾氣固執。十六歲的時候,他因為被學校開除而離家出走。十七歲,他虛報年齡,加入海軍陸戰隊,在那裡服役了五年,退伍後,他得到了一張高中畢業證書,並計劃入大學修修。但只讀了六個月,他就離開了大學校門,四處做一些類似看房、卡車司機、皮鞋推銷員之類的零工。後來,他接受長島貝波特夏季劇團的邀請,在沒有酬勞的情況下演出了一個角色。不料這次演出激發起他當演員的興趣,終於走上了表演之路。

吉恩·哈克曼在戲劇界逐漸建立地位,也開始參加電視劇演出。一九五七年和珍華特合演的《父母大人》影集,是他在電視界的事業高峰。然而,這也是他最後演出的一個電視影集。一九六四年,好萊塢的製片家看中了吉恩·哈克曼,邀請他演出《亂絲情網》一片,從此轉入電影界發展。

《亂絲情網》的男主角是華倫比提,他十分欣賞吉恩·哈克曼的演技,乃在開拍《我倆沒有明天》(1967)一片時,以製片人的身份提拔吉恩·哈克曼擔演一個重要角色。吉恩·哈克曼不負所托,竟然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從此在電影界闖出了名堂。

吉恩·哈克曼於一九七二年主演的《霹靂神探》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此片是當年叫好叫座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吉恩·哈克曼也憑此登上奧斯卡影帝寶座,成為影壇的超級明星。2003年第60屆金球獎吉恩·哈克曼獲得了獎勵終身成就的"西席-第密爾獎",電影同行齊來慶賀。榮獲(CECIL B.DeMILLE AWARD)終身成就獎的人有:2001年的艾爾·帕希諾、2000年的芭芭拉·史翠珊、1999年的尼克·傑克森、1998年的莎莉·麥克琳、1997年達斯汀·霍夫曼、1996年的史恩·康納萊、以及1995年的索菲亞·羅蘭等。

最佳女主角

簡·方達(Jane Fonda)[4],1937年12月2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影視演員、製作人、模特、健身教練 。 1954年,和父親亨利·方達參加了奧馬哈社區劇團製作的舞台劇《鄉下姑娘》 。1960年,進入好萊塢出演喜劇影片《金童玉女》 。1967年與羅伯特·雷德福合作了愛情喜劇《冷戰夫妻》。 1968年出演《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1971年憑藉主演驚悚影片《柳巷芳草》獲得了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8年憑藉在戰爭影片《榮歸》中出演Sally再次獲得了第51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81年由她策劃的電影《金色池塘》,為父親完成了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心愿 。2007年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2010年被授予巴黎城市榮譽勳章。2011年加入了HBO電視台出演了電視劇集《新聞編輯室》 。2012年出演喜劇影片《毒醉心迷》 。2013年在李·丹尼爾斯執導的傳記影片《白宮管家》中飾演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 。2014年製作及出演了喜劇劇集《同妻俱樂部》 ;同年獲得第42屆-AFI終身成就獎 。2015年出演了保羅·索倫蒂諾執導的劇情影片《年輕氣盛》,並憑藉片中Brenda一角獲得了第19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榮獲第73屆美國金球獎電視電影類-最佳女配角獎提名 。2017年出演Netflix的影片《夜晚的靈魂》 ,7月18日,簡·方達與羅伯特·雷德福共同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8年10月19日,簡·方達在法國盧米埃爾電影節獲頒致敬大獎 。 主要成就: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三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兩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第36屆-艾美獎最佳女主角 、第42屆-AFL終身成就獎 、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早年經歷

1937年,簡·方達出生於美國紐約,在貝弗利山莊長大。她是好萊塢演員亨利·方達的女兒,孩童時期她十分健壯可愛,但是她卻覺得自己不夠漂亮,覺得自己長得太胖。這使她產生了較強的自卑感。尤其是在1939年她的弟弟彼得·方達出生後分享了母親的愛,這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失落感,所以她很早就向父親尋求她極為需要的安慰和撫愛。

簡·方達12歲時試圖自殺,隨後便患上了厭食症。當時父母離異,這給年幼的簡·方達帶來了很大的心靈創傷。父親並不希望年幼的簡走自己的老路,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演藝事業 。17歲時,簡和父親參加了奧馬哈社區劇團製作的舞台劇《鄉下姑娘》,從此開始了演藝生涯 。

1957年,簡·方達在去法國避暑期間,與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葛麗泰·嘉寶邂逅。嘉寶認為方達的可愛足以讓她成為電影演員並且鼓勵方達實現目標。簡·方達在嘉寶的鼓勵下去了紐約戲劇學院接受培訓,並開始向影壇進軍 。1959年,簡·方達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試鏡經歷。演對手戲的是沃倫·比蒂,他正巧也是第一次試鏡,從此進入好萊塢影視圈 。

演藝經歷

1960年,簡·方達進入好萊塢出演的處女作是由喬舒亞·洛根執導的喜劇影片《金童玉女》 。

1962年,簡·方達出演了《神女生涯原是夢》,此片主要表現精神性慾,藝術水準不高。方達當時渴望拍片,但這部影片並未給她開來好運。1963年,她與阿蘭·德龍共同演出《愛情的囚籠》。1965年,簡·方達在西部片《女賊金絲貓》中飾演了一個越獄替父報仇的教師凱瑟琳·白露。1966年,簡·方達與馬龍·白蘭度、羅伯特·雷德福合作,共同出演了驚悚影片《凱德警長》 。

1967年,簡·方達再次與羅伯特·雷德福合作出演了吉尼·薩克斯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冷戰夫妻》,在拍攝該片時簡·方達愛上了羅伯特·雷德福,但因當時自己已經已婚,所以並沒有發展 。

1968年,簡·方達的丈夫羅傑·瓦迪姆讓簡出演根據法國漫畫改編的情色科幻片《太空英雌芭芭麗娜》,因為開場的全裸戲使她很緊張,於是她把自己灌醉,拍攝時一直是醉醺醺的。

1969年,簡·方達憑藉在劇情影片《他們射馬,不是嗎?》一片中飾演出女主人公內心所承受的痛苦與煎熬,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

1971年,簡·方達拍攝了驚悚影片《花街殺人王》,在拍攝前夕她剪了短髮,就此成為她在整個1970年代的標誌性造型 ,她憑藉着這部影片獲得了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78年,簡·方達在哈爾·阿什貝執導的反越戰影片《榮歸》中飾演了一位美國軍官妻子,並憑藉該片再度摘取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桂冠 。

1979年,簡·方達與傑克·萊蒙、邁克爾·道格拉斯拍攝了驚悚影片《中國綜合症》,這部影片公映時正逢美國三哩島核電廠發生事故,她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新聞女主播 。同年,她第三次與羅伯特·雷德福合作,共同出演了西德尼·波拉克執導的西部喜劇影片《電光騎士》 。

1980年,簡·方達出演的影片《朝九晚五》使深受奉行大男子主義虐待的女人們歡欣鼓舞。1981年,她出演了劇情影片《金融大恐慌》,該片描寫的是由於對國際金融的妄想與猜疑而鑄成大錯的故事。

1982年,由簡·方達一手策劃,並與凱瑟琳·赫本、亨利·方達共同主演的劇情影片《金色池塘》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年邁退休的父親與女兒努力尋回他們失落情感的故事。片中的父女就是由方達父女飾演的,拍攝最後一場父女和解的戲,拍完這場戲所有在場的劇組人員都哭了。凱瑟琳·赫本說:"我留在攝影棚里,僅僅是為了看看這場和解的鏡頭,這個鏡頭是動人的,深刻的寓意超出了原著加工後的電影腳本。那些日子對於亨利和簡來說都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他們正尋找他們失去的東西" ,該片也讓父親亨利·方達完成了成為"奧斯卡影帝"的心愿 。

1984年,簡·方達因在《玩偶製造者》中飾演了肯塔基州艱難困苦的山區女人而榮獲埃米獎 。1985年,主演了諾曼·傑威森執導的驚悚影片《神跡奇案》。1986年,在西德尼·呂美特的《宿醉》中飾演了演藝事業被迫終止而靠酒精度日,還涉嫌謀殺的女演員 。1987年,出演喜劇影片《天才老爹拯救地球》。1989年,在《老美國佬》中飾演了涉嫌墨西哥政治的老處女教師 。

1990年,簡·方達在《史丹利與愛莉絲》中飾演愛麗斯一角。與她的健美操和沒有爭議的紀實文學《一個世紀女人》、《一部世紀電影》相反的是,方達還在奮鬥,為了提高文學修養,為了麵包坊生產線,為了教羅伯特.德.尼羅閱讀。喪偶的愛麗斯就是典型的方達,最初受蹂躪,最終通過不懈地努力和男人的一點點幫助而終獲自由 。1991年,簡·方達宣布息影 。之後,簡·方達發展起了給她帶來數千萬美元收入的連鎖女子健身館。事實上從1980年代開始,她就已經是健身專家,她自己或者她與人合作的關於女性健身和健美的書籍、錄影帶和光盤,長時間名列這個行業的暢銷榜[15] 。

2001年5月7日,簡·方達又獲得林肯中心電影協會授予的Gala Tribute榮譽,以表彰她為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34] 。2003年,她加入了脫口秀電視劇集《吉米雞毛秀》。2005年,方達與詹妮弗·洛佩茲合作,出演了息影15年以來的首部銀幕作品,由羅伯特·路克蒂克執導的喜劇影片《怪獸婆婆》,影片上映後的北美周末票房收入為2400萬美元,列票房排行榜首位 。同年,她加入脫口秀新聞類劇集《扣扣熊播報》。2007年,方達與琳賽·洛翰合作,出演了蓋瑞·馬歇爾執導的愛情喜劇影片《喬治亞法則》 。同年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

2010年,簡·方達再次出演法國電影,加盟了一部由法德兩國聯合製作的喜劇片《如果我們生活在一起》,影片講述了五位老年朋友決定搬到一塊兒住的故事。之後,她繼續出演了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執導的一部獨立電影《和平、愛與誤解》 。

2011年,簡·方達加入了HBO電視台,出演了阿倫·索爾金創作的電視劇集《新聞編輯室》,故事聚焦於一個虛構的電視網"UBS",在該劇飾演了一位名叫"萊昂娜·蘭辛"的CEO角色 。

2012年,簡·方達和山姆·洛克威爾、奧利維亞·王爾德合作出演了一部曾經入圍2010年度好萊塢劇本"黑名單"的喜劇影片《毒醉心迷》。簡·方達在片中飾演的敘事者,是整部電影的良心所在。之後,她與ABC電視台合作,籌備拍攝了電視喜劇《現在怎麼了?》;該劇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給女兒的成長帶來困擾的故事,簡·方達在劇中飾演的就是這位控制欲望戰勝一切的母親,同時她還擔任這部劇集的製片人 。

2013年,簡·方達在李·丹尼爾斯執導的傳記影片《白宮管家》中飾演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為白宮服務了34年的黑人管家的故事。4月27日,她在好萊塢TCL中國劇院門前留下了手印和腳印,而旁邊就是她的父親亨利·方達在1942年留下的手足印 。6月10日,方達憑藉在電視劇集《新聞編輯室》中的客串表演獲得了第3屆美國電視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劇情類客串演出獎。 2014年,簡·方達和莉莉·湯普琳攜手合作出演Netflix電視台一手打造的原創喜劇劇集《同妻俱樂部》,並擔任了該劇的製片人 。6月6日,方達出席了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的美國電影學會頒獎禮,並成為史上第42位獲獎者。邁克爾·道格拉斯為簡頒發了第42屆-AFI終身成就獎並致詞。此外,梅姨、莎莉·菲爾德、布洛克以及卡梅隆也紛紛上台致辭,簡·方達的兒子特洛伊·格雷提更在台上發表了一番感人演說,向他的母親致敬 。同年9月19日,她客串出演的喜劇影片《守喪七日晴》在美國上映。

2015年11月,簡·方達與蕾切爾·薇茲、邁克爾·凱恩等演員合作的保羅·索倫蒂諾執導的劇情影片《年輕氣盛》在美國洛杉磯首映,簡·方達"花仙子"造型與劇組主創出席紅毯首映禮 ,並憑藉片中Brenda一角獲得了第19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榮獲第73屆美國金球獎電視電影類-最佳女配角獎提名[33] 。另外,簡·方達與詹妮弗·勞倫斯、凱特·布蘭切特、凱特·溫絲萊特、海倫·米倫、夏洛特·蘭普林、凱瑞·穆麗根、布麗·拉爾森共同登上《好萊塢報道者》全新封面,並拍攝了精美的內頁寫真。

2016年,簡·方達登上了《名利場》一年一度的頒獎季封面 。

2017年,簡·方達與羅伯特·雷德福在大銀幕上重聚,兩人在Netflix的影片《夜晚的靈魂》中聯袂出演,片中扮演雙雙失去老伴的鄰居,這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的第四次合作 。7月13日,憑藉《同妻俱樂部》獲得第69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最佳女主角提名 。18日,簡·方達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榮譽金獅獎 。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簡·方達全名:Lady Jayne Seymour Fonda,1937年12月21日出生在紐約市的婦產醫院裡。出身於電影世家的簡·方達有着典型的方達家族血統。

簡的父親亨利·方達是好萊塢影視演員[41] 。和簡一樣靦腆而缺乏自信心,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的母親弗蘭西絲·西摩·布羅考是亨利·方達的第二位妻子。是一個信心十足、大膽主動的美麗女子。可惜簡·方達沒有繼承這些優點,倒在很大程度上步了父親的後塵 。簡·方達的同胞弟弟彼得·方達,1939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是好萊塢影視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她的侄女布里吉特·芳達(彼得的女兒),出生於1964年,也是好萊塢影視演員 。

在簡·方達的父母感情破裂後,她的母親於1950年10月14日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喪失理智,在醫院用刀片割斷了自己的喉嚨。失去母親使簡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獨與淒涼,但也幫助她養成了獨立、堅忍、倔強的性格 。

感情生活

簡·方達有過三次正式的婚姻,雖然是多姿多彩,卻都以失敗告終。除了繼子繼女以外,她自己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另外還收養了一個女兒。

1965年,簡·方達嫁給了導演羅傑·瓦迪姆。婚後簡留了長發並染成了金色,隨着丈夫遷往巴黎。然而,瓦蒂姆對婚姻並不忠誠,他聲稱"妒忌是沒有教養的行為",不允許妻子吃醋。瓦蒂姆還操縱了簡的事業。他讓簡出演情色科幻片《太空英雌芭芭麗娜》,正是在拍這部電影時,簡發現自己懷上了瓦蒂姆的孩子。1968年9月28日女兒凡妮莎·瓦迪姆出生在巴黎。最終,簡·方達和瓦蒂姆於1973年1月16離婚 。

1973年1月19日,簡·方達與政治活動家湯姆·海登結婚。她和海登一起住在聖塔莫尼卡的一處偏僻的屋子裡,時不時造訪越南北部宣傳反戰。1973年7月7日,她和海登的兒子特洛伊·格雷提在洛杉磯降生,他們讓他隨海登的母親姓格雷提,他們覺得不論是"海登"還是"方達"都有太重的精神包袱。之後因海登出軌兩人於1990年6月10日兩人離婚。 1991年12月21日,簡·方達與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創始人泰德·特納結婚。然而僅僅一個月之後,泰德就被踢爆有了婚外情。簡憤而離開,隨即又在泰德的懇求下回到了他身邊。2001年5月22日兩人離婚。

2009年,簡·方達與比她年輕4歲的音樂監製Richard Perry在一起生活,簡向媒體宣布她們如果結婚會邀請兩位前夫參加婚禮 。

晚年生活

1991年,簡·方達發表自傳《我目前的生活》並宣布息影 ;可是到了2005年她卻又高齡復出了 。

2006年,簡·方達出版了《簡·方達回憶錄》,書中簡·方達把進入六十歲開始的人生,稱為"人生第三幕"。作為一個演員,她深刻地指出生活與演戲的最大區別在於,生活是沒有彩排的不能重來。深入地回顧以往,有助於每個人在結束之前把自己的"第三幕"演好,也就是把自己的"第三幕"過好 。

2010年11月15日,簡·方達在接受《娛樂今晚》採訪時公布患上乳腺瘤,她在例行的體檢時被查出乳房內生有小腫瘤,並在經過檢測確定良性後已成功切除 。

2011年,簡·方達為某時尚雜誌拍攝了一組寫真,73歲的她身着透視裝大秀完美苗條身材。由於父親不停地向她灌輸"形象就是一切"的觀念,她從青春期開始就變得不喜歡自己,對自己的外表缺乏安全感,還患有神經性貪食症,年紀越大情況越遭。在50多歲後,她開始學着愛自己,重新開始規律運動。

人物評價

在美國人眼裡,簡·方達是一個偉大的演員,更是一個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女權主義者,又是一個經歷婚姻坎坷的妻子;是一個激進的反戰者,又是一個崇尚美麗的健美大師。簡·方達是名符其實的傳奇女性。她曾兩次獲奧斯卡影后,嫁過的三任丈夫分別是知名導演、政客和傳媒巨頭,她獨創的健身操曾風靡全球。她熱衷於慈善事業,特別是教導未成年少女避孕,大量捐款給生殖健康和性教育研究 。(新浪網評)

在1981年的影片《金色池塘》中,簡·方達演了一個叫切爾西的受到傷害的女人,當44歲的她穿着粉紅色的比基尼躍入水中時,她柔和的身姿、成熟的風情與角色靈魂融到一起,有一種獨特的張力和層次感,她讓我們明白了,比基尼不只是身體性感的放大鏡,它還可以切入到人的命運里,說出女人情感世界細膩悲傷的部分--世界從此記住了簡·方達的藝術才華和完美體態。(新快報評)

簡·方達從年輕時起就堅持芭蕾舞和有氧運動,也許正因如此,她舉止優雅,毫無老態。這一輩子,挺直的姿態、苗條的身材一向都是她的標籤。不管她自己承不承認,簡·方達就是時尚偶像,這一地位數十年來從未改變。她的一生穿過數不清的衣服,正是這些霓裳華服,塑造、拼湊、成全了她獨一無二的人生 。(網易新聞評)

美國評論界認為自1910年起,美國只有兩位真正的演員,一位是伊麗莎白·泰勒,另一位便是簡·方達 。(新浪娛樂評)

簡·方達是真正地屬於電影世家,並非源於她的出身,而是源於她的才華 。(邁克爾·道格拉斯評)

人物爭議

1972年,簡·方達孤身乘前蘇聯飛機前往"敵人陣地"河內,巡視被炸的平民地區,探訪擠滿傷者的醫院,並坐在用做攻擊美軍飛機的高射炮台上拍攝照片,宣揚反戰。這幅照片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她在越南演講,抨擊美國政府的侵略行為。這些舉動令她得到"河內簡"的稱號,美國越戰退伍軍人非常憎恨她 。

21世紀的簡·方達盡看上去"歲月靜好",但她曾一度被稱為"全美最被人憎恨的女人",甚至被批評為"叛國賊"。原因就是她越戰期間對越南的訪問 。

2017年1月,簡·方達高調譴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斥責後者違背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所做出的承諾,並稱:"別被那個徒有其表的傢伙給蒙了"。而加拿大官方毫不客氣地回應:簡·方達的指控嚴重缺乏事實依據,她的做法無非是"借着好萊塢刷存在感","利用自己的名氣強推片面的環保觀點" 。

2017年3月,女演員和社會活動家簡·方達在接受《The Edit》雜誌採訪時,非常勇敢的自曝在幼年時期曾被強姦虐待。方達在年幼時一直遭受性虐待,還曾經因為不肯跟老闆睡覺而被解僱,而且方達一直覺得這是她自己的錯--因為她沒辦法做或者說出正確的事情。此外,她還透露她的母親弗朗西斯·西摩·布洛考也在幼年時期就遭遇過性虐待,結果她42歲就自殺身亡,當時簡·方達只有12歲。在慶祝"強姦受害者治療中心"成立40周年的活動中,方達通過母親的醫療記錄發現了這一信息,這些記錄表明母親在8歲時就曾遭到性虐待 。

芳達健身操

《百老匯的旋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