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

名 稱: 第二次印巴戰爭

發生時間: 1965年8月 至 1966年1月

地 點: 印巴停火線

參戰方: 印度、巴基斯坦

結 果: 雙方停火,恢復戰前狀態,簽署《塔什干宣言》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1]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衝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占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展開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和「互不干涉內政的義務」。


目錄

戰爭背景

1965年2月,印巴雙方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地區爆發衝突。印軍在巴軍坦克火力的打擊下,傷亡不小,被迫向東撤退30公里。為了不引 起全面戰爭,巴基斯坦政府高層下令放棄追擊印軍。印巴雙方在時任英國首相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的調停下,簽署了停火協議。


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的當天,印度內政部長發表談話,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這番言論激怒了巴基斯坦,大批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擊敗,印軍至1965年8月下旬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一 帶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然後,印軍越過停火線向巴控克什米爾發起了進攻,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


面對印軍的攻勢,巴基斯坦深感克什米爾局勢的嚴重性。巴基斯坦決定,對印度展開全面攻勢,對克什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里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


8月5日,大批號稱「自由戰士」的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這些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人被打死。到了8月下旬,印軍在停火線一帶集結了6個師,並越過停火線,將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8月28日,印軍以兩個師的兵力進攻停火線西側的烏里河以南方向的巴基斯坦軍隊,並奪占了巴邊防軍的3個哨所。


巴軍炮兵向駐守在查木布和馬達拉的印軍進行了3個小時的炮火準備。清晨6點30分,得到坦克和重炮加強的巴軍第12步兵師,向據守查木布的印軍第191旅發起猛攻。雙方在查木布的周圍爆發激烈的坦克戰。到上午9點時,巴軍坦克強行接近德瓦。9點15分,為解救查木布的 緊張形勢,印軍從馬達拉抽調一批法制AMX-13坦克到查木布增援。行進中,印軍坦克部隊遭到巴軍坦克的阻截。巴軍不顧傷亡,最終在下午2點占領了德瓦。巴軍先頭部隊抵達查木布,迫使印軍不斷後退。為了阻止巴軍「巴頓」坦克的進攻,下午4點30分,印軍轟炸機從高空俯衝轟炸,大量殺傷巴軍步兵。雙方在查木布展開了空前的血戰,幾經拼殺,印巴兩軍都遭經受了巨大傷亡。


巴軍在進攻查木布的同時,還組織和加強力量,在查木布北面的馬達拉發動大規模攻勢。印軍步兵進行了猛烈反擊,在巴軍強大的炮火轟擊下,漸漸無法支撐。巴軍前進到距印軍駐馬達拉最高指揮部僅300碼的地方,遇到已沒有退路的印軍的拚死抵抗。面對轟鳴前進的巴軍 坦克,印軍不惜使用人體戰術,印軍士兵接近巴軍坦克後,用炸藥包炸毀衝過來的第一輛坦克。隨後,又炸毀了第二輛。巴軍推開被炸毀的坦克,繼續發起衝鋒。馬達拉周圍的許多地方相繼被巴軍占領,印軍陷於被動。到下午7點,巴軍在查木布和馬達拉之間已經成功打開 了兩個缺口,將印軍攔腰截斷成南北兩個部分。為免於陷入絕境,印軍將全部兵力撤至德維河西岸地區。


印軍在加強地面部隊防禦力量的同時,派出空軍參戰,試圖扭轉不利局面。但由於巴軍的美制「佩刀」式戰鬥機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系統和「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空戰中4架印軍戰機被擊落。印軍飛機不敢再輕易升空。巴軍強渡德維河,向喬里安的重要屏障德 瑞提發起攻擊。德瑞提要塞附近,巴軍和印軍展開生死搏鬥,雙方的炮火和喊殺聲震天動地。經過一番拼殺,次日中午,巴軍擊潰在此防禦的印軍第41山地旅,占領德瑞提。掃清喬里安的外圍據點後,巴軍炮兵的火力暴雨般向印軍陣地傾瀉,巴軍步兵在坦克的引導下向喬里安發起總攻。喬里安的印度守軍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方潰逃。由於戰場混亂和來不及撤退,印軍在喬里安前線遺失了大量坦克。


7點30分,巴軍開進了滿目瘡痍的喬里安。至此,「大滿貫行動」大獲全勝,巴軍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空戰

8月31日晚,巴總統阿尤布·汗主持召開有陸軍司令穆薩、空軍司令努爾·汗等高級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出動正規部隊對克什 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里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由於巴方計劃周密,空軍也發揮出色,所以「大滿貫行動」獲得空前成功,不但解救了被圍困的「自由戰士」,還乘勢奪取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


印軍在克什米爾兵敗消傳到國內後,引起了印度朝野的極大震動。印度決定使用1個軍,即以第15步兵師、第7步兵師和第4山地師,再加 上第2獨立坦克旅,準備越過印巴邊境開闢新的戰場。按計劃,印軍將從阿姆利則、卡哈如、克姆卡蘭三地出發向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拉 合爾進攻。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坦發起大規模進攻。措不及防的巴基斯坦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


亞克爾運河是拉合爾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印軍將直搗拉合爾,爾後向巴基斯坦腹地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巴軍決心堅守亞克爾運河,不再後退半步。不過由於大部分機動兵力都被投入到了克什米爾一線,所以阻擊印軍的重任就落在了巴基斯坦空軍的肩上。其實,空軍方面印度占據絕對優勢。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雙方數量相比,印度空軍顯然占有5:1的優勢。


不過數量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擁有先進的美制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尤其是「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 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 巴軍提供有效預警。正式依靠兩大法寶,巴基斯坦擊落印機19架,在地面擊毀35架,自已僅損失6架F-86、1架F-104和1架B-57轟炸機。


從此巴空軍奪取制空權的同時,還為地面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轉了戰局。不甘心失敗的印軍在9月7日,把作為預備隊的第1裝甲 師投入戰鬥。將巴軍壓縮到查溫達地區,如果查溫達失守,就等於切斷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之間最重要的聯繫通道。巴軍為了保護戰略要地,準備與印軍在查溫達進行決戰,同時將第6坦克師200輛坦克緊急運至該地。在很短的時間裡,雙方在查溫達地區集中了近400輛坦 克。


此時,印軍主要裝備「百人隊長」和「AMX-13」坦克,而巴軍的主力則是M47/48坦克。9月10日,雙方初次接觸,這次巴基斯坦坦克部隊 吃了大虧。巴基斯坦的兩個旅遭遇印軍伏擊,損失包括65輛M47/48在內的97輛坦克,一名師長及一名旅長戰死,六名團級主官戰死或被俘。而印軍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損失12輛坦克。於是,急不可耐的印軍,在9月16日出動坦克近400輛,向查溫達發起攻擊,巴軍坦克也傾巢出動。


印軍以第1裝甲師的第1裝甲旅為主攻,所面對的巴基斯坦第25騎兵團,該團主力是20輛M 47/48坦克。雖然巴軍坦克數量處於劣勢,但是 擁有制空權的巴基斯坦空軍從空中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巴軍每架飛機的機翼下均配有4個可投式吊艙,每個吊艙可帶7枚高爆反坦克彈頭的摺疊式尾翼航箭彈,7枚齊射的命中概率為75%-85%。在巴空軍的突襲下,印軍在查溫達地區的坦克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部隊幾乎癱瘓。


巴第6坦克師在空軍的支援下,也越戰越勇,查溫達成為埋葬印軍「百人隊長」式坦克的墳場。戰至夜幕降臨,印軍大約120輛坦克被摧毀,不得不停止了進攻。印巴雙方沿亞克爾運河形成對峙。


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 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