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筷
筷子用途
用来夹取食物.
筷子发展史
1.挟——青铜时代称为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此时的筷子,多为竹木箸、牙骨箸和铜箸,长度在17一18公分之间,多为素面圆柱体,造型单调。 2.箸——东周至唐称为箸(公元前770年-公元960年) 此时的筷子造型多为首粗足圆柱形,也有少量的菱型,材质多以竹木、金、银为主。 3.筷——宋至今称为筷(公元960年-至今) 此时的筷子造型出现了首方足圆。所谓“首方”,即是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而且在工艺上也开始不断的创新,出现了雕花、铭刻等 [2]
筷子特点
两根,呈棍子状,长约20厘米,一端大、一端小且细, 一次性筷子分为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因其质轻便于运输、成本低廉、安全卫生而日益被饮食业作为首选食用器具。中国每年生产竹筷约75亿双,出口30亿双,主销市场是台湾和日本。 一次性竹筷由于竹子本身含水量高、易变质等特点,在加工工序上与一次性木筷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保证竹筷的新鲜和漂亮外观,在加工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食品添加剂,如食品级硫磺和食品级焦亚硫酸钠等。过量使用这些添加剂会导致竹筷本身的微生物指标和残留指标过高,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竹筷的卫生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和进口国比较关注的重点。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卫生筷分会从进一步强化竹筷行业的质量意识,为各竹筷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卫生标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出发,呼吁并正式申请制定强制性竹筷国家标准。2003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卫生筷分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共同负责制定《一次性筷子 竹筷》国家标准。 考虑到一次性竹筷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承担起草工作的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卫生筷分会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一次性竹筷有关生产出口企业、林业系统、卫生系统和质量监督系统人员和其他专家的意见,收集了全国40多家企业的竹筷样品;与此同时还根据日本对一次性筷子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8日完成了《竹制卫生筷》国家标准(报批稿)。同月28日标准审定会召开,与会专家评委充分肯定了该标准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顺利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