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窑湾天主教堂

窑湾天主教堂始建于1909年,由主教堂(又称“大教堂”)和修女教堂(又称“小教堂”)两部分并建,位于窑湾古镇西大街最西端,主教堂欧式哥特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一万三千余平方米。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多种传统的风格融合而成,飞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筑技术之一,使教堂摆脱厚重的墙壁也能高耸入云,让教堂的高顶的重量通过飞扶壁而传递到地面,使得大面积的玫瑰窗[2]可以在墙壁上出现,墙壁的承重减轻,大教堂整体也更加坚固。飞扶壁上也满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纪的工匠们内心最在乎的是,让上帝看见他们的用心。

目录

简介

修女教堂占地约四千平方米,两者占地总面积约一万八千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房屋总共二百余间,大门朝南,尖上有十字架,大门上方书有“天主堂”三个大字。

教堂内部两侧的柱子都是环抱粗的楠木梁柱支撑着,柱子外涂大红油漆,圣堂有三道门:中央是圣堂正大门,除非“主教”在祷告观光或耶稣诞辰瞻礼之日,向来不开的;左侧之门专供男教徒信众出入,门指上锈刻“同登圣城”四字;右侧门指上锈刻“共进神阶”四字,专为女教徒出入。正大门门前两侧建有三十八米高的方形尖塔楼,塔楼上悬挂有大铜钟,钟绳直径粗约5公分,铜钟每被敲响时方圆十余里皆可听闻。圣堂横堂上自东向西共悬四块大匾,其中第三块匾书 “大化胀元”四字,第四块匾书“功胎万古”四字,尽头是传教台,台中间和两旁供台上雕塑着"天主圣母"像,顶棚上数盏彩色吊灯照映着奇形门窗上的彩色玻璃,满堂生辉,熠熠发光。 中央祭台上方悬有天主”像;右侧祭台上方有雕刻“玛利亚”站像;左侧祭台上方挂有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圣像。圣堂两边墙壁上挂满耶稣受难图。尤其是“玛利亚”圣母雅像和耶稣受难图,实为艺术珍品,不幸为被战火焚毁。圣堂前方建一座轿形亭子,是教友领“圣体”前作“告解”的地方。

1976年毁于龙卷风。2011年6月投资1000万元开始修复窑湾天主教堂。

教堂神甫

神甫即神父,司祭、司铎的尊称。是所在教堂或总堂的领导者。

1909年窑湾总堂第一任神甫是德国人双神甫到任。

1920年第二届是美国人卢神甫到任。

1932年后是加拿大人巴神甫。还有法国人拿神甫、荷兰人戈神甫等。

1939年日军侵占窑湾后,先后到任一个意大利籍的魏神甫和一个德国籍豁神甫

1945年至1948年,神甫职位由美国人米西刚接任。

1949年后,外国传教士全部被遣送回国。神父由江苏丰县徐宗礼继任,且任徐州市政协委员,

1950年之后是河南波阳人李进才任神甫。

1951年至1957年,神甫由保定人杨森接任。

1957年末,杨神甫因失职受处理离开窑湾,修女投奔徐州,教堂无人管理,窑湾天主教会活动从此结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