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穿孔素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溶素,別稱穿孔素,全稱是細胞溶素,分子為量60000,是由大顆粒淋巴細胞和活化的Tc細胞的胞漿顆粒釋放出來,能殺傷的靶細胞範圍較寬,殺傷作用較NKCF快,能在靶細胞膜上形成孔洞。

細胞溶素

細胞溶素,是由大顆粒淋巴細胞和活化的Tc細胞的胞漿顆粒釋放出來,能殺傷的靶細胞範圍較寬,殺傷作用較NKCF快,能在靶細胞膜上形成孔洞。所以細胞溶素可稱為穿孔素。細胞溶素的分子量為60000。有報道,細胞溶素與NKCF之間有共同的抗原性存在。

顆粒溶素

顆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存在於人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Tlympocytes,CFLs)和自然殺傷細胞(NKCells)胞漿顆粒中的細胞毒性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與NK溶素和阿米巴溶素(抗微生物蛋白)同源,為脂結合蛋白一皂素樣蛋白(saposin-likeprotein,SAPLIP)家族的成員之一。GNLYmRNA主要在CTL和NK細胞活化後,3—5天增加,5—7天劇增,在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