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字母
歷史
隨着基督教傳入埃及,在公元3世紀後期不再使用聖書體,世俗體也逐漸消失,文字系統與基督教會的關係變得緊密。公元4世紀,科普特字母被統一化,對沙希地語(Sahidic)有很大的影響。科普特文不在現代社會使用,只會在宗教文件中出現。科普特字母的歷史可追溯至托勒密王朝,當時利用希臘字母把世俗體文字音譯以記錄世俗體的正確發音。公元首2個世紀時,出現以希臘字母紀錄埃及語的古科普特文[1],而部分源自世俗體的字母,也在真正的科普特文中出現。
古努比亞字母(Old Nubian alphabet)中源自安色爾字體(Uncial)希臘字母的部分字母,借用了源自世俗體的科普特字母和麥羅埃文。
字形
科普特字母是埃及第一個標示元音的文字系統,使以科普特字母寫成的文獻成為解讀早期埃及文字的重要工具。
有些埃及語音節只有響音而沒有元音,如果這類音節在沙希地語(Sahidic)中出現[2],便會在以科普特字母寫成的音節上方加上橫線標示。不同的書吏派系使用有限的附加符號,例如有的把撇號(apostrophe)用來分隔單字和作為附着詞素,有的運用分音符或抑揚符(circumflex)表示另一個元音的開端。
科普特字母主要以希臘字母作基礎,有24個字母源自希臘字母,另外6或7個(視乎不同方言)由世俗體演化而成。
Unicode編碼
在早期版本的Unicode編碼中,科普特字母和相似的希臘字母使用相同編碼。從2005年的4.1版本起,科普特字母脫離希臘字母,新的科普特文字區塊範圍是U+2C80至U+2CFF。希臘文字區塊包括7個由世俗體演化而成的科普特字母,它們在科普特文中也有出現。
視頻
科普特字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象形文字的破譯與埃及考古學的誕生,中國社會科學網 , 2018-6-18
- ↑ 針對一種從未出現過的語言,連文字也是全新的,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將其破譯?,知乎,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