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港
科威特港 |
科威特港位於科威特(全稱:科威特國THE STATE OF KUWAIT)東部沿海科威特灣的進口南岸,瀕臨波斯灣(PERSIAN GULF)的西北側,是科威特的主要港口之一。它是科威特的主要港口之一。它是科威特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該港早在50年代就實現了現代化,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石油輸出居世界第二。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皮革、化肥、食品加工、造船、地毯、制磚、金屬工業、麵粉、水泥及珍珠採集等。本港還是海灣沿岸小港的轉口港。港口距機場約17km。
目錄
基本信息
科威特 (PORT OF KUWAIT)
港口性質:灣頸港、基本港(M)
經緯度:29 ° 21'0"N,47 ° 56'0"E
航線:波斯灣
位於科威特(全稱:科威特國THE STATE OF KUWAIT)東部沿海科威特灣的進口南岸,瀕臨波斯灣(PERSIAN GULF)的西北側,是科威特的主要港口之一。
作用地位
它是科威特的主要港口之一。它是科威特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該港早在50年代就實現了現代化,是世界第四大產油國,石油輸出居世界第二。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皮革、化肥、食品加工、造船、地毯、制磚、金屬工業、麵粉、水泥及珍珠採集等。本港還是海灣沿岸小港的轉口港。港口距機場約17km。
氣候
該港屬熱帶沙漠氣候,盛行北-西北風。年平均氣溫,夏季最高達48攝氏度,冬季約最底4度。夏季常受西南沙漠吹來的乾熱風影響。
全年平均降雨量100mm,冬季占全年的雨量60%。平均潮高:高潮為3.4m,低潮為0.5m。
裝卸設備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集裝箱吊、卸糧機、裝貨機、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可移式吊最大起重能力達3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1765kW。港區有倉庫面積達17.4萬平方米,露天堆場面積達48.8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面積達26萬平方米。裝卸效率:水泥每小時350噸,糧谷每小時250噸。大船錨地水深達20m。年貨物吞吐能力約6500萬噸。主要出口貨物為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羊毛、皮革及珍珠等,進口貨物主要有水泥、車輛、食品、建築材料、機械設備及雜貨等。節假日和星期五均不准加班。
歷史沿革
科威特港7世紀時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756年薩巴赫家族的族長薩巴赫·本·賈比爾取得統治權,建立了科威特酋長國。1899年英國強迫科威特簽屬科英協定,從而成為科威特的宗主國。1939年科威特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6月19日英國被迫廢除《科英協定》,承認科威特獨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港。科威特領導人埃米爾賈比爾·艾哈邁德·薩巴赫、王儲兼首相薩阿德·阿卜杜拉·薩巴德轉移到沙特阿拉伯建立流亡政府。國際社會強烈要求伊拉克撤軍,恢復科威特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合法政府。聯合國安理會為此作出12項有關決議,但均遭伊拉克拒絕。與此同時,美、英、法等先後出兵海灣。在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為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各種努力失敗後,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大規模空襲伊拉克,1991年2月24日發起地面進攻。伊拉克宣布從科威特撤軍。1991年3月6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海灣戰爭結束。王儲兼首相薩阿德、埃米爾賈比爾及科政府官員陸續返回科威特國內。
科威特為君主世襲國家,埃米爾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一切法律以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和協定均由埃米爾批准後才能生效。對內禁止一切政黨活動。內閣重要職務均由王室成員擔任。第十三代埃米爾賈比爾·艾哈邁德·薩巴赫,1977年12月31日即位。
科威特憲法於1962年11月12日正式頒布,憲法規定:科威特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伊斯蘭教為國教,其教義是立法的基礎;埃米爾必須由薩巴赫家族後裔世襲;立法權由埃米爾和議會行使,埃米爾有權解散議會和推遲議會會期,行政權由埃米爾、首相和內閣大臣行使;司法權由法院在憲法規定範圍內以埃米爾名義行使,王儲的任命由埃米爾提名,議會通過;埃米爾任免首相,並根據首相提名任免內閣大臣等。科威特議會為一院制稱國民議會,為立法機構。1996年10月第十七屆內閣,王儲兼首相為薩阿德·阿卜杜拉·薩利姆·薩巴赫。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豐。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60億桶,天然氣儲量為1.37萬億立方米 。石油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約占國民收入的90%。政府強調發展多種經濟,不斷增加國外投資。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67.7億第納爾。貨幣單位為科威特第納爾,匯率:0.297第納爾兌1美元(1994年上半年)。科威特工業以開採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工為主。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不足1%,糧食和大部分農產品靠進口。
無稅港口
科威特港務局表示,為吸引更多國家的船隻停經科威特港,科港務局取消了對外國商船的一切附加徵稅,使科威特港成為海灣地區惟一的無稅港。
這一新舉措的目的是要恢復科威特在本地區的商貿中心地位。科港務局負責人對該國主要報紙《火炬報》說,他們還將派團赴世界各地,解釋和宣傳新的政策。
科威特工商會此前曾多次要求政府降低對外國船隻的徵稅,因為科威特的稅收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其他成員國的三倍,不少外國商船為此放棄了使用科威特港口。
海灣戰爭前,科威特是海灣乃至中東地區最重要的轉口貿易中心,1985年轉口貿易額達15億美元。此後,受地區安全局勢和國內政策的影響,科威特逐漸落入被海灣市場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原有的中心地位被阿聯酋取代,它的年轉口貿易額不足2億美元。
港口經濟
科威特港口公司宣布,舒威赫港和蘇阿巴港集裝箱數量上升5.8%,達到63,572個標準箱,而同期為 59,858個。
港口負責人向媒體表示,進出口集裝箱商品貨物的總數達到了230萬噸,比同期的190萬噸增長18.3%,其中有些貨物的裝卸噸位與上年相比有了上升,比如:管材、汽車、袋裝貨物和石料等。另外,舒威赫和蘇阿巴兩個港口記錄的進出船隻達到197艘,其中舒威赫港為119艘,蘇阿巴港為78艘。
澳大利亞小麥局上周贏得了伊拉克的100萬噸小麥招標會,將在烏姆卡斯爾港對伊拉克裝運這批小麥。不過烏姆卡斯爾港口的擁塞和設備短缺促使伊拉克向關係一直不容洽的伊朗和科威特尋求幫助。伊拉克官員指責伊朗支持恐怖主義襲擊,令兩國的關係惡化。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伊拉克官員說,他們已經與伊朗就al-Khomeini港口使用問題達成一致,科威特方面也表示不會反對伊拉克使用其Shouaikh港口。
和伊拉克不一樣,伊朗一直在更新升級海港設備。由於小麥船貨耽擱在烏姆卡斯爾港口,已解散的臨時權力管理委員會使用伊拉克原油收入付給澳大利亞數百萬美元的船期逾期費。
伊拉克每年進口約300萬噸小麥,其中絕大部分為澳大利亞小麥。
自90年代初海灣戰爭爆發以來,薩達姆政府就停止進口美國小麥,戰後的伊拉克政府繼續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
美國官員希望重新奪回伊拉克的市場份額。自從澳大利亞贏得了100萬噸小麥生意後,美國官員私下裡對此表示非常失望。
澳大利亞、美國和其它國外公司在1998年到2002年期間曾給以前的政府提供秘密佣金。澳大利亞對此予以否認。據相關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在戰後同意把在薩達姆時代簽署的一份合同金額降低10%,這約等於所謂的行賄數額。
伊拉克貿易部長穆罕默德·朱布烏里說,行賄問題是由聯合國通過調查來決定的,伊拉克是基於澳麥的品質來採購澳麥的。
朱布烏里也是伊拉克國家原油銷售局前局長,他說澳大利亞在伊拉克占有競爭優勢,其小麥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磨出的麵粉白,適合伊拉克的烘製方法。伊拉克在買入100萬噸澳大利亞小麥後,曾在國際市場上招標尋購另外20萬噸小麥,不過因為報價過高而取消了這次招標會。
朱布烏里表示,伊拉克糧食局和國家食品公司將很快舉行招標會,滿足2008年的需求,其中包括了50萬噸小麥和10萬噸食糖招標會。
面臨伊拉克重建所帶來的集裝箱運量迅速增加的巨大壓力,科威特港務當局任命海灣集裝箱公司為科威特港集裝箱碼頭的發展策劃人。集裝箱碼頭的發展規劃包括在舒韋赫港區新建擁有 4 個集裝箱船泊位、水尺 14.5 米 、長度為 1,200 米 的集裝箱碼頭,第一期工程已於 2006 年竣工,第二期將在 2007 年竣工,幾十台集裝箱岸橋、場橋、堆跺機、牽引車等機械設施和設備均同時到位,從而可以大幅度減少在科威特港出現的擁堵現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