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水電綠色建造技術專業科技服務團
科創中國水電綠色建造技術專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水電綠色建造技術專業科技服務團,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牽頭髮起,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是由全國水力(含新能源[1])發電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學術團體,為中國科協主管的中國特色創新學會建設單位。 服務團面向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長三角、西部等重大戰略區域,服務北京市中關村軟件園、貴陽市、泉州市、重慶市、成都市等地,圍繞構建融合化、低碳化的產業集群、水電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建造、民生水利工程建設的低碳轉型等,提供專業技術服務[2]。
目錄
簡介
服務團面向我國水電、水利行業相關的科研、設計、施工等企事業單位及其海外公司、項目部,開展現有的水電綠色建造技術的發現挖掘、鑑定推介、科普傳播、低碳評價、對接交流、成果轉化、標準制定、海外支撐、人才培養等服務,涉及的技術領域與中國原創世界領先的技術包括:新一代綠色築壩技術堆石混凝土壩、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防裂技術、結構化膠結技術、基於BIM的設計施工管理技術等。充分發揮北京市中關村軟件園在網絡信息、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等方面的技術與服務優勢,後續打造水電綠色建造新技術數據庫以及雲服務體系與線上服務平台。
相關資訊
持續推進綠色水電技術
十八大以來,水電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統籌發展與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水電開發的生態保護理念、技術得到深化,基本建立了水電環境保護標準體系,不斷創新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持續推進綠色水電技術,保護和修復河流生態,探索開展流域綜合監 測,促進水電環保高質量發展。
基本建立水電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水電工程環境保護工作起步階段,我國就十分重視水電環境保護標準建設,頒布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規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等標準;進入2000年以後,頒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水利水電工程》《水電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等標準,規定了環境保護設計和水土保持設計。
十八大以來,水電行業環境保護標準建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2012年,成立了能源行業水電規划水庫環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相關標準立項、審查、日常管理工作。在既有環境保護標準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按照環境保護新形勢,安排了60多項水電環境保護標準的編制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布了40多項水電環保標準,基本形成了符合相關標準,與環境保護、水利行業標準相協調,涵蓋水環境、水生生態、陸生生態、水土保持等各個領域的標準體系,實現了水電行業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系統化、層次化,為水電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參考文獻
- ↑ 新能源是什麼?它有哪些分類和特點?,搜狐,2022-09-08
- ↑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 | 碳從哪裡來?怎樣減少碳排放→ ,搜狐,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