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種樹喻》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目錄

原文

韓非子為政於韓且十年,韓貴人死於法者無完家,於是韓多曠官。王謂公叔曰:「寡人慾用人,而韓之群臣舉無足官者,若之何哉?」公叔對曰:「王知夫種樹乎?臣家國東郊,世業種樹,樹之材者,松楠栝柏可以為棟樑,種之必三五十年而後成。其下者為檉柳樸樕,種之則生,不過為薪。故以日計之,則棟樑之利緩而薪之利速;以歲計之,則薪之利一而棟樑之利百。臣俱種之,世享其利,是以富甲於韓國。臣鄰之窶叟,急慕而思效之,植松栝不能三年,不待其成而輒伐之,以為常,僅足其朝夕食,無餘也。今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於不克負荷而輒以法戕之,棟樑之材竭矣。一朝而屋壞,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註解

① 曠官:官職空缺。

② 楠(nan):常綠喬木。

③ 栝(gua):木名,即檜(gui、又讀kuai)。

④ 檉(cheng):木名,落小喬木。

⑤ 樕(su):朴,木名。

⑥ 窶(ju):貧寒。

譯文

韓非子在韓國從政將近十年了,韓國貴族被法家治死的沒有留下完整的一家,於是韓國的許多官職空缺,韓王對公叔說:「我需要用人,可是韓國的君臣都不夠為官的資格,你看怎麼辦呢?」公叔回答說:「你知道種樹的道理嗎?我的家鄉在都城的東郊,世世代代以種樹為業,樹成材的有松、楠、栝、柏,可以做棟樑,種植它們必須得三五十年以後長成。樹中下等的有檉、柳、樕,一種就活,只不過可以當柴燒。所以按天計算它們,得棟樑材的利慢,而得木柴的利快;按年計算它們,那麼得木材的利是一,而得棟樑材的利是百。我全部都栽種它們,世世代代享受它的好處,所以在韓國是最富有的。我的鄰居有一個貧寒老人,羨慕的心情急切而想仿效,種植松、栝不到三年,不等成材就砍伐了它,認為這樣能常獲利,但僅能供他吃一日兩餐,沒有剩餘。如今君王用人的方法也是這樣,不等他老練成熟,在他還不能擔負重任就以法殺了他,棟樑之材用盡了。一旦房屋壞了,我擔心捆起來的木柴是不足以支撐起它的。」

評語

古人云:「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百年之計,莫若樹人。」培育松柏之類的良材尚且需要數十年時間,何況人才?對人才要加以大膽使用,但重要是要花大力氣培養,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只用不育,必將材源枯竭。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種樹喻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