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蟬(紅山飛雪)

​​ 秋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秋蟬》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秋蟬

蟬是一種悲情的蟲兒。

在我們塞外,蟬一叫,秋天就到了。

這裡的人們習慣叫它「秋蟬」。「蟬」的身上附着了一層秋的外衣,「蟬」就變得愈加蕭瑟而悲涼了。

天氣轉涼,那蟬兒便伏在秋風裡,不停嘶鳴。長一聲,短一聲;深一聲,淺一聲。一聲聲,就把一個蒼茫的秋天,送進了凜冽的寒風裡。蛙兒不再鼓瑟,鑽進泥土,準備蟄伏。螞蚱露出絕望的神情,在草叢裡忽高忽低飛着,不出一聲。蒿草枯黃,河水清冽,人們行色匆匆,身着厚厚的衣裳,面色複雜地行走在越來越急促的蟬聲里。

天氣越來越涼,蟬的鳴叫,愈發急促了。

「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

小小的蟬兒,為什麼會這樣聲嘶力竭,這樣不知疲倦地叫呢?

我不知道。或許它也感覺到了秋風漸冷,能夠鳴叫的時日不多了。或許是因為它們在黑暗裡幽閉的時日太久,就格外珍惜這有光亮的日子,哪怕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一聲聲,一聲聲叫着,直到聲嘶力竭,直到地凍天寒。

不曾親身經歷,總難感同身受。

不曾在黑暗裡度過漫長歲月,誰會去在意那一個個尋常的陽光呢?

蟬兒總是在叫。一聲聲里透着蒼涼,悽惶,悲切。

聲聲蟬鳴中,人的心,慢慢就駐進了悲傷與惆悵。

那是深秋最嘹亮,最深情,最悠長的蟲鳴了罷。

宋代詩人柳永寫道:「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黃葉飄零,蘭舟催發,一聲聲淒切的蟬鳴,竟然讓人無語凝噎了。

有時候它們喜歡成群結隊端坐樹梢,頂着明晃晃的日頭叫。那鳴聲連天接地,密密實實,整個世界再無其他聲音了。那種肆無忌憚,雜亂而悲愴的鳴叫,讓人心煩意亂。是為即將消失的秋天送行,還是為它們自己即將結束的生命唱一首輓歌呢?它們已經亂了方寸,顧不得自己的形象了。

其實,一隻蟬的鳴叫,還是頗有意境的。

深秋時節,每當月上柳梢頭的時候,我的窗外總會有一隻蟬兒鳴叫。很準時,像是跟誰有過約定。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細細的那麼幾聲,像遊絲,像花瓣輕吻微風,像一對情侶竊竊私語。然後,琴弦彈撥起來,淺淺的,柔柔的揉弦,突然錚然一聲,一聲悠長的顫音,穿過月夜,穿過樓宇,行走在草尖、樹梢、風的鬢角、燈的光芒,消失在蒼茫的天際。這個時候,我會擱下筆,站在窗前,看那清幽的月光下,幾棵槐樹,一叢秋草,槐花繽紛,樹影婆娑,一聲聲虛虛實實淒淒切切的蟬聲,從耳畔,一直到心底。

黃葉天,衰草地,誰知我心,唯秋蟬而已。

聽蟬最宜心靜。

蟬是用它們的生命在吟唱。

它們的每一聲低吟,每一聲長鳴,都是生命的傾訴與告白。

它們是昆蟲裡面最抒情的詩人。

它們的低吟淺唱,總能撥動那些多情且善感的騷人墨客的心弦,詩人們,成了蟬兒的知音。唐代詩人陸暢在他的《聞早蟬》裡面寫道:「 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裡故園秋。」在詩人的眼裡,蟬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卻一次次在那夜深人靜,月圓月缺的時候,淪陷於蟬兒那一聲聲的悲涼中,清淚無聲划過臉頰,緩緩流進心底。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