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祈福(陳巧珠)
作品欣賞
祭海祈福
每當站在岸邊,放眼望去,四周是深不可測的海水,心中波瀾壯闊與莫明的恐懼與潮汐共生。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山與海又處處有坎有險,禍福旦夕。無常世界,無常可畏,人力難敵,只能求助於主宰無常的自然之力。祭海祈福也成了討海人過上平安日子的必做功課。歷久彌新,這一功課成了我們的節慶。
正月初八,匆匆忙忙吃過晚飯,我就催着還在做家務的母親:快點,快點!一聲聲催促只為趕到祭海祈福的道場,去湊足那份熱鬧與喜慶。母親在我急切地催促中匆忙收拾好碗筷,但出門前還不忘洗了一把臉,換了一件乾淨的衣裳。她牽着我的手快步行走,可近乎小跑。穿越一整條小巷,卻不見一個人影,顯得出奇的冷清與安靜,甚至一年四季每天晚飯後,總是拿一條木板櫈坐在自家門口與鄰居聊天的陳伯,此刻也不見了蹤影,只有那條板櫈依舊在他家門口守衛着。「娘,叫你快點、快點,可是我們還是遲到了。您看,就連陳伯也都去了。」長長的小巷,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着一對對大紅燈籠,可我此時沒半點心情去領會張燈結采的喜慶。我們趕到碼頭時,那裡早已熱鬧翻騰,一堆一堆的人如潮汐涌動,大家都選擇最好的位置等待觀看祭海祈福的轎子出場巡遊。他們都已擺出架式,嚴陣以待,只有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來了,來了!鼓樂傳來,提燈的、舉旗的、抬轎的、敲鑼的、打鼓的……好氣派的陣容。
我挽着母親的手臂,踮起腳尖,目光穿越過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只見「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的橫幅高高懸掛,橫幅之下,供桌之上,雞鴨魚肉瓜果等祭品排例有序,茶香酒香,香飄四溢,燭光搖曳,三炷香煙裊裊而上。祭師用的法鈴、法笠、簽筒、經書等物品,仿佛都已賦予了神的力量,神聖地擺放在供桌的中央,桌面雜而不亂,顯得整潔、有序,四周瀰漫着神秘的喜慶氣息。
「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歡快激越的鑼鼓聲徹天響起,祈福儀式終於開始了。祭師頭戴金黃色的法帽,身穿黑色的法衣出場,顯得無比莊嚴,他左手持經書,右手搖轉法鈴,雙眼微閉。那位祭師,就是陳伯,小時候聽家裡的大人說起,據說他有通神的力量,每年祭海祈海活動,都是由他當任祭師,因此村裡的人平時對他也多了一份恭敬。一陣海風吹來,法衣在風中飄逸,我總感覺他在與海神共舞,要不然陳伯那瘦瘦的筋骨此時怎麼這麼靈動,這麼有道骨之韻?對,對,此刻他與神合二為一,成了驅趕邪魔的「神」。聽得他口中念念有詞:海龍王、水神,山神,土地神,雷公神,電母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諸神歸位,受我一拜……語速越來越快,漸漸地,我已聽不清語言,只聽得念誦經文的聲音,語調雖然很輕,卻悠遠而厚重,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穿透過無盡的蒼穹,直達天上!
一陣海風呼呼從海上趕來,把圍在周邊的人群都推向中心一樣,或許祭師感受到風的力量,或許沒有,但這股風確實吹來,大伙兒並不慌亂,只是隨風勢涌動,我也跟着母親湧向中心。這陣風過了,浪平穩了,人潮也靜下了,此刻我感覺時間仿佛在剎那凝固,周圍的人聲鼎沸瞬間停止,大家都摒住了呼吸,剛才還在嬉鬧的孩子們也消停了下來,睜大着眼睛,好奇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祭師左手持宣紙,右手握筆,懸空揮筆走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寫着疏文,祖傳的法印在疏文上重重蓋下的那一刻,仿佛在為人們安魂定魄。疏文在燃燒,灰燼在風中飛揚,我的心潮在澎湃,腦海中已沒有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仿佛看見那疏文已經扣響通往神界莊嚴的大門,祈福人的願望也已呈達到位。普天同慶,神、人相安。念誦經文的聲音漸漸成了詠唱,讚美聲聲,餘音不絕。
風來過,海浪應和,小時候的我並沒有留意,一年年長大,就會用自己的思維去琢磨,這是天人感應?若是這法事都不能引來幾陣風,聽不到幾聲浪,那為何年年做呢?不管是推測還是想象,但這是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就是平安永遠的主題,就是祈福的宗旨。
山之妙,在於峰迴路轉,水之妙,在於風調雨順。追根溯源,在那遠古洪荒的年代,祖先因生存所迫出海打魚,狂風巨浪中,人的生命猶如蜉蝣,當時沒有天氣預報,一次颱風,一場海嘯,都可以輕易催毀數代人辛苦經營的家園,奪去人們最寶貴的生命,面對大自然的肆意妄為,為了平息大海狂燥的品性,祭海祈福成了人們心靈的寄託,同時也警示着人與海的相處之道,一年一度,在三都島上薪火相傳,代代不變。
樂鼓開路,祭海祈福的隊伍浩浩蕩蕩向海邊走去,我聽到波濤陣陣似鑼鳴鼓響,我看見海水柔軟無形卻又波瀾壯闊。鄉親們在夜空中放飛孔明燈,大家的目光都注視着這神聖的一幕,孔明燈緩緩升起,像一朵一朵盛開的祝福,這一刻讓祖先的靈魂安然,為子孫後代們帶來了福祉,保佑子孫世代平安吉祥!孩子們揮舞着大旗走在隊伍最前端,抬着「大神」的轎子上下晃悠的律動,隨着富有節奏感的鑼鼓聲緊隨其後,寒冬的深夜,海風凜冽,轎子裡的「大神」卻光着膀子,坐在刀鋒上,雙手緊握一把刀刃,緊閉雙目,表情莊嚴肅穆,猶為讓人敬畏,片刻間有一種讓人發怵的靜默,我不禁緊緊抱住母親,怔怔而望。祭海祈福的隊伍從碼頭到船上,魚貫而入,在咚咚鏘咚的鑼鼓聲與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揚帆啟航,「嘟嘟嘟」的馬達聲飄蕩在夜空,船行激起的浪花,飛珠濺玉,那是對島民祈福納祥的回應。木船隨着祖先曾經走過的足跡在黑夜裡穿行,在茫茫大海中巡迴,眾人沿着岸邊一路追隨,一路歡乎,祈福留住根脈,祖先的靈魂在守護着我們。
我抬頭仰望,孔明燈越飛越高,發出暗紅色的光,星星點點在空中飄蕩。這祈福求來的是點在燈上,還是留在海上的船中,一切如夢如幻,最興奮的是能與許多人共同享受着這份熱鬧。
漸漸地,孔明燈已看不見,人流也漸漸退去,回家路上,大家仍然興致勃勃地談論 [1]
作者簡介
陳巧珠,作家,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