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镇
神童镇与巴南区、綦江区接壤,位于三区交界处,是南川区的西大门,属丘陵(地形)地区。神童镇幅员面积43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3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其中有17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9922人(2019),耕地面积1.98万亩。
目录
历史沿革
神童于1910年划区乡时,属观桥乡;1937年设联保,属第三区;1940年并联保设神童乡;1953年分设新桥乡和神童乡,1954年新桥又并入神童;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神童乡;1992年机构改革设神童镇。
名称由来
相传清朝初年,孝子河沿线遭受特大旱灾,当地人民在河边“降童子”求雨,一名十二岁孩童用宝剑在河边空地上插下,挖出清泉一口,从此人们得此泉水灌溉,保障五谷丰登,“神童”因此得名。神童镇与巴南区石龙镇、石滩镇和綦江县龙盛镇接壤,与南平镇、兴隆镇、石莲乡毗邻。
区划人口
全镇幅员面积39.16平方千米,有大小河流1条、各类水库3座。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30公里。全镇下辖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521人(2017)。建有党委1个、党支部9个,有党员364名、流动党员72名。镇机关有行政编制人员19名、工勤编制人员1名、事业编制人员13名(不含教育、卫生系统)。镇党委有6名委员,平均年龄43岁,女同志1名。
自然资源
神童镇资源优势明显,已探明高品位的石英砂储量达1000余万吨,并具有丰富的页岩和粘土矿藏。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7%。水资源充沛,孝子河横贯全镇,境内有下涧口、双河场、幕合和龙井湾四大水库。镇内石英砂储量丰富,水质清澈透明,含多种微量元素,特色菜品“神童豆花”别具一格。
城镇建设
神童镇地处巴南、綦江、南川的交界地段,具有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等优势,该镇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打造宜居生态集镇目标,以桂花村作为龙头,引进民营资金,启动光彩推进村建设工程,发展家禽养殖业、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同时,该镇还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巴南一家企业发展家禽养殖和与之配套的无公害蔬菜等农业,打造桂花湖生态农业园。目前,引资企业已与神童镇草签了协议,光彩村工程使桂花村初步形成了休闲、垂钓、观光为主,以亲自动手采摘、加工、食用优质瓜果蔬菜一条龙的特色为辅的休闲、观光农业。 神童镇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同时,还着力打造软环境,实行政务公开制、工作代理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工作督查制等制度,将政府服务指南及各机关干部工作职责进行张榜公布,机关干部逢赶集日进行集中办公,群众办事由干部全程代理。如有工作人员外出请假,则由B角承担工作。对全镇民心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督查督办制度,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经济建设
神童镇在晚秋作物生产工作中,坚持稳定面积、调优结构、因地制宜、科技为先原则,指导、帮助和服务全镇农民秋栽秋种。一是落实秋洋芋、秋菜等晚秋作物面积1900亩;二是实行镇党政领导包镇、驻村干部包片、村(居)委干部包社、社(组)干部包户的四级责任包干制,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目标考核,实施奖惩结合;三是备齐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满足农民需求;四是科学种植、努力推广和使用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时间短的优良品种;五是开展“送科技到农村、进农家”活动,面对面传授种植和防病治病知识及技术,确保种植作物不受损失。 神童镇有桑树4800亩,是南川区优质蚕茧示范基地,农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该镇计划养蚕800张,产茧640担。镇里与村(居)委、蚕农签订责任书,农民凭售蚕茧发票兑现退耕还林政策,与未养蚕的退耕户签订2007年养蚕协议,将养殖任务细化到村社和蚕农。他们还充分发动驻村干部深入村社和农户广泛宣传发动,落实机关干部对口联系,帮助蚕农解决栽桑养蚕中的具体困难。
蚕农龚守敬和30多名蚕农参加了镇上举办的养蚕技术培训班,2007年,该镇计划安排邀请专技人员进行10次以上的面对面培训。指导蚕农进行桑树管护和养蚕技术,截至目前全镇已嫁接良桑2600亩,对嫁接存活桑进行疏芽、防虫、除草、施肥。该镇出台奖励措施,对良桑嫁接户每亩最高奖励10元,对蚕茧每公斤奖励1元,对完成任务好的村(居)委奖800元,农业社奖励500元。为了搞好蚕业生产,该镇新组建3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发挥协会和能人的管理带动作用。投入资金17万元,集中力量抓大户和重点社,为大户提供方格簇、省力化蚕台、化肥和蚕药等生产资料,到大户家中手把手传授栽桑养蚕技术,以点带面推进全镇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1]
相关视频
南---神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