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鎮
神頭鎮 |
中文名 :神頭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 |
神頭鎮,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地處陵城區東北部,東接滋鎮、糜鎮,南接鄭家寨鎮、臨齊街道,西鄰於集鄉,北與徽王莊鎮、義渡口鎮相連。 區域面積114.8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神頭鎮戶籍人口57978人。
神頭鎮原為神頭公社。1984年2月,改為神頭鎮。 截至2020年6月,神頭鎮下轄98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神頭鎮有工業企業4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家。[1]
目錄
概況
神頭鎮總面積114.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萬畝。全鎮轄98個行政村,人口60910人(2017年)。鎮政府駐地位於永館路、神滋路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是東方朔故鄉。
名稱來歷
"神頭"鎮之稱謂也有些來歷。人們傳說"神頭、神頭",意即神仙之首也,這豈不又讓人覺得不同凡響。據史書記載:"神頭"鎮過去又叫"厭次"古城。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掃平群雄,統一中原後,因唯恐他人取而代之,於是據當時星象家關於"東南有天子氣"的預言,多次東遊私訪。一天,來到今陵城區神頭一帶,發現"遠望,樹深林茂,猶如雉堞籠煙;近觀,鬲津河九曲盤旋,猶如玉帶纏腰;陽光之下,不時有陣陣青氣與之沖天"。自語道: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嗎!因而當即將"神頭"改為"厭次"古城, 意即天子已到這裡,不再出天子,或者說已出了天子的地方。由此可見,陵城非同一般,有據可考。
自然地理
神頭鎮地處山東省西北部黃河沖積平原,地跨北緯37°13′-37°36′,東經116°27′-116°57′之間。地域寬闊,地勢平坦,地面高度在海拔13-24米之間,坡降為1/7000-1/12500之間。
神頭鎮土壤分潮土和鹽土兩大類。潮土分布神頭鎮,潛水埋深一般在1-3米,土壤耕層質地較好,淋溶作用強,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鹽鹼土主要分布在陵西大窪和宋家鎮北部、糜鎮北部及陵城鎮、鄭寨鎮等地。按表層質地劃分,分壤質土和沙質土兩大類。
神頭鎮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天氣乾旱少雨多風沙;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冬季多西北風,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為12.5℃,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02天,穩定積溫一般在4000-4250℃之間,全年光照時數為2679.9小時,年日照率為60%以上。
地質面貌
水土流失及工程地質現象為地貌變化的主要形式,分布黃土塬區的晚更新統晚期的風積黃土區。因風積黃土具有結構疏鬆、空隙度大、垂直節理髮育、天然含水量低、易崩解、粘聚力小、抗剪、抗壓強度低等特點。當遇水浸濕時體積迅速減小而發生形變(濕陷性)。一般相對濕隱係數在0.029~0.199(小於0.02者不具濕陷性)之間,內磨擦角在21°~22.5°(坡角大於30°者邊坡穩定性變差)之間。
水土流失
由於晚更新統風積黃土的如上特點,形成地面不平衡運動。因此,涇、渭河道不斷向北侵蝕遷移。據區科委1985年調查,渭河道的北移速度為2米/年,因而不斷在奉正塬、鹿苑塬南側形成陡崖。另外,塬北一些沖溝也形成陡崖或陡斜坡,這些部位在流水的不斷侵蝕下或遇水(如暴雨、雨季等)後,常會出現滑坡、崩塌、瀉流等現象,造成水土流失及時建築物、農田的破壞。
工程地質現象
在黃土塬區,由於水渠漏水,農田灌溉及地表、地下水的滲透,促使黃土濕陷,經常出現陷穴、裂縫、黃土漏斗等現象,尤以水渠兩旁及機井附近最為發育。據區科委1985年調查,一般呈現橢圓形塌陷,長軸半徑15~20米,個別長軸半徑100米,深度在60~80厘米,最深達1米。對建築、興修水利、農田灌溉等造成一定困難。
水質
涇渭河漫灘和塬地地下水水質較好,適宜灌溉,不需淡化處理。川平地東部窪地水質較差,宜井、渠匯灌,抽咸補淡。潛水礦化度大小總趨勢由西向東遞增。沿渭河邊緣地區,潛水水層滲透性好,水流交替作用強,礦化度一般較小。生活飲用水,據取樣調查,全區屬硬水地帶。水源礦化度均顯示較高(751-1529毫克/升)。1980-1984年,40個取水點兩次化驗結果中,屬重碳酸鹽類33個點,硫酸鹽類6個點,氯化物類1個點。其中鈉組29個(1型5個,2型24個),占72%;鎂組10個(2型7個,3型3個),占25%;鈣組1個(1型水)。有毒物質砷、硒六價鉻等均在現行飲用水標準以下。氯化物在0.2-2毫克/升之間,含氯量偏高。含碘量平均0.012毫克/升,除沿河馬家灣鄉個別地方和張卜鄉農場含碘0.008毫克/升外,其它地方基本處於正常狀態。氯化物、硫酸鹽含量在全區普遍偏高,細菌總數和大腸菌指數普遍超標,然而氮化物含量不高。各種水源耗氧量均在2毫克/升以下,一般在0.44-1.69毫克/升之間。地下水是清潔的,對某些單項超出指標者,常進行衛生處理和必要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