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汝佐
祝汝佐(1900—1981),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桑树害虫学的奠基人,在桑毛虫、桑蟥、桑木虱的防治研究上有卓著贡献,并研制出防治桑蟥的巴豆乳剂;他是我国寄生蜂分类及害虫生物防治的先驱者。发现寄生蜂新种3个,有近40个种在我国首次记载;在生物防治上,他主张分工防治,保护天敌,并在生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祝汝佐 | |
---|---|
出生 |
1900年11月18日 江苏省靖江市 |
逝世 | 1981年2月28日 |
别名 | (字)芝馨 |
民族 | 汉 |
教育程度 | 东南大学 |
职业 | 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
知名作品 |
《中国的桑虫》 《农业昆虫学》 《天敌昆虫图册》 |
目录
简介
祝汝佐,1922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中学,与著名昆虫学家蔡邦华是同窗挚友。同年9月考入东南大学农科病虫害学系,成为邹秉文、张巨伯等的得意门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在美驻华土蚕寄生蜂研究所兼技术员,这是他从事寄生蜂研究工作的开端。1926年3月他提前毕业,到江苏省昆虫局工作,从事桑树害虫研究。1932年4月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继续从事桑树害虫和寄生蜂研究。此后,他历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四川省蚕丝试验场及南充生丝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副教授、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祝汝佐任浙江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教授、系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所长等职。1981年2月28日因病逝世于杭州。
祝汝佐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浙江省政协一、二、三、四届委员。曾担任浙江昆虫植物病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1]
简历
- 1900年11月18日 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
- 1926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植物病虫害学系。
- 1926-1932年 任江苏省昆虫局技术员、技师。
- 1932-1937年 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兼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教员。
- 1938-1942年 任四川省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四川大学农学院特约教授。
- 1942年3月-7月 任南充生丝研究所、四川省蚕丝试验场研究员。
- 1942年8月一1952年9月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副教授、教授。兼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学系主任;英士大学农学院特约教授;江浙两省联合防治桑虫总队副总队长。
- 1952年10月-1959年12月 任浙江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教授。
- 1960年2月-1965年4月 任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副系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 1960年6月-1961年2月 任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所长。
- 1965年5月-1978年9月 任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副系主任。
- 1978年10月-1981年2月 任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 1981年2月28日 在杭州逝世。
主要论著
- 1 祝汝佐.巴豆乳剂之调制及施用方法.农业周刊,1930,1(6):164.
- 2 祝汝佐.桑毛虫之生活史及防除方法.江苏省昆虫局专门报告第9号,1931,1-40,图版2.
- 3 祝汝佐.桑蟥(桑白蚕)之生活及防治方法.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3,2:124-182,图版4.
- 4 祝汝佐.桑尺蠖生活史之考查,浙江省昆虫局专门报告第10号,1933,7-42,图版2.
- 5 祝汝佐.桑虱·昆虫与植病,1933,1(1):410-414.
- 6 祝汝佐.桑株束草诱虫试验.昆虫与植病,1933,1(5):116-122.
- 7 祝汝佐.关于松毛虫及茶避债虫寄生率之考查.昆虫与植病,1933,1(29):625-627.
- 8 祝汝佐,金行模.桑蛀虫之考查及防治试验.昆虫与植病,1934,2(32、33):627-640.
- 9 祝汝佐.杭州稻苞虫寄生蜂之考查.昆虫与植病,1934,2(34):662-663.
- 10 祝汝佐.中国已发现之Tiphia属寄生蜂二十六种.昆虫与植病,1934,2(35):692-695.
- 11 祝汝佐.桑虱之生活,天敌及防治法之考查.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4,3:77-96,图版3.
- 12 祝汝佐.白蚕(桑蟥)卵寄生蜂之考查及其在杭州之放饲试验.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4,3:163一170,图版1.
- 13 祝汝佐.桑螟守子蜂生活之考查纪要.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4,3:193-202,图版1.
- 14 祝汝佐.江浙姬蜂志(英文).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5,4:7-32.
- 15 祝汝佐.野蚕生活之考查.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5,4:126-140,图版2.
- 16 祝汝佐.中国桑树害虫名录(英文).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5,4:152-179.
- 17 祝汝佐,顾丹.桑蟥(桑白蚕)越冬卵块落地试验.昆虫与植病,1935,3(17):336-338.
- 18 祝汝佐,金行模,顾丹,胡永锡.1934年冬季江浙桑虫调查报告.昆虫与植病,1935,3(18):354-363.
- 19 祝汝佐,夏慎修.浙江省昆虫局之江浙小蜂及卵蜂名录(英文).昆虫与植病,1935,3(20):394-398.
- 20 祝汝佐,宋祖濂.桑象虫考查纪要.昆虫与植病,1935,3(25):500-508,图版1.
- 21 祝汝佐,顾丹.江浙几种重要害桑蛾类之考查.中国蚕丝,1935,1(7-8):96-142.
- 22 祝汝佐,金行模.桑蛀虫之生活史及防治法.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6,5:149-158.
- 23 祝汝佐,胡永锡.赤眼蜂生活之研究.浙江省昆虫局年刊,1936,5:164-177.
- 24 祝汝佐.浙江省桑树害虫之分布及为害情形.昆虫与植病,1936,4(28):550-559.
- 25 祝汝佐.中国甲腹小茧蜂亚科及一新种之记述(英文).昆虫与植病,1936,4(35):682-685.
- 26 祝汝佐.中国松毛虫寄生蜂志.昆虫与植病,1937,5(4-6):56-103.
- 27 祝汝佐,夏慎修.粟螟之已知寄生蜂名录(英文).昆虫与植病,1937,5(8):136-147.
- 28 祝汝佐,宋祖濂.绿螽蟖生活史纪要.昆虫与植病,1937,5(24、25):484-492.
- 29 祝汝佐.四川省桑树害虫之分布及为害情形.四川省农改所病虫专刊,1942,2:1-15.
- 30 祝汝佐.川北桑木虱之考查及防治纪要.农报,1942,7(1):2-12.
- 31 祝汝佐.江南蚕区的蟥灾.浙江日报,1949,8月21日第4版.
- 32 祝汝佐.中国的桑虫.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
- 33 祝汝佐.松毛虫卵寄生蜂的生物学考查及其利用.昆虫学报,1955,5(4):373-392.
- 34 李学骝,祝汝佐.桑蟥卵寄生蜂放蜂试验.浙江农学院学报,1956,1(1):51-66.
- 35 祝汝佐,金行模.黄星天牛生活习性的观察.昆虫知识,1956,2(5):207-211.
- 36 祝汝佐,夏楚白.桑病虫综合防治.农业科学通讯,1959,(4):189-191.
- 37 祝汝佐.膜翅目天敌昆虫概说、姬蜂科、茧蜂科、青蜂总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等编天敌昆虫图册有关章节).科学出版社,1980,3-65,112.
- 38 胡萃,祝汝佐.浙江省寄生蜂研究概况(浙江农业科学论文集).[2]1980,190-201.
- 39 祝汝佐,夏楚白.桑树的保护(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主编中国桑树栽培学第八章).[3]1961,205-272,图版19.
- 40 祝汝佐.稻螟卵寄生蜂的研究·中国植物保护科学.[4],1961,160-183.
- 41 祝汝佐,胡萃.农作物害虫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问题.中国农业科学,1962,(4):1-8.
- 42 祝汝佐,胡萃.害虫生物防治的进展.中国农报,1962,(8):20-27.
- 43 祝汝佐(主编),李学骝,胡萃等.农业昆虫学(上、下册).[5]1962、1963,777页.
- 44 祝汝佐.桑树害虫(农业昆虫学第十二章).[6],1963,486-547.
中国桑树害虫防治研究的奠基人
1924年桑毛虫在我国大量发生,它不仅食害桑芽、桑叶,而且因有毒毛,桑蚕触之即患黑斑病,人若触之,皮肤即发炎疼痛,因此蚕农无不畏惧。1926年祝汝佐大学毕业,受江苏省昆虫局局长张巨伯之邀请,在该局从事桑树害虫防治的研究。他深入无锡调查,详尽研究了桑毛虫的生活史和各期生活习性,及时提出了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1931年发表了"桑毛虫之生活史及防除方法"论文。
桑蟥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俗语说:"头蟥留一,二蟥上百",江浙两省蚕区连年因蟥灾严重,致使秋蚕无法饲育,春蚕亦大受影响。祝汝佐从1929年开始,经过四年的时间,详细研究了桑蟥的分布、为害、形态、生活史、各期习性及天敌,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其中巴豆乳剂是他所创制的。巴豆乳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法简便,在当时是防治桑蟥最为有效的药物。从1930年至1937年止,祝汝佐对桑树害虫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表文章达19篇之多,其中重要的还有:"桑尺蠖生活史之考查"、"桑虱之生活、天敌及防治法之考查"、"野蚕生活之考查"、"中国桑树害虫名录"(英文)、"桑蛀虫之生活史及防治法"等。这些是中国有关桑树害虫的第一批研究文献,[7]
1938年祝汝佐辗转来到四川,继续从事桑树害虫的防治研究。为了揭开川北桑木虱猖獗为害的真相,他深入虫区,对桑虱的分布、为害情况、损失估计、形态、生活史、习性、繁殖率和防治方法等都作了深入研究,探明了成虫有迁移及密集于柏树林与柏树林附近桑株的习性,从而提出网捕成虫、摘除卵叶及剪伐枝条等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他的倡议下,从省到县乡村,层层建立防治组织,通过大小会议,印发防治浅说、图解及各种宣传传单;举办游艺会、实物展览、防治示范等活动,使灾区群众家喻户晓。同时制定出治虫人员奖惩条例,规定根据蚕农捕获成就,摘除卵叶的数量,发给奖金或改良蚕种。经过4年的分期防治,川北6县共摘除卵叶1.27亿片,捕获成虫1250公斤,剪伐若虫枝7.6万条,被动员起来的蚕农达4.8万人,杀灭虫数达167亿,直接挽回春叶在4700万公斤以上。据统计1938年防治前春叶损失率为46.49%,1939年经防治后其损失率降为7.89%,1940年、1942年又分别降至1.37%和1.79%。这次防治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措施之有力,成效之显著,[8]
1945年,抗战胜利后祝汝佐回到杭州,他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继续从事桑树害虫的研究与防治。1948年,当时政府在祝汝佐的建议下,组织了江浙两省防治桑虫总队,祝汝佐兼任副总队长,在浙江崇德县等地大规模发动群众刮除桑蟥卵块,进行实地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952年,他编著的《中国的桑虫》一书出版。该书扼要总结了他数十年调查研究的成果。此后在《中国桑树栽培学》、他主编的《农业昆虫学》等专著中都含有由他撰写的桑树害虫的章节,发表桑树害虫论文近30余篇,为奠定中国桑树害虫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寄生蜂分类与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者
祝汝佐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了土蚕寄生蜂的研究。实践培养了他的兴趣,以后无论在江苏、浙江,还是在四川,他始终关心害虫天敌,特别是寄生蜂的调查研究。1932年他来到浙江省昆虫局,局长张巨伯委派他为寄生昆虫研究室主任。这是中国有关害虫天敌方面最早的研究机构。1933-1937年,祝汝佐先后发表了有关寄生蜂的论文达12篇。这是我国寄生蜂寄生率考查、生物学、分类学及其利用研究方面的首批科学报告。其中,"江浙姬蜂志"(英文),报告了二化螟、稻苞虫、稻螟蛉、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棉卷叶螟、斜纹夜蛾、桑蟥、桑螟、野桑蚕、茶毛虫、菜粉蝶、松毛虫等重要害虫的姬蜂总科寄生物近60种(姬蜂科28种1型,茧蜂科29种),内有31种是我国首次的记载。"浙江省昆虫局之江浙小蜂及卵蜂名录"(英文),列举了小蜂、黑卵蜂48种。"中国甲腹小茧蜂亚科及一新种之记述"(英文),记述我国甲腹小茧蜂亚科3属6种,包括1个新种,1个是中国第一次记载的"中国松毛虫寄生蜂志",记述了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松毛虫寄生蜂24种,包括2个新种,6个是中国第一次记载。"桑螟守子蜂生活之考查纪要"一文,开创了我国寄生蜂生物研究的先例。其内容包括命名、分布及寄主、饲养方法、各期形态特征、越冬、年发生世代数、发生经过,各期习性等。而"赤眼蜂生活之研究",[9]
祝汝佐不仅详细考查了桑蟥卵寄生蜂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寄生率消长情况,而且进行了放饲试验。1932年和1933年每年5月各放蜂1万余头,放蜂后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考查非越冬卵和越冬卵的寄生率,这是我国首次放蜂试验。1948年他又与李学骝合作,进行过更大规模地实验。他们在浙江崇德4个自然村放蜂9次,总数达245万余头,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实验。结果非放蜂区卵寄生率为16.90-20.07%,而放蜂区达41.28%,寄生率提高达一倍以上;近放蜂区寄生率为33.20%,亦提高50%以上。蟥害损失率在放蜂区降低50%左右。
抗日战争时期,祝汝佐在川北桑木虱的大规模防治中,根据详尽的调查研究结果,竭力提倡合理分工防治,其核心就是保护和利用天敌。桑木虱若虫期,寄生蜂和捕食昆虫很多,可以发挥天敌的作用,一般不进行防治;产卵期,可采用摘卵叶的方法消灭虫卵和初孵若虫;成虫因有密集习性,可采取网捕的方法。如此分工防治后,桑木虱若虫的主要寄生蜂--啮小蜂的寄生率迅速提高,基本上控制了桑木虱的为害。这种主张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天敌作用的思想,对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有效地解决虫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松毛虫和稻螟卵寄生蜂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松毛虫和水稻螟虫生物防治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980年他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廖定熹等人合编的《天敌昆虫图册》,这是国内第一本天敌昆虫专著,无疑对推动我国生物防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祝汝佐先生的成功之路
选准目标,执著追求,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终生奋斗,这是祝汝佐选择的人生道路。祝汝佐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从不懈怠,这正是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主要原因。他年轻时在江苏、浙江两省昆虫局的紧张工作和大批论文的发表,是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勤奋努力的最好说明。祝汝佐无论是在川北组织桑木虱防治工作还是在江浙组织两省防治桑虫总队期间,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像此类大规模防治工作,牵涉面广,头绪纷繁,技术和组织需要紧密配合,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旺盛的精力、百折不挠的意志,是难以完成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研究工作是在不断的迁徙中和空袭间隙中进行的,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子女均未成年,生活既清苦又紧张。尽管如此,生活与事业的天平,在他总是倾向事业。对于他来说,苦心收集的寄生蜂标本和有关书刊,才是他最心爱的财富和珍宝。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精心保存下来的标本和文献成了今天浙江农业大学寄生蜂方面最早、最可贵的财富。50年代中期,他已年逾半百,由于连年劳累,体力又开始下降,曾出现过晕倒在双筒解剖镜旁的险情。进入晚年后他的身体日益衰弱,虽然力不从心,但仍然念念不忘工作。直到弥留之际,他还断断续续地说:"我还要工作……,我还要工作……。"坚持工作是他留给亲属、同事、晚辈们最后的、也是最感人的一句箴言。
祝汝佐十分重视生产实际,强调自觉为农业生产服务。他早年研究桑虫就长驻无锡蚕区,接触的尽是桑农蚕户,他走遍了苏南、浙北蚕区;后来他又到了四川,踏遍了川北的山山水水,刚了解到桑木虱严重危害,便立即着手研究,一旦有研究结果,马上用于生产。之后又回到杭州主动挑起江浙两省联合防治桑虫的重担。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蚕农摆脱困境,挽救蚕业生产。他这种将所获知识自觉地奉献给农民的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祝汝佐办事十分认真,治学严谨。他为了使调查取样具有代表性、准确性,他要求数量大,重复多,记录力求详尽、及时。有个年轻人请教他桑蟥卵寄生率的考查数量,他答复说:"先查一万块。"按桑蟥每个有盖卵块有卵120-140粒,无盖卵块有卵280-300粒,就是说要查二三百万粒卵。1961年《稻螟卵寄生蜂的研究》一文发表前,他由于视力下降,除本人一丝不苟地反复观察之外,还邀请了数位年轻人帮助核对几种黑卵蜂的某些细微形态特征。在他一生收集和研究寄生蜂中,发现不少新种,但有的只因缺少一二篇文献,就一直不肯发表。他的研究报告写成之后,总是反复琢磨,再三修改,决不轻易付刊。
呕心沥血的老园丁
早在浙江省昆虫局工作的年代,祝汝佐即兼任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的教员,昆虫学家陶家驹、金孟肖、夏慎修、胡永锡等都曾接受过他的教诲。自1942年到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后,他的后半生就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昆虫学家、植物病理和微生物学家。胡萃教授在大学本科阶段修读了他主讲的普通昆虫学、经济昆虫学等课程,在他引导下走上学习、研究昆虫学、毕业后从事昆虫学工作的道路,又是他亲自指导、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研究生,此后长期是他的助手和合作者,数十年朝夕相处,得益更多,恩情更深。
祝汝佐谆谆教导年轻人,对己对人要求严格。抗战时期在贵州湄潭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在暗淡、跳跃不定的桐油灯光下,他备课每每至深夜。教案一改再改,备课笔记补充了再补充,长期以来他亲临指导学生的实验课,逐个进行检查,纠正错误,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这对初学者十分宝贵,十分重要。上课时他经常进行几分钟的小测验,每月必有考试,督促甚勤。花甲之年,他还带领学生参加劳动。
他提倡多读书。他主讲的普通昆虫学课程,规定必须熟读伊姆斯《昆虫学纲要》原版本,他主讲的经济昆虫学课程,规定要大量阅读期刊和参考书。他要求学生大量背诵拉丁学名,科以上、主要科以及重要农林害、益虫的学名都必须牢牢记住。
他提倡密切联系实际。普通昆虫学课程要求学生大量采集昆虫标本,并完成制作和初步分类工作,学期结束上交总结成绩。同学们课余,在饭后甚至灯下,都注意采集标本,兴趣盎然。经济昆虫学课程要求野外观察、调查和室内饲养,以掌握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对于研究生,他主张放手培养,多启迪,少干预,知识面要广,研究工作要深,工作量要大。他总是鼓励年轻人勇敢开拓,超过前人。
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曾二度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祝汝佐为人诚恳、谦逊,平易近人;工作和学习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而在生活上则克勤克俭,朴素淡泊。他对师长十分尊敬,对晚辈由衷关怀,视弟子如家人,爱护备至。他的学术成就及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赢得了同事与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