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礼乐河的美(孙同林)

礼乐河的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礼乐河的美》中国当代作家孙同林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礼乐河的美

一河清水本来就很美,又冠之礼乐名,便如锦上添花了。礼乐自水流而来,浸润了一河两岸的土地,滋润了沿河的蔬果草木,养育了一河两岸的居民。

礼乐的话题自古而来,《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周代以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这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被称为礼乐河的地方,自然而然地便有了天然润泽的礼仪。

礼乐河地处如东县西北的古镇袁庄,西与如皋市境相接,北跟海安市交界。礼乐河东西流向,河道并不长,东至江海河,西到新建河,十数里,但这里人口密集。人多势强,人多力量大,但人多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最为担忧的便是生态环境及资源受到破坏和污染。礼乐河也同样受到生态问题的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前,礼乐河两岸的住户都十分贫穷,河道里时常漂浮着垃圾,村头路旁的树木已被砍伐掉,鸟儿们没有了栖息的地方。这些年,从吃饱饭到求发展,聪明的礼乐河人准确把握国家的富民政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经过不懈努力,渐渐显出成效。河北岸的公路沿线,建成数十家无污染企业,门业、服饰业、空调业、工艺品业、健身器材业等等,是他们的主打品牌。继续从事农桑的人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经营起新兴产业。过去只种水稻和麦子,解决了温饱;现在改变思路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时令果品蔬菜。美丽的花朵和挂满枝头的累累果实,装扮了礼乐河两岸的大地。

在礼乐河南岸,有个江苏省美丽乡村孙庄,这里仿佛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吸引着不少外地人前来创业,他们带来不少新鲜气息,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村干部带领这些“智者”们追赶科技新潮,近几年,建起了智能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还有经营多年的千亩特种蔬菜园等多个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一筐筐鲜美的蔬菜,从碧水绿岸之间送往城市,运往国外。当地村民人均收入比十几年前增长了数倍。他们说:“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美了家园还要美村庄。”近年来,他们又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做成品牌,目前正在筹划建成农俗民风展示馆和草木乡村读书社,以此为岁月的变化留下痕迹,让世人品味到时代发展的美好。在孙庄村西首的海河滩村建起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扶海田袁”——一个占地近百亩的碧水红花绿地农民公园,扶海田袁是袁庄镇的一个文化园工程,如今已成为附近农民消闲健身的好去处,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满园桃花映红了一张张游人的笑脸。

保护生态和乡村创新发展让礼乐河人尝到甜头,新点子也一个个往外冒。他们还打算今后进一步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手机导航、智慧旅游,将大数据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结合,让专业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大显身手。到时候,礼乐河畔的村落会更加注重生态,比如让人们在花海中徜徉,歇下脚步时,路旁有香甜的玫瑰葡萄,尝一口,甜到心里。

今秋的一个中午,我去到袁庄镇礼乐河边上的一家小饭馆用餐,饭馆临河,我推开窗户,天正下着小雨,眼前是一河雾蒙蒙的景色,对岸的小楼倒影在河水里,随着河水摇荡,直摇得人心醉。绿树与河水相依,绿树丛中现出白墙灰瓦的房舍,如一幅美丽的国画。在礼乐河北岸,就住着一位画家,礼乐河在他笔下成为“网红地”。而礼乐河南,一位喜爱涂鸦文字的写手,自作主张,将原来的李骆河名写成今天的“礼乐河”,弄得外地游客慕名来寻。因礼与乐在此地早已扎下深根,于是,在人们心中,便已认定此“礼乐”了。

来过礼乐河,眼中的世界果真是芳草地,长溪边,鸟飞鱼腾,水清岸绿,美不胜收,而不断走向富裕的礼乐河人也一个个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我亲耳听到一位住在礼乐河边的老人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呀,早晨听着鸟儿的啼鸣醒来,夜晚伴着蟋蟀的叫声入眠。”他只是一位普通农人,但他的话却富有诗意。

行走在这里的乡村路上,周围是看不到边际的花木绿地,在树林与庄稼地相间的地方,常常出现人鸟共舞的美妙景色,大型拖拉机在田间作业,一只只白鸟围着拖拉机翩翩起舞,它们并不怯机器,也不惧人,看似要飞往高处,却又优美地折回身来,飞到观望者的头顶上欲停又起,似乎是在与人嬉戏。人们还惊喜地发现,在周边的乡村,出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美丽大鸟,它们在如东东部的南黄海滩涂上悠然自得,在如东西部的内陆自由翱翔,或漫步觅食,或相互追逐。经专家勘查鉴定,这些鸟原来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鸟儿们的到来,充分说明当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鸟儿们也青睐这片美丽的水土。

地方之美,美自地名。如东的礼乐河当是地如其名的。 [1]

作者简介

孙同林,男,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人,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