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
碳源是中国地理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名词解释
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carbon source)。微生物细胞中碳素含量约占干物质的50%。碳源是工业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既能构成菌体细胞和代谢产物,又能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所需能量。生产中使用的碳源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有机酸、醇和碳氢化合物等。由于各种微生物生理特性不同,所含的碳源分解酶并不完全一致,所利用的碳源品种会存在差异。
工业发酵中使用的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淀粉质类和糖蜜等。葡萄糖是工业发酵最常用的单糖,由淀粉加工制备,其产品有固体粉末状葡萄糖、葡萄糖糖浆(含少量双糖)。它们被广泛用于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笛类转化等发酵生产中。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木糖和其他单糖由于成本等原因生产中用得很少。工业发酵中使用的燕糖和乳糖既有纯品,也有含此二种糖的糖蜜和乳清。麦芽糖多用其糖浆。主要用于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类的发酵。生产中使用的糖蜜有甜菜废糖蜜和甘蔗废糖蜜。
玉米淀粉及其水解液是抗生素、氨基酸、核昔酸、酶制剂等发酵中常用的碳源。马铃薯、小麦、燕麦淀粉等用于有机酸、醇等生产中。液化淀粉可被微生物产生的胞外淀粉酶和糖化酶逐步分解成葡萄糖,被菌体吸收利用。
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速度的快慢,可将碳源分为速效碳源(readily metabolized carbon source),如葡萄糖、燕糖;迟效碳源(gradually metabolized carbon source),如乳糖、淀粉。葡萄糖等易被菌体迅速利用的糖类对许多产物合成有反馈调节作用,应注意控制其浓度,或与被菌体缓慢利用的多糖组成混合碳源,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合成。如青霉素发酵中,葡萄糖能阻过青霉素的合成,而乳糖对青霉素的合成几乎无阻过作用。如果采用成本较低的葡萄糖作为青霉素合成的碳源,需采用流加等控制方式。
常见的油脂主要指动物、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猪油等。霉菌和放线菌可利用油脂作为碳源。在培养基中糖类缺乏或发酵至某一阶段,菌体一般可利用油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的油脂具有消泡和补充碳源的双重作用。菌体利用油脂作碳源时耗氧量增加,因此必须充分供氧,否则易导致有机酸积累,发酵液的pH降低。油脂在贮藏过程中易酸败,同时还可能增加过氧化物的含量,对微生物的代谢有抑制作用。使用时注意将油脂低温贮藏,并控制贮藏时间。
主要有乳酸、枸橡酸、延胡索酸、氨基酸、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甲醇、乙醇、甘油等,用于单细胞蛋白(SCP)、氨基酸、维生素、麦角碱和抗生素的发酵生产。乙醇在青霉素发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甘油是很好的碳源,常用于抗生素和笛类转化的发酵。山梨醇是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原料。有机酸除了作为碳源,同时能调节发酵液pH,发酵液的pH随有机酸的氧化而升高。
石油产品可以作为某些微生物发酵的碳源。石油产品在单细胞蛋白、氨基酸、核昔酸、有机酸、维生素、酶类、糖类、抗生素等发酵中均有研究。由于成本、市场、安全性等因素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很少。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可以预期围绕碳氢化合物的生物利用、转化、降解等相关研究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