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碎骨圓子(朱戰鬥)

碎骨圓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碎骨圓子》中國當代作家朱戰鬥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碎骨圓子

對於一個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人來說,「小孩盼過年,老人盼種田」的那份苦澀而又美好的記憶一定不會忘記吧!因為那個時候,只有逢年過節他們才能吃到心儀已久的佳肴。所謂的佳肴,也只不過是有魚有點豬肉罷了。

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我,過年吃「碎骨圓子」是我心頭永遠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碎骨圓子」的主要食材是豬的骨頭。趕年集的時候,母親準會買點經濟實惠帶骨頭的豬肉。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們兄弟姐妹味蕾對於美食的渴求,父親便把母親買回來的連同大隊送來的烈士家庭慰問品豬肉上的骨頭剔出來,在砧板或者洗乾淨的石塊上,用斧頭把豬骨頭一點一點地敲碎。母親把蒸好的饅頭和砸碎的骨頭渣和面式地攪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塑形,做好的骨頭圓子才不會碎。「碎骨圓子」不適合油炸,也做不出清湯圓子的來,最好的烹飪方式是蒸餾。母親在草鍋里放好竹箅子,鋪上籠布,把團好的碎骨圓子小心翼翼地拿上去,蓋好木鍋蓋後,架柴火蒸。我們在鍋台旁焦急地等待。隨着鍋里熱氣不斷地冒出,「碎骨圓子」的鮮香味也越來越濃烈。不一會兒,香味四溢的「碎骨圓子」便新鮮出爐了。

「碎骨圓子」剛出鍋趁熱吃最好,涼了以後再加熱容易碎,而且味道也不夠鮮美了。奶奶和父母在一旁看着我們小孩子饞貓式的吃相,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他們自己卻捨不得吃。等到我們由狼吐虎咽的節奏逐漸放緩下來,才想起來纏着奶奶和父母嘗一嘗「碎骨圓子」的味道。他們禁不起我們再三地糾纏,才會拿起一個,細嚼慢咽地品嘗。「碎骨圓子」是我們經濟條件一般農村家庭過年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也許年少不更事,亦或是是對「碎骨圓子」的情有獨鍾,依稀記得有一年過年時沒有吃到「碎骨圓子」,我竟然說出「這個年不過了」的話。後來,母親每每和我談及當年我的那句驚人之語,總會笑着說「沒想到現在的你當年能有那樣的話」。我深知母親這句話語裡的含義——她看着我省吃儉用,總是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別人。老母親啊,難道您不知道您一直也是這樣做的嗎?

現在的生活條件,再也沒有哪個家庭去砸碎骨做圓子「廢物利用」了。過年吃「碎骨圓子」,作為當年那種農村生活的一道「靚麗的風景」,早已成為了過去時。「碎骨圓子」寄予「家給人足,時和歲豐」的期盼早已實現!

當年,那種過年時全家人一起吃「碎骨圓子」其樂融融的情形成為了我刻在骨子裡的美好記憶!如今,又到一年過年時,祝耄耋之年的父母健康長壽!「碎骨圓子」留下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精神財富兒孫們一定會牢記的![1]

作者簡介

朱戰鬥,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教師,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散文、隨筆、詩歌、教育教學論文散見於省、市級報刊雜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