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资丘文化(田玉成)
作品欣赏
破旧的资丘文化
名人因名气大,所以他说的话就分量重、影响大。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些名人的经典语言流传千古,常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比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在现代,有的名家一句话(无论动机)顷刻就可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语,比如前段时间方方的那句“时代的一粒灰……”,瞬间就影响到了整个世界。
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支配,所以我对著名作家温新阶的一句话曾经耿耿于怀,并进行了认真仔细反复地思索考量,就不足为怪了。
他的一句什么话呢?
那就是前不久,“新锐散文”推出的温老师《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一文中,结尾时“扣底”的一句:
“资丘千变万变,希望不要丢弃文化这件有些破旧但是永远熠熠放光的衣衫!”。
不瞒说,温老师这句话我曾揣摩了好长时间。从字面上我们首先可以理解到的意思是:从前,文化是资丘的一件“衣衫”,并且是“熠熘闪光的衣衫”。
民间俗话说:人是树桩,全靠衣裳。又云:人靠衣衫马靠鞍。还有: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等等。所以,如果就一个人的形象来讲:衣衫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说对于资丘,从前,民族文化不仅是它的衣装,还是它的招牌和名片,是打门锤,这是实际,一点不错。
那么,重点来了,温老师文中的“破旧”一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破旧的东西还会熠熠闪光吗?
温老师为什么又总是钟情留恋“破旧”的资丘文化?别处那些“完整新鲜”的文化难道不是更好吗?
经过一些时日的认真努力学习思考,我终于理出了结论:原来资丘文化的价值,它的精髓,恰恰就在于它的“破旧”!
先打个简单的比方,博物馆里那些缺头凹脑、破破烂烂的坛坛罐罐,如果同商场超市里那些漂漂亮亮、琉金放光,用现代工艺烧制出来的瓷器陶器相比,你说哪个贵重?不言自明。
思索中,我试着将资丘的“破旧文化”捋了个头序,现将其代表性的项目分别列举如下:
一、破旧的南曲
资丘的传统南曲一直独步江湖,这没有争议,从其历史上的发生发展到后来的传承保护,可以说资丘人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湖北唯一,全国仅有。
空洞的理论往往让人生疑,我们还是用实物说话。请看图:
这些传统南曲文词手抄本,最早的是清嘉庆年间的,距今二百多年了,当然已是破旧不堪,但这是土家山寨优秀传统文化续存的历史见证,是孤本,现在说它是国宝也不夸张。
再看这幅南曲艺人浮雕像,栩栩如生,存在于资丘五方岭村一座建造于乾隆年间的墓碑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能将南曲艺人形象雕刻于墓碑上,绝非贸然行事,足可说明此项艺术在此地流传已久且影响深远。事实上经考证,早在元末明初,资丘泉水田氏族中就有了早期的长阳南曲,距今已有500多近600年历史,并非是现在流传的总共200多年的说法(欲知详情请参阅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拙著《巴土文化探究集》中《长阳南曲再考究》一文)当年发现此碑后,由时任《三峡日报》副刊部主任的韩永强采写,此消息从《湖北日报》到新华社,全国上百家媒体都给予了重点报道。
但此古碑在文革时部分被砸,自然也十分破旧了。
还有这份陈年的文件及这个破旧的暖瓶记载:早在1996年,资丘文化站即发文表彰、奖励民间南曲艺人,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调查,在那个年头,这样的行动在全国绝对乃领先之举。
显然,这些历史信息也都已十分破旧。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温老师在此文中的“破旧”就是古老的代名词。
二、破旧的撒叶儿嗬
这是资丘民间艺人田卜灿保存下来的一个乡村老鼓,已用过5辈人,一百多年历史了,经历过无计其数场次的撒叶儿嗬,已是颜面沧桑、皮开肉绽。
看着这柄牛皮老鼓,这样一个场景浮现在我们面前:一群土家汉子,身着破旧的衣服,围在大鼓边高歌狂舞,那种原始状态、质朴的风格,才是自然、真实的撒叶儿嗬,才是真正地道的民间艺术。那节奏铿锵的鼓点子及男人们高吭、嘹亮的号子音乐,雄浑、阳刚的壮美特征才是土家撒叶儿嗬的原生风貌、本来面目。这种习俗已在土家山寨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而当今那些花枝招展、柔软轻飘、奇腔怪调的所谓撒叶儿嗬已异化得不伦不类、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将“破旧”理解为就是民间艺术的本真。
三、破旧的山歌
传统的山歌艺术在展现时同样需要使用工具,如山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薅草锣鼓,响器家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祖传的家伙什因使用得年长月久,大多都已破旧。
还有破旧的嗓音。生产田中的山歌手们肯定不像舞台上那些歌唱家,嗓音永远是那么亮丽清新,他们的一场锣鼓下来,许多人声音都有些嘶哑,听起来当然是有些破旧的,但那是原生的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源头,是现代艺术的母亲,是艺术类的“文物”,所以虽然破旧,却弥足珍贵。
在此我们悟出,破旧原来就是原生态。
又联想起著名非遗专家,原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胜德说过的:“背离了本真性原则,就会在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导向上产生负面影响。有人认为非遗本身的观赏性不够,艺术性不强,所以必须加工、提高、升华,加一些自已的创造,这会对不了解非遗的人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导向……”
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温老师关于“破旧”的这句话不仅是内涵丰富,旨意深刻,甚至可以说是苦心孤诣,他是在殷殷嘱托资丘:传统文化的本真特色千万不可随意更改丢弃,只有这样,方能使其永远熠熠生辉。 [1]
作者简介
田玉成,男,土家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