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砥柱山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砥柱山

位於;河南陝縣東北的三門峽黃河中間

又稱;砥柱中流、擎天柱石

比喻;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

砥柱山位於河南陝州區東北的三門峽黃河中間,有神門,鬼門,人門等三門。

砥柱山,也作底柱山。上古時代,因這座山堵塞了黃河的河道,河水不能暢通。夏禹治水時,鑿寬山兩側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過,這座山就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黃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由此得名。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中有「以入砥柱之中流」句。元代詩人丁鶴年《自詠詩》中有「長淮橫潰禍非輕,坐見中流砥柱傾」句。[1]

目錄

地理位置

砥柱山,位於河南三門峽城東四十里、山西平陸縣東南五十里大河中。

在古代,河南三門峽的黃河河底,由於橫着一道高高低低的岩石,日而形成三股急流,俗稱北邊一股為「人門」,中為「神門」,南為「鬼門」,而以「鬼門」尤險。三門峽名稱就由此產生,由於黃河水在該地最急最險,因此從前的船隻,在經過三門峽時,觸礁遇難的事故常有發生。

然而,在河南三門峽洶湧東下的黃河急流,直對砥柱山衝去之時,這根高大的「石柱」卻迎着險惡水勢,巍然屹立,毫不動搖。因此,古人常用「中流砥柱」來比喻在艱難險惡動盪的環境中起巨大支持作用的力量和人物。

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史料記載

底柱底,一作砥。底柱山,亦曰三門山,在今河南府陝州城東四十里、山西平陸縣東南五十里大河中。《禹貢》:導河至於底柱。《水經注》: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底柱。《元和志》:禹鑿底柱,二石見於水中,若柱然。河水至此,分為三派,流出其間,故亦謂之三門《陝志》:三門,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尤險,舟筏入者鮮有得脫。三門之廣,約三十丈。其東百五十步,有峰特立,斯為底柱。自底柱而下,至五戶灘,其間一百二十里,夾岸巍峰重嶺,干霄蔽日,蓋亦禹所鑿以通河者。沖湍激石,有一十九灘,水流迅急,勢同三峽,破壞舟船,自古所患。漢武帝時,河東守番系言,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鴻嘉四年,以河水決溢為患,楊焉上言:河從上下,底柱險隘,可鐫廣之。乃令鐫之。才沒水中,不能復去,而令湍流沸怒,為害彌甚是年秋,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溢。後漢興平二年,李亻等寇長安,帝幸陝,別將李樂欲令車駕御船過底柱,出孟津。楊彪以為河道險艱,非萬乘所宜乘,乃止。曹魏景初二年,以底柱道險,遣寇茲浚冶。晉泰始三年,復遣樂世帥眾修鑿,功卒不集。隋開皇三年,遣韋瓚自蒲、陝以東,募人能於洛陽運米四十石,經底柱之險,達於常平者常平倉,置於陝州,免其征戍。十五年,詔鑿底柱。大業七年,底柱崩,偃河逆流數十里。唐貞觀二十年,幸河北河北,今山西平陸縣,觀底柱,令魏徵勒銘。是時,自洛到陝,皆運於陸;自陝至京,乃運於水,以避底柱之險也。顯慶元年,苑西監褚明議鑿三門山為梁,通陸運,功不成。後大匠楊務廉又鑿棧以挽漕舟,人以為苦。開元二十一年,轉運使裴耀卿以關中用度不給,請於河口置倉即武牢倉,使吳船至彼,即輸米而去,官自雇載,分入河洛。又於三門東西各置一倉,至者貯納,水險則止,水通則下。或開山路車運而過,則無復留滯,省費巨萬。從之。明年,遂於三門置倉,東曰集津,西曰監倉亦名三門倉。漕舟輸其東倉,而陸運以輸西倉凡鑿山十八里,以陸運。復以舟漕達關中,避三門水險初,舟運江淮粟至東都含嘉倉,陸運三百里至陝。自耀卿建議,既避水險,而陸運庸錢亦省數十萬緡。二十九年,陝州刺史李齊物,請鑿底柱為門以通漕,開山巔為挽路,沃醯而鑿之。天寶元年,上言三門運渠成。然棄石入河,水益湍怒,不能入新門,候水漲,以人挽舟而上。未幾,益阻澀,不可行舟。貞元二年,李泌為陝虢觀察使,益鑿集津倉山西徑,為車道十八里,屬於三門倉蓋即裴耀卿故道。時泌又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橋大倉,人以為便。宋乾德元年,詔重鑿底柱三門。慶曆中,陝西用兵,歐陽修請案耀卿舊跡,以通漕運。政和五年,蔡京建議,鑿大亻丕、三山兩河,創天成、聖功二橋,役夫數十萬,才成而水漲,橋壞。前朝天順中,楊鼎言:黃河乃漢唐漕河,即今鹽船木筏,往來不絕。其間雖有三門、析津之險,而古人倒倉之法為當。三門之上有小河,僅通延綏。如以所運糧草,各貯水次,通流亻贊運,庶幾軍餉可足。許進亦言:黃河自陝州而上,至綏德近境,春初皆可舟行。若計沿河郡縣,改徵本色,水陸接運而上,榆林可以少蘇。蓋黃河在山、陝之間,龍門為險龍門,見陝西韓城、山西河津縣;而在晉、豫之交,底柱為厄也。

歷史典故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載:「砥柱者,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於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砥柱山又名指柱山,傳說此山天天再長,後被仙人指住不再上長。故得名指柱山。它是蟒河境內最高的山峰,海拔1572.6米,是一座由太古界和元古界產生的變質岩和結晶岩所構成的山峰,四周萬仞絕壁,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小石階通往山頂,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主要景觀

山腳被茫茫林海覆蓋,山腰雲霧纏繞,山頂晴空萬里。中峰尤高,峰頂呈圓柱狀,大約有兩千平方米,上面建有祖師廟、菩薩殿、求子殿、武當道觀,每逢農曆二月二,是砥柱山的廟會,屆時,周圍四鄉八里的山民遠至河南的、陝西的,都要到山上布施求藥。

參考來源

【甌江警視】洪水中的「砥柱山」

參考資料

  1. 砥柱山為什麼被炸掉,360問答 ,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