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門縣博物館

石門縣博物館位於湖南省石門縣文廟內。博物館是一座以文物收藏、陳列開放、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職能的綜合性博物館,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常德市唯一倖存的縣級文廟--石門文廟為館址,多年來耗資近300萬元進行修繕,恢復舊貌,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有文物和標本2000多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200多件,包括金銀、銅器、陶瓷[1]、化石等20多個門類,在全省縣級博物館中實屬少見。現有6個基本陳列全年開放,每年舉辦1至2個臨時展覽,展覽以文廟建築為展廳,既為單獨主題,又是有機的整體,既可以了解石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光輝歷史,又可以遊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廟古建築。自建館至今已舉辦展覽60多個,接待觀眾100多萬人次, 成為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接受科學教育、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的重要場所。

目錄

參觀信息

石門文廟位於湖南省石門縣老火車站旁,座北朝南,是石門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常德市暨澧水流域唯一倖存的縣級文廟。

單位隸屬

1983年2月8日,縣政府作出關於《將石門文廟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交文化部門作博物館館舍的決定》。同年,石門縣成立了博物館籌建處,隸屬於石門縣文化局。

辦館規模

博物館(文廟)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896平方米。

舉辦簡介

該館曾舉辦《李自成歸宿史實》、《石門縣歷史文物》、《石門縣黨史》、《石門縣土家族文史民俗》、《徐超明烈士生平事跡等基本陳列展覽》。此外,還接辦了《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秦始皇兵馬俑》、《血壯軍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雷鋒同志生平事跡》[2]、《愛國主義教育展覽》;與兄弟單位聯合舉辦了《中國歷代貨幣展覽》、《書法攝影展覽》、《美術展覽》、《勤工儉學展覽》等。另外還有反映石門縣民族特色的土家族文物、如明永定衛千戶軍印、柳氏土官印、八幅羅裙、卡花白虎巾等;有反映石門人民革命鬥爭史的革命文物,如紅軍使用的武器、馬燈、銅鑼等實物,《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優待紅軍家屬條例》、《紅軍委任狀》及賀龍手跡-給吳臘梅的信等。

發展歷史

石門縣博物館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文廟為館舍。石門文廟始建於宋皇佑四年(1052年),廟址多次變遷,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改遷今文廟處,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清乾隆時期所建,後經過多次修葺。解放前夕,作為石門簡易師範校址,解放後,文廟幾經改作他用,先後作為縣委辦公地點、大會招待所、縣委招待所等。1982年縣政府發文將文廟移交文化部門管理,作為博物館館舍之用,並多次維修,特別是1999年為迎接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在石門召開,耗資200多萬元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基本恢復了舊貌。

建築布局

石門文廟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分布,坐北朝南,分為三進,兩個自然四合院。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頭門、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側為:東西耳房、道貫古今樓、東西碑廊、文武官廳、鐘鼓樓、東西廂房、禮樂器庫等。

石門文廟是湖南省縣級文廟中的佼佼者,也是常德市唯一倖存的縣級文廟,具有皇宮建築款式和湖南重檐翹角的地方建築特點,其雕刻、泥塑、彩繪都蘊含着濃郁的地方民俗特點,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視頻

石門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湖南省博物館宣傳片
開眼了!湖南省博物館18萬多件文物帶你穿越千年時光

參考文獻

  1. 中國陶瓷發展史——瓷器 ,搜狐,2019-10-19
  2. 雷鋒生平大事跡,搜狐,200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