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慈
石钟慈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3年12月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浙江宁波 |
民族 | 汉 |
母校 | 复旦大学数学系 |
职业 | 数学家 |
数学家。1933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一种将变分原理和摄动理论相结合的新算法并算出氦原子最低能态的良好近似值研究了矩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得到精度很高的上下界估计公式。7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首创的样条有限元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并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研究非协调元的收敛性,证明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检验方法既非必要也不充分,并提出新的判别准则发现非协调元的一系列奇特的错向收敛性质,从理论上证实了早期工程计算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并证明多种在应用上极有价值的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奠定了它们的理论基础。
目录
教育背景
- 1951年,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 1952年,转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 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及领域
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科研成果
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一种将变分原理和摄动理论相结合的新算法并算出氦原子最低能态的良好近似值研究了矩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得到精度很高的上下界估计公式。
7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首创的样条有限元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并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研究非协调元的收敛性,证明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检验方法既非必要也不充分,并提出新的判别准则发现非协调元的一系列奇特的错向收敛性质,从理论上证实了早期工程计算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并证明多种在应用上极有价值的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奠定了它们的理论基础。
主要奖项及荣誉
- 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
- 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奖”。
- 2003年获华罗庚数学奖。
- 2006年获得“苏步青应用数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