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竹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的1科。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小灌木亚灌木。茎通常节部膨大。单叶对生,有时具膜质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伞形花序、圆锥花序或集生成头状。有时具闭花受精的花;萼片4~5,离生或合生;花瓣4~5,稀无,离生,具爪或否;雄蕊8~10,稀2~5;花盘小,有些具腺体;花托有时呈栖状;子房上位,1室,稀2~5室,特立中央胎座。胚珠1至多数;花柱2~5。果实通常为蒴果,稀为瘦果或浆果状。[1]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亚灌木。茎节通常膨大,具关节。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轮生,全缘,基部多少连合;托叶有膜质或缺。花辐射对称,两性,稀单性,排列成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稀单生,少数呈总状花序、头状花序、假轮伞花序或伞形花序,有时具闭花授精花;萼片5,稀4,草质或膜质,宿存,覆瓦状排列或合生成筒状;花瓣5,稀4,无爪或具爪,瓣片全缘或分裂,通常爪和瓣片之间具2片状或鳞片状副花冠片,稀缺花瓣;雄蕊10,二轮列,稀5或2;雌蕊1,由2-5合生心皮构成,子房上位,3室或基部1室,上部3-5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具1至多数胚珠[註 1];花柱2-5,有时基部合生,稀合生成单花柱。[2]

果实为蒴果,长椭圆形、圆柱形、卵形或圆球形,果皮壳质、膜质或纸质,顶端齿裂或瓣裂,开裂数与花柱同数或为其2倍,稀为浆果状、不规则开裂或为瘦果;种子弯生,多数或少数,稀1粒,肾形、卵形、圆盾形或圆形,微扁;种脐通常位于种子凹陷处,稀盾状着生;种皮纸质,表面具有以种脐为圆心的、整齐排列为数层半环形的颗粒状、短线纹或瘤状凸起,稀表面近平滑或种皮为海绵质;种脊具槽、圆钝或锐,稀具流苏状篦齿或翅;胚环形或半圆形,围绕胚乳或劲直,胚乳偏于一侧;胚乳粉质。

分布范围

约75 (80)属2000种,世界广布,但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和暖温带,少数在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中国有30属,约388种,58变种,8变型,分隶属3亚科,几遍布全国,以北部和西部为主要分布区。其中无心菜属蝇子草属繁缕属3属占全科种数一半以上,多集中于青藏高原,尤其是横断山至喜马拉雅山一带特别丰富。金铁锁属则为中国所特有。

保护价值

为我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宝贵的材料,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注释

  1. “胚珠”:胚珠(ovule) 为子房内着生的卵形小体,是种子的前体,为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被在子房内,以珠柄着生于子房内壁的胎座上。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地着生在大孢子叶上。一般呈卵形。其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而且是植物生育重要的部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