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出自清代袁枚的《馬嵬[1]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目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注釋

馬嵬:即馬嵬坡,在陝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裡,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徵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對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陝西驪山華清宮內。

賞析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2]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歌頌了他們的愛情專一,為後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緻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於戰場,或死於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牆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徵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徵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裡,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袁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於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後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後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後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陝西任職途中。唐代天寶十四載(765年)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自京都長安逃往四川經過馬嵬坡時,禁軍譁變,迫使唐玄宗命楊貴妃自縊。歷代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多有題味。其中最著名者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詩人緬懷歷史,自然想到《長恨歌》,創作此詩,抒發感慨。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