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櫻
矮櫻(學名:Prunus jamasakura f.humili)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枝條幼時紫褐色,老枝有皮孔。矮櫻觀賞效果好,生長快、繁殖簡便、耐修剪,適應性強等特點。矮櫻一般採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分布於中國、日本等地,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目錄
簡介
矮櫻,作為地被植物可進行配色栽培。非常強健,栽培容易。耐熱性、耐寒性強,生長旺盛。在向陽、排水好的斜坡上及較乾燥土地生長最佳,半陰處及積水的地方,易枯死。經多年生長後,株從下部枝莖不易開花,應採用扦插繁殖法更新植株。花後施少量肥即可。
來源
1981年在山東省萊陽市呂格莊鄉陡崖後村發現一株大葉櫻桃樹。該樹葉片大,節間短,樹體小,果實較大,產量高。經多點試栽及品種比較試驗,其營養系後代及高接樹與母樹完全一致,優良性狀突出,遺傳性穩定。於1991年5月通過專家鑑定,定名為矮櫻桃。
生長環境
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要求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耐寒、耐旱,忌積澇。矮櫻適應性強,耐寒能力較強,在遼寧、吉林南部,小氣候好的建築物前避風處,冬季可以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輕度粘土上生長良好。抗病力強,很少有病蟲危害,極耐修剪,半陰條件仍可保持紫紅色,根系特別發達,吸收力強,對水、肥條件要求不嚴格,在於旱、瘠薄以及矸石土產地條件下可以正常生長。
形態特徵
葉片倒卵狀橢圓形,中部漸寬,先端短漸尖,邊緣具細鋸齒。花與葉同時開放,1~2朵生於葉脈,花瓣白色或微帶紅色,直徑1.5厘米。花期4月。
矮櫻在整個生長季節內其葉片呈紫紅色,亮麗別致,樹形緊湊,微型盆景。
矮櫻適應性強,在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沙壤土、輕度粘土上生長良好,耐修剪,半陰條件仍可保持紫紅色。
而紫葉矮櫻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單生,中等偏小,淡粉紅色,花瓣5片。微香,雄蕊多數,單雌蕊,花期4~5月。
在整個生長季節內其葉片呈紫紅色,亮麗別致,樹形緊湊,葉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現非常好。紫紅色在整個葉片生長周期中穩定,是優於其它紫葉植物的突出特點之一,紫葉矮櫻自新生葉片到落葉自始至終顯紫紅色,樹冠整體顏色分布均勻,季節差異小。
繁殖方法
矮櫻一般採用嫁接和扦插繁殖,嫁接砧木一般採用山杏。山桃,以杏砧最好。春、秋季採用切接,夏、秋季採用芽接;扦插生根率達85%,成活率可達80%。紫葉矮櫻具有薔薇科植物的一般生物學特性,萌櫱力強,故在園林栽培中極易培養成球型或綠籬,通過多次摘心形成多分枝,冬季前剪去雜枝,對徒長枝進行重截。盆栽花謝後換盆,剪短花枝,只留基部2~3芽,可以用截於蓄枝法造型,對主幹、主導枝及時攀扎,多見陽光。6月下旬盆栽控制水肥,注意造型,促進枝條充實。
主要價值
矮櫻觀賞效果好,生長快、繁殖簡便、耐修剪,適應性強,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常用植物之一。
紫葉矮櫻全年枝葉紫紅色,新葉亮紅色,比紫葉李色彩更鮮紅,是近年來推出的優美的彩葉樹種之一,也是紫葉李的替代樹種。該樹種發枝力強,耐修剪,可培養成樹形優美的小喬木;也可自幼苗起,加以整形修剪成冠球形。用於城市園林綠地或庭院綠化中,以及城市街道的分車帶中,十分適宜,且鮮艷美觀;與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小葉黃楊)一起,紅、黃、綠相互搭配,可構成城市綠地中的主要色調。在彩葉植物備受關注和青睞的今天,紫葉矮櫻的出現,無疑會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並得到廣泛應用。因此,不失時機地發展紫葉矮櫻這一新優彩葉樹種,必將會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 。
栽培技術
播種、扦插、壓條繁殖通常於春、夏季進行。
1、插條的選擇:3月中下旬,選擇1~2年生、直徑為0.5~0.8厘米健壯枝條,截取後貯藏在砂坑內。一層砂子一層插條,且要封好窯口,以防溫度過高枝芽萌發或透風失水,影響插條質量。
2、扦插的時間:最好在5月上中旬,此時氣溫已回升,冷棚內溫度可達到25℃,晚間地溫可達18℃,白天可達 20℃,利於插條生根。
3、扦插方法:先要做好插床。在冷棚內挖寬1米,長2~3米,深25厘米左右的沙坑(長寬可根據冷床的大小及作業是否方便來定),將沙子過篩後用清水沖洗、消毒,置於沙坑內,鋪勻後壓實,厚度在20厘米左右。
然後取出冷藏在沙坑內的插條,兩端分別截取2厘米。從枝條的基部開始截取插穗,長15厘米左右。基部最好採用馬蹄形的斜切口,儘量擴大插穗切口和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於水分和氧氣的吸收,提高成活率。將截取好的插穗基部放入濃度10%的B-吲哚乙酸、B-吲哚丁酸10倍混合液中,蘸12秒後取出晾乾待插(也可用生根劑處理)。
將處理好的插穗直插於沙床內,深度4~6厘米,不能過淺,否則影響插條生根。上端保留2~3個健壯芽,間距不小於5厘米。插完後用35℃的溫水澆透,遮陰。
4、插後管理:扦插後必須做好遮光,做到見光不見日,光照度以30%左右為宜。棚內進行增溫、保濕,無條件的要加蓋塑料拱棚。溫度最好控制在20~28℃之間,濕度在80%左右。溫度過高,要採取通風或棚內澆水的方法,降低棚內的溫度。濕度過大時,要通風降濕。土溫高於氣溫3~5℃時對生根極為有利,澆水時常用35℃的溫水,提高土壤溫度,每天早晚各澆1次。為防止基質和插穗產生黴菌,要定期噴灑防菌類藥物,如滅菌靈、托布津等。插後4~5周,根瘤基本形成。此時氣溫已升高,且乾旱少雨,通風時間要延長,並增加澆水次數,以控制溫濕度。再過2~3周根系基本形成,幼根可長到1~3厘米,此時移植上盆。最好移植到簡易的薄壁軟塑料盆中,盆中的土壤要壓實,以便定植時盆中的土能成坨。遮陰、澆水,置於陰棚下,1周後可定植。
矮櫻耐修剪,其修剪應根據株型的不同區別對待。紫葉矮櫻的常見株型有「掃帚型」和「自然開心型」。 紫葉矮櫻「掃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用作綠籬:用作綠籬的植株,修剪高度一般在0.6米~1.2米左右,可於每年的春末和初秋進行,使綠籬表面平整,突出綠籬側面的枝條也應剪除;片植觀賞的苗木的修剪就相對粗放,剪除病蟲枝、交叉枝、枯死枝、內膛枝,適當疏除過密枝,以利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型」的苗木一般用於對植、列植。紫葉矮櫻是以觀葉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時應儘可能多保留一些枝條,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競爭枝,保留3至4個內膛枝,對當年生枝條應在其40厘米左右時摘心,以促進枝條木質化,多生側枝。
病蟲防治
矮櫻在栽培過程中,會受到刺蛾、蚜蟲、紅蜘蛛、葉跳蟬、蚧殼蟲的危害。每年冬季塗白時儘量將主幹和大枝都進行塗白,還應將蟲卵、蟲繭刮乾淨,早春應及時噴百菌清、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病害如有發生要及時治理,刺蛾、蚜蟲、葉跳蟬、蚧殼蟲可用溴氰菊酯等噴殺,紅蜘蛛可用三氯殺蟎醇進行防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