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短序十大功劳

短序十大功劳

中文学名:短序十大功劳

拉丁学名:Mahonia breviracema Y. S. Wang et Hsiao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属:十大功劳属

命名者及年代:Y. S. Wang et Hsiao ,1985

短序十大功劳(学名:Mahonia breviracema Y. S. Wang et Hsiao ),是毛茛目、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2米。叶长圆形,上面深绿色,叶脉显著,背面淡黄绿色,网脉隆起,小叶无柄,基部一对小叶倒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簇生,长5-6厘米;芽鳞卵状披针形,苞片阔披针形,花亮黄色至硫黄色;外萼片卵形,花瓣长圆形,花柱极短,胚珠2枚。浆果倒卵形,蓝黑色,微被白粉,3-5月开花,5-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云南西藏缅甸印度(阿萨姆)也有分布。

十大功劳花性凉,味甘。根、茎性寒,味苦。含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等。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菌有抑制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胃肠炎、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结膜炎、烧伤、烫伤等症。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1米。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4-16厘米,宽6-8厘米,具3-4对小叶,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约4厘米,叶轴粗1-2毫米,节间近相等,长2. 5-3厘米,上面绿色,叶脉凹陷,背面淡绿色,叶脉明显隆起;小叶革质,椭圆形至近菱形,长3-6.6厘米,宽1.2-3厘米,基部楔形,叶缘每边具2-4刺锯齿,先端急尖至渐尖,顶生小叶较大,长5.5-6.5厘米,宽2.5-3厘米,无柄。

总状花序5-8个簇生,长3-8厘米;芽鳞披针形,长1-1.5厘米,宽3-6毫米;花梗长2-2.5毫米;苞片卵形,长1-1. 2毫米,宽0.6-0.8毫米;花黄色;外萼片卵形,长1.6-1.8毫米,宽1-1.1毫米,中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7-3.8毫米,宽1.7-1.8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4毫米;花瓣椭圆形,长3.5-3.6毫米,宽1.3-1.4毫米,基部具2枚明显腺体,先端微缺裂;雄蕊长约2.1毫米,药隔延伸,顶端圆形;子房长约1.7毫米,花柱长0.3-0.5毫米,胚珠2枚。浆果不详。花期10-11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云南、西藏。缅甸和印度(阿萨姆)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十大功劳属植物属于小檗科,全世界约60 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北美、中美和南美西部。中国约有35 种,主要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东南部。由于该属植物的根、茎、叶均可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阴益肺、兼补肝肾等的功效,故成为各分布地的传统药或民间药。现代技术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性质的广泛应用和研究,证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胆固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扩张血管等多项活性,同时,临床上在治疗湿疹、牛皮癣上也得到充分应用,故被誉为"绿色药物"、"天然药物"。笔者通过对近20年来十大功劳属植物研究进展的梳理与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对其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1]

白粉病是对十大功劳属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该属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点。耿晓东的研究表明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在苏州全年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 月上旬~ 6 月中旬、10 月下旬~ 11 月下旬是2 个发病高峰期。在发病初期使用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进行药剂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赵桂华首次报道了该病害由亚麻粉孢OidiumliniSkoric引起。周定瑞等分别作了白粉病防治技术和病原鉴定工作。余雯雯等对白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在国外,Wang M. N. 等有关于亮叶十大功劳在人工接种下作为小麦条锈病病原菌中间寄主(小麦条锈菌)的首次报道。[2]

物种区别

本种近似亮叶十大功劳Mahonia nitens Schneid.,但本种小叶3-4对,最下一对小叶距叶柄基部3-4厘米,顶生小叶无叶柄;花序长3-8厘米。易于区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