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阁
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1] 。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用3000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巧妙地串联吻合,曾经受多次地震和狂风的袭击依然安然无恙,被兴誉为“天南杰构”。
中文名称:真武阁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城区
开放时间:8:30-17:30
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60.0元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广西玉林市
目录
阁楼简介
经略台真武阁座落在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60年代初建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经详细考察,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1982年真武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略台建于唐代,真武阁建于明代。唐乾元二年(759年),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元结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取“天子经营天下,略有四海”之义而得名。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真武阁。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屋檐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感觉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加快,使得真武阁不像是一座三层建筑,倒很像是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重屋檐,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但又较一般重檐建筑从容和层次鲜明。再加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全体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杰作。底层平面比上二层大出很多,也使轮廓更显生动。
建筑特色
真武阁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砂堆上,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数百年里却稳如泰山;三是二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 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真武阁是一座完全木质结构的建筑物,整个楼阁共有三层,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2] 。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
真武阁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楼阁托住。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离地3厘米,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这是“杠杆原理”所造成的悬柱奇观,就是将从底层通到二层的八根通柱,变成二、三层的支点,在通柱上分上下两层横贯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里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脚不落地。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应用较多,而真武阁则用得特别巧妙奇绝。四百多年来,真武阁像一架精确的天平,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其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被誉为“天南杰构”、“天南奇观”、“古建明珠”、“天下一绝”,在当地的民间故事中更是鲁班建造的“神仙楼”。
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巧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之后又有研究者指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造真武阁的设计师精通道家哲学,把它转化进建筑力学、抗震学、美学、结构力学,融进动荷载、静荷载、风荷载、应力、剪力……之中,使它特别而绝妙。
元结所建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4米,中间夯沙,四周砌砖石。也就是说,支撑真武阁的几条大柱搁在石墩上,而石墩搁在沙堆上。20世纪50年代,容县有位建筑师傅在维修时,挖开石墩下的阶砖,用一条拉直的铁丝斜插石墩下的细沙中,插进一米多深,拉出来铁枝并不弯曲。
体现道家辩证法的代表理论著作即老子的《道德经》说:“静为躁君”。躁指动,在道家看来,静止是君王,运动是臣子,君王能制伏臣子。而事物是“动动为静”的(相当于数学上的负负为正)。当地震时,强烈的地震力是动态的,而真武阁柱墩下的松软浮沙也是动态的,动动为静,所以地震力还未传上真武阁就自行消失了(这种方法近年已在建筑中应用,有些钢筋水泥大厦的地基下先铺一层厚沙,再倒制钢筋混凝土地网基座)。
真武阁二楼有4条顶起三楼十几万斤重量的金柱,柱脚悬空而起,离楼板约2公分,通过角柱、横担和二楼旁边的飞檐组成一个杠杆结构。杠杆结构是动态的。真武阁层层迭迭的斗拱像是小孩玩积木一样垒上去,全身不用一根钉,无任何加固措施,也是动态的。更奇绝的是,真武阁的柱与横梁交接处的榫与卯(榫孔)十分松动,最疏处可以插进两个手指,乍看去,你还以为是粗心大意,技术不精的“大眼木匠”做成的。其实这正是它的精华所在!当凶猛的台风来临时,台风力是动态的,而杠杆结构和松动的榫与卯以及斗拱都是动态的,动动为静,静为动君,风力自行消减,被动态的轻度变化调节重新达到“矛盾对立的统一”。所以真武阁安然无恙。
据《容县志》载,它经历过明代万历33年、清康熙元年、乾隆元年、咸丰十年、光绪五年的5次大地震和3次大台风的袭击。在全城民房倒塌,丈七厚的城墙开裂,大树和旗杆连根拔起时,真武阁却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这其中的奥秘,体现了“静为躁君”“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的“静为躁君”跟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并不矛盾,它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而已。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对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说:“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李聃)就把建筑学中最本质的矛盾讲清楚了。”广西最早提出真武阁的设计融进了道家哲学的是广西大学土木系的教授周霖。不过,他那时只从地面部分论述,还未知柱墩下是松散的浮沙。
外国人也懂“动态抗震”,例如,装有防震弹簧的小汽车,弹簧也是动态的,凹凸的路面使车身一上一下呈动态,动动为静,所以小汽车不颠簸。但这是近一百年的事,比真武阁的动态抗震迟了300多年。
地理位置
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全县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97.51%,水域占2.49 %。
县境西北面有大容山,东北至西南走向,绵延35公里;西南面有天堂山,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35公里;东面有容岑界山和平贯高地,横亘约70公里;北面有较低山峦罗列。境内岭谷相间,丘陵广布。
容县古称容州,西晋置县,1700多年。唐设容州都督府,宋置容州路,领11州六十余县,明改容州为容县。建国后五十年代称容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容县地杰人灵,历代名人辈出,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世界壮学和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驱徐松石的故乡,民国时期有黄绍雄、黄旭初、夏威、伍廷、杨愿公等5位省主席,将级以上军官79人,其他军政要员380多人。
历史文化
建筑美学
真武阁二层以上比底层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很低,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更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但它又较一般重檐建筑更为从容和层次鲜明。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阁飞檐四角,屋脊塑有鳌鱼、狮子、鲤鱼、仙鹤等吉祥物,中央塑有火球,两侧各有飞龙喷水,作势欲扑。
名字起源
古代容州,道教盛行。都峤山被道家封为天下第36洞天中的第20洞天(中国的五岳:泰山为第二洞天,衡山为第三洞天,华山为第四洞天,恒山为第五洞天,嵩山为第六洞天。另峨眉山为第七洞天,庐山为第八洞天。洞天指有灵气的风景)。真武阁的修建与命名,是根据道家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得来的——都峤山在真武阁之南,又名南山。道家认为:南方属丙丁火,克得容城的茅房常常发生火灾,“南山耸峙。实为火宿”(见《容县志》)。因此,明代的容县人在古经略台上建起了真武阁,内敬踏龟蛇的玄武大帝(真武大帝,水神北帝)像,“祀北帝以镇离火也”。
景子铜钟
真武阁旁有景子铜钟,为自治区级保护文物。铜钟用青铜铸造,重3500斤(古制),是广西现存最大铜钟之一。据铸于钟身的文字所载,此钟是唐代河南人房儒复任容管经略使时于贞元十二年(796年)铸造的,那年是农历丙子年,为避唐高祖之父李丙名讳,以“景”字替代“丙”字,称为景子铜钟,已1200余年。此钟原铸于唐代容州开元寺内,该寺早毁,铜钟历经沧桑。景子铜钟色泽光润,造型浑厚庄重,钟身浮雕的纵横弦线条流畅,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铸技艺,也富于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建筑材料
真武阁全部用格木建成,不用一根铁钉,历经四百多年仍完好无损。
格木,别名赤叶木、铁木、东京木、铁力木、斗登风、孤坟柴、赤叶柴,豆科,常绿乔木。格木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浙江、台湾也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
格木与蚬木、狭叶坡垒、金丝李和紫荆木一起,被称为“广西五大硬木”,心材与边材明显,心材红褐或暗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格木初为黄色或红褐色,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可能是数十年),会变成黑色。真武阁的格木是黑色。材质坚硬,干燥后不收缩变形,耐水耐腐,为制家具、船只、桥梁、车辆、建筑的良材。
格木是我国明清硬木家具四大名木之一。明清家具所谓的铁力木家具,实为格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铁力木”为藤黄科铁力木属,与明清时期的铁力木(即格木)完全不同。格木也叫铁栗木,广东大多叫东京木,广西称格木,俗称铁力木。明清四大硬木分别是,黄花梨、紫檀、鸡翅木和铁力木,其中铁力木即格木。传世的格木家具多属明式,在明清家具中以厚重、拙朴的风格独树一帜,反映了一种朴素的生存观。格木心材以重量论价,每立方米价值达人民币万元以上。
除真武阁外,合浦县山口镇的永安大士阁(四牌楼)和合浦县城的惠爱桥,都是著名的纯木结构建筑,全部用格木建成,它们分别经历一千余年和二百余年,仍完好无损。
现代规划
在经略台真武阁周围,历史上还有多座古建筑,如唐代面面亭、明代灵钟亭、清代游廊及临江古城墙等,都已毁废。容县博物馆关于扩大真武阁景区范围的构想一文中,提出将上述古建筑修复,建成一个古建筑博物馆的设想是可行的。此外,文化公园向东扩展后,还可恢复贵妃梳妆台,并适当修建一些仿唐代、明代建筑,如演艺场、手工作坊、美食购物街等。定期演出唐代、明代乐曲和歌舞,如杨贵妃霓裳羽衣舞等,以及唐明两代服饰表演,并可观赏仿代明代工作仿的技艺表演,购买能反映当时风貌和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品赏当时美味佳肴和风味小吃。上述旅游项目,必将大受广大游人的欢迎。将真武阁以西的船厂旧址及邻近的绣江湖水面开发成为绣江乐园。绣江湖平静宽阔,波光粼粼,是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的理想场所。游人在湖上泛舟,放眼四望,西为宏伟的长268米的绣江大桥,如长虹凌空横跨江上;东北面古朴端庄的真武阁掩映在绿树丛中;北边容城临岸建筑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东南方雄奇的都峤山八大峰历历在目;而西北面,气势恢宏、延绵起伏的大容山奔来眼底。绣江湖美景如画,在绣江乐园各项水上游乐项目建成开放后,将成为容城一处游乐和度假的胜地。
文化传说
真武阁因为它独处西南,远离文化中心,在流传下来的书中很少有吟唱,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当时设计的工匠更没有名字记载,教科书也只能把它说成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武阁的建造年代、结构原理、是谁设计建造的、怎样建造起来的,还有争论。人们无法相信这么雄伟而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是人力所能建造起来的,于是关于鲁班仙师一夜造阁的故事和民谣,在当地传播开来:“容县有座真武阁,柱脚悬空永不落,相传圣手鲁班造,一夜工夫众人作。”传说当年那位匠师接受了建造真武阁的任务,却很长时间没有招工备料,以致人们都怀疑他是个骗子。终于有一天,他到处给人送槟榔,请人于某月某日来帮忙造阁。那天晚上,突然雷鸣电闪,风雨交加,次日早上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人们惊奇地发现,古经略台上巍然屹立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高阁,更令人惊奇的是,阁上二楼的四根柱脚竟然都不着地!而答应过帮忙建阁的人,那天早上一觉醒来,都感到精疲力竭,腰酸背痛,好象干了一夜重活似的,人们这么悟到,那位工匠是鲁班仙师,他巧借众人之力,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这幢千古杰构。
交通信息
- 自驾:
从玉林市出发沿玉铁高速往梧州/广州/G80方向(约13公里),转南梧高速(约33公里)从容县/G324出口离开过容县互通进入X376,途径螺塘山、东外街、容县行政学校最后到景区。
- 公共交通:
在玉林市区客运中心城到城西的中巴车,在容县下车,车程1-2小时,然后在客运站坐三轮车(大约6元)即可达到景区。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 门市价:60.0元
- 成人票:60元。免票人群:身高1.2米以下儿。优惠人群:身高1.2-1.4米儿童、现役军人、军人残疾证、70岁以上老人持有效证件。
视频
广西容县容州古城真武阁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