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山
盤古山,地處桐柏山脈北陲,南陽盆地東緣,河南省泌陽縣南部盤古鄉境域[1]。主峰海拔459米,周圍山巒丘陵環峙,如同眾星拱月。據泌陽古《縣誌》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瓠,後演為盤古,因立盤古廟於上」。
中文名:河南省泌陽縣盤古山
外文名:Pangushan Mt.,Biyang County,Henan Province
地 址:河南省泌陽縣南部
主峰海拔:459米
國 家:中國
類 型:景點
目錄
概況
南北朝北魏時曾在泌陽縣境設東荊州,《水經注》的作者曾任東荊州刺史。酈道元在《水經注》卷二十九描述泌陽縣水系時寫道:「余以延昌四年,蒙除東荊州刺史,州治比陽縣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於比,非泄水也」。清道光八年《泌陽縣誌》山川志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瓠,後演為盤古,因立盤古廟於上」。
盤古山山草木競秀,奇石嵯峨。象形石原景有「石獅子」、「盤古場」、「盤古垛」、「盤古爺的石箱子」;山下不遠處還有大石磨一扇。漫山野花芳菲;並生長有山楂、桔梗、金銀花、半枝蓮、山菊等十多種中草藥材。山上松林蒼翠,風起,便掀動松濤陣陣,使人猶如置身狂嘯的大海。山麓更植有片片桃梨林和塊塊板栗樹參差錯落,一到陽春,色彩明麗如霞,煞是一派果鄉景象。
早晨,你若登上山頂,瞬間,腳下雲霧瀰漫,一切處於迷濛之中。陽光初照,又塗金抹紅,霓裳羽衣,直讓你有飄然欲先之快。此即為泌陽八景之一「盤嵐朝起」之壯觀。
盤古山主峰西側的曉石縫中,有清沏甜綿的泉水溢出,此即為蔡水河源頭——群眾稱為甜水河。
據考證,山巔原有建於五代時期的盤古廟一座,及歷代石碑數通。於「文革」時統被損毀。近年來,民眾集資又在舊址新建大廟一幢,仍為坐北朝南格局。又新添出門一道,氣勢恢弘莊嚴。山門內過道兩側,有四大天王塑像分立,魁梧雄健,威風凜凜。院內大殿高聳寬敞、黃瓦飛檐、紅柱畫棟、頗有古樸軒昂之勢。殿內有丈余披髮身着槲葉的盤古彩塑一尊,目光炯炯,氣度和善,令人肅然起敬。東西廂房也為黃瓦紅牆,建造亦顯質樸典雅,其內供奉道教諸神。院中設有大型祭壇,不時有朝拜者燃起裊裊香煙,鍾缽之悠揚聲在廟內迴蕩。
盤古山一隅歷史上植被繁茂,山清水秀,形成了一定的「小氣候」,因而常年雨水調潤,五穀豐登,人民生活安定,素有」東西南北搬,不離盤古山「的民諺。特殊的生存環境,加上這裡勞動人民勤勞、聰穎,富於對大自然及人類由來的幻想,因而便產生了有關盤古兄妹心底善良,石獅飢餓,盤古經常給其送食,後在天崩地裂,萬物塗炭之時,被石獅拯救,渡過劫難,又重造天地的故事。以及為了繁衍人類,規定滾磨成親:如兩扇磨合在一起,便結為夫妻。於是,三月三日兄妹便各執一扇磨,從東西兩個山頭同時滾下,結果,競合在一起。盤古大怒,遂飛起一腳,將一扇磨踢出數里,但天命難違,兄妹終於成親。育子天帝苟氏娶王母娘娘為妾。以治天下,後立廟王集鄉苟崗有天帝廟題苟廟二字。因此,盤古爺又稱為人根之祖。其它還有《捏泥人繁衍後代》、《盤古爺的石箱子》等等一系列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都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歡愉。
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曆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聖的日子。
在中國「盤古聖地」不在少數,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陽縣盤古山被稱為「中原盤古聖地」,此盤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為盤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謂「嬌小」,但她卻在中原諸多名山秀峰中奪得「盤古聖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處。
而盤古山山巔之上立有盤古神廟。盤古廟始建於五代。傳言當年盤古山上時有神光顯現,更有蜃樓仙境為鄉民官士親見。每奇景臨世不過半日即沒,其中有仙樓宮闕,井然杼比;麒麟、彩鳳、青鸞、仙鶴、白螭、神龍戲於其間;瓊草玉樹,遍地可見;靈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飛相來往於瑤宮紫闕,且有彩裳宮娥、童子相隨而行。仙氣氤氳,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勢最偉,殿前正門上有一青玉大匾,上書「盤古神殿」四大鏨金字跡,氣勢恢宏,莊嚴非常。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見半點瑕疵,通體瑩光潤透,更不顯絲毫雕琢之工跡,純樸自然,渾然天成。此玉雕所繪乃一神人,但見此人,虬髯濃眉,金剛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虬結,下身槲葉圍裙,不失莊嚴。手執一利刃巨斧,揮天斥地,懾泣鬼神,正是有開天闢地之功的盤古大神。
此事傳至京都,明告聖聽。帝命欽天監卜占,告之乃神跡,瑞兆也。帝親身移駕,周車而至,恰逢蜃現。甚喜,淨身、齋戒、焚香,禱神祈天。望上達天聽,永保社稷。後,遣能匠巧工于山頂造殿立社,樹碑以傳。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國安。
世傳盤古氏九月初九聖誕,三月初三升天。於是在每年陽春三月花開農閒時,行起廟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值此之時,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賈小販,鴻儒白丁,盡皆雲集於此。或論道說法,或攀比奢華,或藉此營生,或尋墨夢筆,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藝人,不絕其間,山上山下,人煙阜盛。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吟哦聲,祈禱聲,誦經聲,諸般聲語不絕於耳。山下車馬、雲轎、簡棚、華蓋,賃地而臥,占地而居。山道側徑有林蔭歇腳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獨酌者,有行令聚飲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搖扇拄竹者,有踴躍跳行者,有裙帶相幫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駐足而望者,世間百態,不一而足。山頂之上,噴火、變臉、變戲法兒、吞劍、碎石、耍刀、舞槍、打鞭、履纖、舞獅、舞龍、鬥雞、戲猴等,更有燈謎、對聯、賦詩、作詞等文墨之巧,騷客鴻儒,盡來附足,一展才華。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緣!
碧玉名媛,自是鍾愛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釵、發卡、玉佩、束髮絲結、開光護符,必不會少。
各地之風味小吃、冷飲、布偶、紙鳶、木質刀劍、竹簫短哨,皆為垂髫小兒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攜錦帛、霧茗、書畫、美玉,藉此易物,換取黃白。 不少善男信女攜家中眷屬,虔誠朝拜,以求多福。
總之,盤古廟會乃一年一度之盛會,當地百姓每年都會上山遊玩祈福!
2005年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泌陽縣為「中國盤古聖地」。
歷史
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今于都縣盤古山鎮、靖石鄉境內),本盤固名,其湘鄉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固之謂也。按《地理坤鑒》云:「龍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廟祀。事具徐整《三五曆紀》及《丹壺記》。至唐袁天綱推言之《真源賦》,謂元始應世,萬八千年為一甲子。荊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陰暗,雲其顯化之所宜,有以也。《元豐九域志》:「廣陵有盤古冢、廟」,殆亦神假者。
會昌歷史上是雩都之地,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在歷史上數度屬吳又數度屬楚,其沿革正合「吳楚間」的地域特徵。
據《于都縣志》記載:「春秋,於都地處楚吳邊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屬楚。吳闔(閭)十一年(前504年),屬吳。
戰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十月,越王勾踐滅吳,於都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復歸楚。
秦統一中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國為36個郡,於都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楚項羽立英布(即黔布)為九江王,於都屬楚。四年,九江郡改為淮南國。五年,漢滅楚,仍為淮南國,於都始屬漢。六年(前201年),潁陰侯灌嬰平定江南,析淮南設豫章郡,郡治南昌。於都始設縣,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縣,治所東溪的南面(今西郊鄉古田),屬豫章郡。……三國是屬吳。」
宋時「贛之會昌」的盤古山就是今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盤古山鎮的盤古山。今江西省于都縣原稱雩都縣(1957年改為于都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立縣治,管轄今於都、寧都、石城、安遠、瑞金、會昌、尋烏七縣。後七縣先後從雩都管轄的地域析出設立縣治。其中會昌縣在雩都的東部緊鄰,於公元982年從雩都析出。《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載:「太平興國中(公元982年),析雩都六鄉於九州鎮置」。析出的六鄉就包括了于都縣的盤古山鎮、靖石鄉、鐵山龍鎮、小溪鄉的一部分以及會昌縣的其他地區。羅苹是《路史》作者羅泌的兒子,羅苹生活在公元1100年左右,是當會昌設縣不久,所以羅苹注《路史》說:「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本盤固名,其湘鄉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固之謂也。」盤古山在今于都縣的盤古山鎮和靖石鄉境內,該地區982年以前屬於雩都縣,982年——1952年屬於會昌,1952年又從會昌縣靖石區劃回雩都縣,仍稱靖石區。1957年6月從靖石區分設出盤古山鎮。
今盤古山地處現江西省于都縣盤古山鎮、靖石鄉、利村鄉境內,屬於九連山的余脈,盤古山鎮距于都縣城53公里,盤古山主峰屏坑山(原稱龍山)距于都縣城29公里。主峰龍山與龍王山相連,龍山海拔1312米,龍山為于都縣的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210米,富含鎢礦,盤古山東有貢江支流靖石河和濂江,東南有長龍河,龍山上有三森水庫,盤古山西接祁山祿山(海拔1065米)。
傳說,在遠古時代,自從黃帝打敗蚩尤之後,一部分蚩尤人向南遷徙,一直隱居在緬甸金三角一帶的原始深山野林中,於世封閉了幾千年,一直是最原始、最古樸的民族,他們居住在原始森林古樹上搭建的吊腳小木樓里,穿着土法染制的衣裳或用獸皮、樹皮、飛鳥羽毛編織衣服,男人紋身,女人紋臉,他們善良淳樸,粗狂豪放,長期生活在樹上,爬樹比走路快,他們崇拜樹神「生於樹上,死於樹下」還保留着吃泥巴,吃生肉,和生血的風俗。部落里的長老紋臉阿婆,是最後一代的紋臉人,還有世界上最稀少的民族----長頸人,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尊奉盤古和蚩尤為他們的祖先。
美麗的盤古山是大自然的絕作,這裡是休閒、療養、保健及舉行戶外拓展的最佳場所。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吧!
景區榮譽
以「全域旅遊模式下的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重要主題活動——第六屆全國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6年5月15日在中國文博會T8旅遊創意園分會場隆重舉行。河南泌陽盤古山風景區獲「最佳人文旅遊聖地」榮譽稱號。
地貌
盤古山高約百米,山腰有盤古洞,洞中有廟,即盤古廟。山對面有貓獅山、大頭獅山、人仔山、馬鞍山、鐵炮山、八仙岩,再遠一點有龍山、石牛山、威虎山、白虎山、筆架山、螺螄山等,形似向着盤古廟朝拜。盤古山腳下原來有一個小村,叫盤古村,因盤古山而得名,一百多年前,因兵荒馬亂,幾戶人家都搬到山後背的甘東村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