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感覺
皮膚感覺(cutaneous sense)是指由皮膚感受器官所產生的感覺。皮膚感覺包括觸覺 、壓覺、振動覺、痛覺、冷覺和溫度覺。
刺激作用於皮膚,未引起皮膚變形時產生的是觸覺,引起皮膚變形時便產生壓覺。觸覺、壓覺都是被動的觸覺,觸覺和振動覺結合產生的觸摸覺則是主動的觸覺。
感知室內熱環境的質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的大小分布及流動情況;感知室內空間、家具、設備等各個界面給人體的刺激程度;振動大小、冷暖程度、質感強度等;感知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等,除視覺器官外,主要依靠人體的膚覺及觸覺器官,即皮膚。[1]
釋義
皮膚感覺是一個籠統的稱呼,皮膚上能分辨出來的感覺包括觸覺、壓覺、振動覺、溫覺、冷覺和痛覺。刺激作用於皮膚,未引起皮膚變形時產生的是觸覺,引起皮膚變形時便產生壓覺。觸覺、壓覺都是被動的觸覺;觸覺和振動覺結合產生的觸摸覺則是主動的觸覺。
研究
1897年弗雷(M.von.Frey)首先闡明皮膚感覺是包括數種感覺,並證明存在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距皮膚表面的深度各不相同,在形態上也有差別。
皮膚感覺具有所謂體感覺的特性,與深部感覺協同,參與內部的辨別,特別是體部的相互位置和運動的感覺。
例如當前臂的觸覺發生麻痹時,便會失去正常的位置感。體內的本體感受器在本質上大多不外是觸感受器,或壓感受器(例如肌鞘和內臟壁的帕氏小體),在節肢動物中,參與附肢姿勢感覺的鐘形感覺體和位毛(德Stellun-gshaar)等,原來都不過是體表的壓感受器和觸剛毛。
此外,呵癢感(tickling)、癢感(itching)、性感等可以看作是皮膚感覺特別是觸感覺的變態或複合物,也許帶有器官感覺的性質。
相關概念
兩點閾
表示觸覺靈敏度的指標叫兩點閾。
在排除視覺的條件下,用兩個鈍針頭刺激皮膚相鄰的兩個點,能夠覺察出是兩個點時的最小距離就是兩點閾。身體不同部位皮膚的兩點閾是不同的,手指、面部的兩點閾最小,脊背的兩點閾最大,說明他們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生理零度
皮膚表面的溫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溫度刺激皮膚,不會引起熱和冷得感覺。身體各部分皮膚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膚表面的生理零度也會發生變化。皮膚對冷覺和溫覺比較容易適應,痛覺則難以適應。「溫度」是物理概念,「溫覺」和「冷覺」則是心理學範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