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皇城相府游记(赵呆子)

皇城相府游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皇城相府游记》中国当代作家赵呆子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皇城相府游记

很早了,曾在哪个电视广告上看过一眼皇城相府,一大片的青瓦飞檐,便由此展开想象,那地方定是在青山绿水之间,一片旷野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城池,雄伟壮观。

于是,心早向往之。

近日,终于成行。自驾从河南登封出发,先上郑少洛高速,再转二广高速,过几十个长短不一的隧道,算是翻越了无数个奇山秀峰,再转晋阳高速,约二百公里的路程,路边高大的提示牌提醒,皇城相府到了。

从高速路下来,已是傍晚时分,提示牌上明明写着前行一公里,便是景区。可眼前却是一个深深的山窝,顺着路标驱车约几分钟,仍没见什么皇城相府,倒是路边有许多农民打扮的男男女女,纷纷站在路边,举着手中写有“住宿”的字牌,招徕客人。

我心怀戒备,没有理睬他们,试探着又往里走了几分钟,便看到了左前方不远处有一段高高的夯土城墙,半壁残垣的样子,拐角处还耸立着一个四角亭子,心中暗存疑惑,这就是传说中的皇城相府?这么小的一个山沟沟,如此憋屈的地方,又如何容一个相府?更别说皇城了。

正要继续往前看个端底,妻子提醒说,景区门口住宿贵,还是就此找个地方吧。于是,就随一个老汉的招手停下车来,问他多少钱一晚,他说,每人四十,农家院。看我有些犹豫,他又补上一句说,很干净,你们先去看看吧,价格还可以再说。看他相貌不象奸诈之人,又很热情。便随他一块儿来到了公路边河对岸的一片全是二层小楼的小区里边。老汉叫赵秋水,据他介绍,这个小区取名为郭峪金圪坨农家乐,是由县里扶贫建的,让每个农户通过接待游客,提供服务以发家致富。

进得楼内,宽大明亮,屋中摆设,全是家常使用,再看看客房,床铺干净整洁,真有归家之感。于是连老汉的“价格还可以再说”也忘了,立即便决定住了下来。

晚饭就吃在农家,一人一碗河洛面,挺爽。炎炎夏日,这屋里却凉快非常,且没有蚊子。一夜安然无话。

没来之前,早听说过关于皇城相府的故事。

说大清康熙的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长年做官在外,其母甚是思念,写信要见儿子,并想看看他工作的场所。陈收信后,念京城千里迢迢,母亲年迈,不能前往,于是一片孝心,决定在老家仿照自己办公的地方紫京城的样子建房,以此满足母亲愿望。可建成后,被政敌举报作为臣子,偷建皇宫,有谋反之心。康熙因此前往查访,原来陈所建的相府,看似皇宫,可从建制、式样以及规模都有质的区别,于是转疑为喜,且对陈的孝心大加赞赏,令全天下学习之。

这也是历来人们对皇城相府名字由来的解读。

可当我站在皇城相府的御书楼前,看到康熙为此所题的匾额与对联时,顿觉原来听到的故事,只不过是哪位苦心的读书人借此教化民众多行孝心,穿凿附会而已。

大概山西人是有房子情结的。似乎房子是山西人一生的追求,或者是他们成功与否、财富多少的象征。如今到山西来旅游,大概都是来看房子的。不来皇城相府,就去乔家大院,或去王家大院,近来唐家大院又被开发,据说比乔家大院大了六倍。到各地旅游,也常见山西商人建的会馆。山西人为什么这么爱建房子呢?仔细思忖,大概是由于山西地貌的多山结构,使山西人性格多了山性少了水性,而山性是稳定的、封闭的、故土难离的,这样的性格物化于外,房子便成了首选载体。

一个个地主都要建出如此大的庄园,作为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作为帝师,有时更在一人之上的陈廷敬,建这么一个比那些地主大院小得多的地方,我想是如何也惊动不了康熙大帝的。况且,仅有三万多平方的相府,其中约有一半还是陈家的祖业,陈廷敬不过是扩建而已。

游皇城相府的内城时,在陈家祠堂北侧的墙壁上镶着一块石铭,这块石铭更突出了山西人的“房子情结”。铭文是由内城的主要建造者、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写的。全文如下:

斗筑拮据,二十余年,创之不易,守须万全。阴雨叵测,侮予耽耽,牅户绸缪,日夕谨焉。徙薪曲突,明烛几先,勿谓一星,势成燎原。疏渠补漏,夏秋更专,勿谓一隙,蚁穴滔天。曝晒蔬果,登屋相沿,最损瓦舍,切戒勿然。僻兹一隅,水绕山环,鹪鷯一枝,茅屋数椽,风雨可待,俯仰托全。修齐敦睦,追溯本源,和气致祥,家室绵延。世守而勿替,惟多子孙之贤。

余家自明宣德四年,移住中道庄,盖二百一十五年。赖上世先人多贤而显达,故能绵长至此。余作斗筑,凡百有三十一字,虽简朴不文,实保家至理。启佑我后人,深思远虑,触目惊心,庶几与中道之河山并永云。

铭文中不仅说了建房之不易,而且还说了如何保这些房子与“河山并永”的措施,更说了这些房子能使陈家后人“修齐敦睦,追溯本源,和气致祥,家室绵延”的重大作用。

另外,从康熙的题匾即可看出,陈廷敬孝母建房的故事明显属于好心人的编排。且看康熙题的什么,一个匾额为“午亭山村”。一副对联为“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些文字应该说与孝没有丁点儿的关系。匾额事实上就是给陈廷敬相府起了个名字,其中“午亭”是陈晚年的别号,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乃陈廷敬的老家。对联表面上看似写此处四季的风物之美,其实是康熙帝对老师的褒扬之辞。另从内容看,可推测当时康熙题辞的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陈廷敬建成相府后,恳请皇上给题的;一种则是康熙前去参访时,随性题写的。

不管是因何而题,毕竟是皇帝的御赐,这对陈家来说,更是无上的荣耀,自然不会藏着掖着,而是象如今看到的,在相府大门前,专建了一个高大的如天安门的门楼,让皇帝对他的褒扬不仅名扬天下,而且万古千秋。同时,也借帝王所赐,确保如陈昌言在《斗筑居铭》所说的“与山河并固”。

[1]

作者简介

赵呆子,笔名海鸥。曾经从事过15年新闻宣传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