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杉
白豆杉 |
中文名 :白豆杉 学 名:Pseudotaxus chienii (Cheng) Cheng 界: 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红豆杉目 科:红豆杉科 属:白豆杉属 种 :白豆杉 命名者及年代 :(Cheng) Cheng,1947 科目:鹤形目、冠鹤亚科 |
白豆杉(学名:Pseudotaxus chienii (Cheng) Cheng)是红豆杉科,白豆杉属灌木,高可达4米;树皮灰褐色,叶片条形,排列成两列,先端凸尖,基部近圆形,有短柄,上面光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种子卵圆形,上部微扁,顶端有凸起的小尖,成熟时肉质杯状假种皮白色,基部有宿存的苞片。3月下旬至5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龙泉峁山及凤阳山、江西井冈山、湖南南部莽山及西北部慈利至江娅、广东北部乳源、广西临桂四明山、七分山及上林县大明山等高山上部,杭州等地有栽培。生长在常绿阔叶树林及落叶阔叶树林中。
形态特点
灌木,高达4米;树皮灰褐色,裂成条片状脱落;一年生小枝圆,近平滑,稀有或疏或密的细小瘤状突起,褐黄色或黄绿色,基部有宿存的芽鳞。叶条形,排列成两列,直或微弯,长1.5-2.6厘米,宽2.5-4.5毫米,先端凸尖,基部近圆形,有短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光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宽约1.1毫米,较绿色边带为宽或几等宽。种子卵圆形,长5-8毫米,径4-5毫米,上部微扁,顶端有凸起的小尖,成熟时肉质杯状假种皮白色,基部有宿存的苞片。花期3月下旬至5月,种子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白豆杉生于亚热带中山地区的林下,气候温凉湿润,云雾重,光照弱,年平均温12-15℃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属山地黄壤,强酸性,肥力较高。群落外貌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分布区北缘的浙江遂昌九龙山,乔木层主要由木荷建群众的常绿阔叶林。白豆杉为阴性树种,一般喜生长在郁闭度高的林荫下,在干热和强光照下生长萎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龙泉昂山及凤凰山、江西井冈山、湖南南部莽山及西北部慈利至江娅、广东北部乳源、广西临桂四明山、七分山及上林县大明山等高山上部。杭州等地有栽培。 [1]
繁殖方法
种子 采种贮藏:10月中旬左右把成熟的种子摘下来,用水把肉质白色假种皮清洗干净,然后用砂藏法贮藏在暗室内供来年春天(3月中旬)进行播种。 苗床的准备:根据白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选择在生境相似的林冠下播种繁殖,苗床高出地面约15-20厘米,床面宽约1米,播种地要求土壤细碎,在地表10-15厘米的深度内无较大的土块,以一般的腐殖土作为基质。 种子消毒: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浸种约1-2小时后,取出。 开沟播种: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开挖播种沟,宽度为2-5厘米,播种沟的深度与覆土厚度相同,为种子横径的1-5倍,采用点播,点播完后,立即用土覆盖种子,覆土要均匀,并且轻轻压紧一下,使得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播种时间:中国江西井冈山地区为2月24日,开始发芽为4月26日,约2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芽率为70.6%。
扦插 扦床的准备:选择避风、空气湿润、便于补充水分、光照比较好的地方,采用低床露地扦插,用黄心土作扦插床用土,扦床的宽度为1米,床高为10-15厘米,为了便于遮荫等操作,床间应留0.3-0.5米的行步道、插床的长边为南北方向。 穗条的准备:剪取长为15厘米左右的二年生的绿枝(夏插)和当年生枝(秋插)若干,将穗条下部的1/3插入清净的水中假植,采用椭园形双面反切法进行加工后,用4-4式波尔多液浸泡半小时左右后阴干。 扦插:每平方米插150-200株左右,扦插间隔为6厘米×9厘米,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2/3,扦插完后用喷壶进行全面喷洒遮荫。 扦插时间:不管是二年的绿枝进行夏插,还是当年生枝进行秋插,成活率分别为94%、91%。
栽培技术
选择肥力好,土壤微酸性的地方,用四年生的白豆杉苗移植,移植时多带宿土好。栽培10年后,白豆杉开始开花结果。人工林在全光下栽培树形成丛状,并且枝叶繁密。
主要价值
材用:木材纹理均匀,结构细致。可作雕刻及器具等用材。 观赏:叶常绿,种子具白色肉质的假种皮,颇为美观,为优美的庭园树种。 保护:白豆杉是第三纪残遣于中国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植物洋与红豆杉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