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镇
白浪镇位于鄂西北边陲,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毗邻,西北与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接壤。“一脚踏三省,鸡鸣惊三边”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全镇辖13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2047人(2017年),国土面积66.5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10800亩。
白浪是一九八七年撤区建乡时成立的新机构,一九九六年撤乡建镇,一九九八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25个重点口子镇之一,2001年乡镇区划改革,保留为郧阳区18个乡镇之一。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000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 元。[1]
中文名称: 白浪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十堰
下辖地区: 13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719
地理位置: 鄂西北边陲
面 积: 66.5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12047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三省碑,明清古街
机 场: 武当山机场
火车站: 十堰火车站
车牌代码: 鄂C
村民小组: 64个
目录
基本概况
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白浪镇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项目兴镇、农业稳镇、边贸活镇”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极强的区位优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白浪镇正处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2007年白浪镇人均纯收入达2970元。白浪镇先后荣获湖北省社会治安模范镇、口子镇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乡镇、市六好乡镇党委、信用镇等殊号。2008年,集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大,集镇功能日臻完善,配套服务公益设施逐步到位,电力、通讯、卫生、文化、教育等公益设施配套齐全,载体功能日益增强,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越来越呈现,日益显示出集旅游、休闲、创业、交易于一体的新型鄂西北小城镇。
自然环境
白浪镇境内地形复杂,塘堰密布,河流交错,资源丰富,其中山场面积4.5万亩,占总面积的70%,其中宜林山场面积3.7万亩,辖内水域面积1040亩,水质纯正无污染。以水秀石、大理石、耐火材料共达十几种,矿产资源储藏多,三省碑、明清古街、狐狸洞、孙大爷庙等人文景观和地方景点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农产品主要有木瓜、桑蚕、铜子、龙须草等。白浪镇辖10个村,总人口12047人(2017年),版土面积66.5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10800亩,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白浪镇是八十年代末始建乡的年轻边陲小镇。追溯历史,白浪在解放初期隶属第四区(南化区),1951年后属刘洞区,1958年后属刘洞公社,1962年后属刘洞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划原刘洞公社的洋溪、会沟公社,原南化区长新公社的大坪、麻池大队和鲍鱼公社的大桑树、石槽大队设置丹江公社,1980年改名为程家台公社。1987年撤区后被命为白浪乡,据说庙沟河有一条古老的街,名叫白浪街,据说庙沟河在每年立秋前后有白色的浪花从河底泛出,故称白浪街。白浪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30米,街上居住着200多口人。街北边西侧陕西商南县汪家庙白浪村,东侧属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马头村,街南属湖北郧县白浪镇白浪村,街心立有一座碑,上书“一脚踏三省”五字。1996年5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更名为白浪镇。据有史记载以来,白浪镇与河南因河界引起的水事纠纷不断,双方大动干戈常有之事,曾多次惊动中央。
自然资源
白浪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已探明开发的矿产资源有水秀石、米黄玉、大理石、耐火土等十余种。水秀石储量在全市名列榜首,白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据统计:三边自然景点有二十多外,主要有狐狸洞、大眼庙、一脚踏三省友谊碑、隔河相望的明清一条街、钟鼓楼、平浪宫等,这些旅游景点是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白浪农产品丰富,主要品种有桐籽、梓子、龙须草、魔芋、蚕茧等,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黄姜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黄姜面积已达8000亩,产量1600万斤,年产值1600万元。
集镇建设
白浪镇资源丰富。一是山场资源,山场面积6.5万亩,占总面积的71%,其中宜林场面积3.7万亩,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二是水资源,辖区内河流纵横,塘堰密布,共有水域面积1040亩,人均水面7平方米,拥有小型水库10座,库容40万立方米,建有小型小电站8座,装机容量380千瓦,年发电量40万千瓦/小时,三是矿产资源,已探明开发的水秀石、煤、大理石、耐火材料共十几种矿产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四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众多。据统计三边自然景点有20多处,其中白浪文化遗址10处,而且分布集中,多在五公里辐射圈内,主要有汉墓群、狐狸洞、平浪宫、钟鼓楼、清真寺、法海寺等,这些旅游景观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白浪镇土特产品繁多,主要有桐籽、龙须草、蚕茧、苹果、桔橙、板栗、柿子、磨菇、黄姜、辣椒、小豆等。
经济建设
白浪镇集镇已初具规模,边贸经济日益活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个东西长2600米,南北长2500米,宽20米的“十”字大街已形成,群楼鳞次栉比,公益建筑设施齐全,基本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集镇功能明显增强,吸引外来民营业主25家,集镇人口达到3500人,边贸交易额达4000多万元。
基层建设
绿色调整探索双赢路
杨沟村调整发展农特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探索过程中,当地群众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将绿色概念贯穿于整个调整实践中。1991年,白浪镇了解到临近的河南淅川县农民靠种尖椒致富的信息后,组织当地农民代表参观学习,动员发展。两年后,杨沟村农民人均种辣椒收入达400多元,吃穿不愁,不少人还有了存款。1995年,周边种尖椒的村多起来了,干尖椒价格从每公斤14元降至4元,村民们又马上瞄准了刚刚兴起的黄姜产业。最高峰时杨沟村黄姜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村里山坡荒地和坪地杨沟部开垦种了黄姜,有村民还在外村租地种。村党支部书记杨丰才简述,杨沟村是靠调整种植黄姜才真正赚到了致富“第一桶金”。
科技自觉贯穿调整始终
木瓜树“戴”管理牌。在杨沟村,村头木瓜基地内每棵木瓜树都挂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有技术管理人员名字和各种技术管理操作情况。据杨丰才介绍,根据村民的要求,村里每年定期邀请县木瓜产业发展办公室技术专家,实地进行管理技术指导,不少村民还聘请镇农技人员担任自家的技术顾问。由于注重技术管理,杨沟村已有500多亩木瓜树挂果见收,挂果期比其他地方同时栽种的木瓜树提前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效益调整实现共同富裕
200多平米的欧式小洋楼,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家电一应俱全。在村民杨俊启家,这些都是调整产业后赚钱购置的。
“新农村建设基础靠什么?是产业发展。”白浪镇党委书记、镇长范军说。杨沟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就是杨沟村紧盯市场不断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群众通过发展产业鼓了腰包、盖起新房,改善了村庄环境。发展黄姜产业一项,杨沟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在村头的木瓜基地和养殖场,杨沟村新调整发展种养业也已开始见效。大片的木瓜树开始挂果,秋季即可见效。在已连片发展形成规模的养殖规划区内,村民杨俊义养殖的肉牛长势见好;王栓娃的养猪场一次繁育200多头猪崽。
获得荣誉
白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市场活跃,镇泰民安的新局面,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模范镇”、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小城镇建设三等奖”、“文化先进镇”、“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镇政府驻程家台,人口11000人,面积60.6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丹江、白浪、郭沟、洋溪沟、袁家沟、会沟、寺沟、东沟、杨沟、叶庄。
风景名胜
郧县白浪镇白浪街,坐落庙沟河畔,河水清澈,浪花泛银,故由此得名。白浪街石条铺路,街长半里,街旁庙沟河清水潺潺,人们在这里挑水、淘米、洗菜、洗衣,小河成了他们生活的乐园。有趣的是,他们之中,有陕西人,有湖北人,还有河南人,可说是“鸡鸣狗叫听三省,百姓同饮一溪水。”原来,此处是“一脚踏三省”之地。白浪街上有一块三楞石———“三省石”,即湖北郧县白浪镇、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和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镇交界之处。这里还有一座“三省友谊纪念亭”,游人可在亭边留影纪念。
视频
郧阳区白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5年学生元旦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