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疙
五笔; UTNV
拼音; gē
释义; 象声词
基本释义
【ge】疙
疙瘩gēdɑ
(1)[a swelling on the skin;pimple;lump]∶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老残游记》
(2)[lump;knot]∶小球形或块状物
面疙瘩
饿了有烤火排,有酸奶疙瘩。――《天山景物记》
(3)[a knot in one's heart;hang-up]∶喻指不易解决的问题
思想上的疙瘩一解,他感到轻松多了
疙瘩汤gēdɑtāng
[dough drop soup] 带汤的面食,将面粉用水拌成面疙瘩,放入开水锅中,煮熟连汤吃
疙疙瘩瘩gēge-dādā
(1)也作"疙里疙瘩"
(2)[knotty]∶不平滑很粗糙
路上疙里疙瘩净是石头子儿
(3)[knotty]∶很粗糙
他皮肤上疙疙瘩瘩地长了些痱子
(4)[be intricate and obscure]∶[文字] 不通畅
生造词语,乱用术语疙里疙瘩,词不达意。――《谈修改文章》
(5)[troublesome] [口]∶比喻办事遇到一些麻烦
总是疙疙瘩瘩的,没有做过一回顺心事
疙1gē ㄍㄜˉ
〔~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e.量词,如"一~~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疙2yì ㄧˋ
痴呆的样子。
郑码:TMYD,U:7599,GBK:B8ED
笔画数:8,部首:疒,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3 笔顺编号:41341315 四角号码:001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鱼乙切《韵会》《正韵》鱼乞切,$音纞。《集韵》痴貌。《博雅》痴也。
又《集韵》居气切,音旣。
又戟乙切,音曁。义$同。
又《正字通》按疙,头上疮突起也。俗呼疙秃。《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疙秃,血流至耳,见者以为爱之至也。使出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