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電阻率測井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目錄

名詞解釋

電阻率測井是在鑽孔中採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電電極和測量電極來測定岩石(包括其中的流體)電阻率的方法。電阻率測井包括普通電阻率測井、側向測井、感應測井等方法。

方法

測量介質電阻率的測井方法有:普通電阻率法測井、微電極測井、微側向測井、球型聚焦測井、鄰近側向測井、雙側向測井及感應測井等。

普通測井

普通電阻率測井是把一個普通的電極系(由三個電極組成)放入井內,測量井內岩石電阻率變化的曲線。在測量地層電阻率時,要受井徑、泥漿電阻率、上下圍岩及電極距等因素的影響,測得的參數不等於地層的真電阻率,而是被稱為地層的視電阻率。因此普通電阻率測井又稱為視電阻率測井。

油藏在地下的電阻率是一個既不能直接觀察又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只有當電流通過它的時候才能間接的測出來。因此,在測量電阻率的時,必須向岩層通入一定的電流,然後研究不同岩石電阻率對電場分布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找出電位與電阻率之間的關係。

電極系

電極系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一組電極。由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組成。在電極系的三個電極中,有兩個在同一線路C供電線路或測量線路中,叫成對電極或同名電極,另外一個和地面電極在同一線路(測量線路或供電線路)中,叫不成對電極或單電極。根據電極間的相對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梯度電極系和電位電極系。

側向測井

為了評價含油性,必須較準確的求出地層的電阻率,在地層厚度較大,地層電阻率和泥漿電阻率相差不太懸殊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普通電極系測井來求地層電阻率,但在地層較薄電阻率很高,或者在鹽水泥漿的情況下,由於泥漿電阻率很低,使得電極流出的電流大部分都在井內和圍岩中流過,進入測量層的電流很少。因此測量的視電阻率曲線變化平緩,不能用來劃分地層,判斷岩性。另外,在沙泥岩交互層地區,高阻臨層對普通電極系的屏蔽影響很大,使其難以求出地層真電阻率。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就出現了帶有聚焦電極的側向測井,它能使主電流呈一定厚度的平板狀電流束,垂直進入地層,使井的分流作用和圍岩的影響大大減少。側向測井開始為三側向測井,後來研製了七側向,現今已發展了雙側向測井,雙側向測井-微球形聚焦測井已成為鹽水泥漿和高電阻率地層剖面的必測項目。

感應測井

一般電阻率測井方法,都需要井內有導電的液體,使供電電極的電流通過它進入地層,在井周圍地層中形成直流電場,然後測量電場的分布,得出地層的電阻率。這些方法只能用於導電性能較好的泥漿中,但有時為了獲得地層原始含油飽和度資料,在個別的井中,需用油基泥漿鑽井,有時還採用空氣鑽井,在這樣的條件下,井內沒有導電介質,不能使用直流電法測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根據電磁感應原理,提出了感應測井。

自然電位測井

人們在測井時,工程上出現一次偶然失誤,供電電極沒供電,但仍測出了電位隨井深的變化曲線。由於這個電位是自然電位產生的,所以稱為自然電位,用SP表示。

井內自然電位產生的原因是複雜的,對於油井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地層水礦化度與泥漿礦化度不同。(2)、地層壓力不同於泥漿柱壓力。

實踐證明:油井的自然電位主要由擴散作用產生的,只有在泥漿柱和地層間的壓力差很大的情況下,過濾作用才成為較重要的因素。

參考文獻